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巨灾带来的高昂损失,政府补贴、社会救济等单纯的救济手段显得势单力薄,巨灾风险分散能力明显不足。故而,妥善建立好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地震保险、洪水保险三方面对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有关巨灾种类,基于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带有国家标签的巨灾保险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汤金升 《济南金融》2008,(10):74-75
<正>一、国际巨灾保险特点(一)立法先行许多国家在巨灾保险领域进行了立法。如日本的《地震保险法》、美国的《全国洪水保险法》、法国的《自然灾害保险补偿制度》等,而且这些法律随着巨灾风险和巨灾保险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通过立法形式,明确了本国巨灾保险的性质、巨灾保险的模式、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巨灾保险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的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的方式实施强制性的巨灾保险。  相似文献   

3.
张钰涵 《时代金融》2013,(27):147+149
近些年,我国诸如地震、海啸、特大洪水等自然大灾害频繁发生,给国民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以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配合的国家财政救济为主和社会捐助为辅的补偿模式。根据目前国内现状,人们纷纷对应对巨灾方式进行了研究,详细阐明了应对巨灾风险的保险政策,巨灾再保险、巨灾证券化、巨灾保险基金都是巨灾保险的有效运作形式。大力发展巨灾保险、努力提高自然灾害损失的保险补偿率,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灾害种类多样,受灾范围广泛,其中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的灾害主要是地震、洪水、台风这三类巨灾.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通过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箭在弦上.农业巨灾保险对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维持国家经济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农业巨灾保险还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立法不完善,政府财政补贴不足,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中国农业巨灾保险模式,同时可以加强立法,增加政府财政支持,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研究农业巨灾保险资本产品,促使农业巨灾再保险市场的大力发展,这样可以促进农业巨灾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巨灾一直是困扰全球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风险,我国幅员辽阔,地震、洪水、台风等巨灾也经常席卷我国的有关地区,给我国人民生命带来了伤害、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如何通过保险的手段有效转移巨灾风险,以稳定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本文拟在分析巨灾保险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路径。巨灾保险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客观必然性巨灾风险是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通常有两种方式建立巨灾保险基金,一种方式是为每一种巨灾风险建立单独基金,另一种方式是为所有的巨灾风险建立一个联合基金。本文在构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函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基金规模,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巨灾保险基金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的降低而增加,在风险容忍度相同时,联合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不大于分别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之和。本文选取地震和洪水这两种巨灾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发现,对于我国财产保险业而言,在巨灾保险基金成立初期,巨灾承保比例为40%时对应的巨灾保险基金规模为289.22亿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为基础,探讨适合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是巨灾保险法律制度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考察世界各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类型,借鉴巨灾保险先行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法治状况,总结出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比较可行的选择是采专项型立法模式,首先针对地震风险制定《地震保险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针对其他灾种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挑战巨灾--发展我国巨灾保险的策略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灾风险发生频繁 巨灾风险是指突然发生的将带来巨大损失的严重灾害或灾难,业界通常把地震、洪水视为巨灾风险.我国历来就是地震、洪水多发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每年都要面对地震、洪水、极端气候等自然巨大灾害,作为商业保险公司的巨灾保险面临极大的风险。本文从巨灾风险的内涵分析,分析了保险公司在巨灾保险风险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完善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造基于共保体的巨灾指数保险、巨灾债券和巨灾保险基金的风险过程模型,采用1992~2015年云南省地震损失数据,应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地震风险仿真模拟,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巨灾风险转移效率及破产概率,并对国家选择巨灾风险转移组织形式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夏益国 《上海保险》2008,(10):58-60
巨灾风险通常是指突发性、无法预料、无法避免且危害特别严重的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如地震、飓风、海啸、洪水和恐怖袭击等所引发的灾难性灾害。巨灾影响到众多的被保险人和保险标的,损失往往巨大。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巨灾的统一标准。按照美国的标准,一般认为一次灾害的损失超过2500万美元可认定为巨灾。  相似文献   

12.
一、森林火灾保险巨灾定义的界定 高频率、高破坏性森林火灾造成了大量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国外的研究者一般将巨灾风险定义为导致重大损失的极端小概率事件,如洪水、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国内对于巨灾风险的研究也多沿袭美国保险服务局(ISO)1998年给出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刘英团 《金融博览》2014,(18):13-13
近期,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鼓励各地根据风险特点,探索对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有效保障模式. 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关系到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思考.从实践看,我国政府在已经开展的政策性保险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践也证明,对一般性的灾害损失,险企可以通过保险和再保险化解,但台风、地震等巨灾损失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不属于大数法则的原则,仅靠险企自身的力量和实力也难以承担.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业巨灾保险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巨灾保险特点 (一)立法先行 许多国家在巨灾保险领域进行了立法.如日本的<地震保险法>、美国的<全国洪水保险法>、法国的<自然灾害保险补偿制度>等,而且这些法律随着巨灾风险和巨灾保险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通过立法形式,明确了本国巨灾保险的性质、巨灾保险的模式、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巨灾保险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的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的方式实施强制性的巨灾保险.  相似文献   

15.
刘玮  郭静 《保险研究》2021,(1):22-39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政府财政救灾与灾后重建等涉灾支出波动较大,影响经济平稳运行,探索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风险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政府财政对地震巨灾救灾与重建支出负担积累模型,根据我国1990~2018年的地震损失数据,预测2019~2026年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不同保险金额下,我国地震巨灾财政涉灾支出负担积累的变动情况,并以此检验保险可以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风险~((1))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购买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可以有效地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性风险,且波动性随着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赔付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保额分别为5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和200亿元时,可以使财政涉灾支出负担积累分别下降0.0019%、0.0028%、0.0033%和0.0047%。鉴于此,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实施的巨灾财政指数保险试点可以起到平滑财政涉灾支出的波动性风险,具有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正>巨灾,在风险分类上属小概率大损失的保险事件,其显著特点是突发性强、影响面广和破坏性大。从字面上理解,巨灾风险就是指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通常包括地震、洪水、旱灾、飓风等自然灾害引起的自然巨灾风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频繁发生,而且其损失也越来越严重,给国际保险业造成了巨大威胁。由于巨灾常常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陷入瘫痪状态,因此巨灾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国内外农业巨灾保险基本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巨灾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地震、暴雨、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给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仅汶川大地震导致数千公顷农田被毁,大量农作物受损,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面对严重的农业巨灾损失,我国却没有预防和补偿类的基本保险以及相应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少量农业保险几乎都是在发达国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汶川地震,损失巨大,而我国的保险行业并未承担起足够的帮助国家和人民分先灾害损失的责任,这主要是由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机制已经刻不容缓。首先介绍巨灾损失的多维补偿机制,然后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最后构建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完善我国保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识别影响居民巨灾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建立合适的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震风险为例,选择北京、大理、成都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地震风险的认知是影响其保险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居民关于地震风险的不同类型的认知对地震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同。另外,居民的防损行为、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灾后的政府救援政策也是影响居民地震保险需求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20.
国外地震保险制度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指出,2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再次为保险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起一个比较有效的地震保险制度并非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国家和地区地震保险历史也不过十几年而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主义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应该通过推动建立地震保险等巨灾保险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遭受巨灾损失后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促进灾区恢复重建,加快推进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