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 票期权激励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 ,只有短短的几年 .虽然在这几年里各地都进行了一些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国家有关部门也在政策上给予了配合和支持 ,从而形成了几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仍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经理股票期权制度。我们认为在我国经理股票期权的实施存在着三大障碍因素。一、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操作层面的障碍1 股票来源。股票期权首先必须做到有股可期 ,因而股票来源便成为计划的核心。在国外 ,股票期权所需的股票来源一般有三个途径 :一是发行新股 ;二是股票回购 ;三是由大股东出让一部分股权用于股票期权计划。第一种方式 ,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应的条款。既使采取这种方式的中兴通迅、清华同方等上市公司在实施时 ,须报请中国证监会批准。因此采取这种方式也具有相当大的政策难度。第二种方式 ,股票回购。我国现行《公司法》第 14 9条规定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 ,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持有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所以 ,公司除非出于回购注销目的 ,否则不能回购本公司股票。第三种方式 ,大股东转让。实行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大股东转让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但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
朱载军 《当代经济》2016,(5):129-130
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发行在外股票的行为在美国如火如茶的股票回购行为,在中国却没有受到公司追捧.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股份回购规则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回购规则制度的异同,并对制定与完善中国股份回购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辉  王化民 《技术经济》2000,19(8):19-21
1 .引言。经理薪酬制度是现代公司理论的重要内容。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在大公司中的广泛实行 ,一方面表明长期报酬在经营者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也表明这种薪酬制度在激励经营者上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近年来 ,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积极试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 ,但政策上还存在一些限制 ,如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 ,上市公司不得从二级市场回购流通股 ,不允许预留新发行股份等。因此 ,有必要探索如何在目前的环境下实行这一薪酬制度 ,以促使经理人员从切身利益上关心企业长远发展。2 .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的…  相似文献   

4.
从“股票奖励”到“股票期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在国有企业中进行股权激励试点后,已有相当多上市公司实行这一试点。从已公布的材料看,浙江创业、武中商、武汉中百、鄂武商、上海金陵、自仪股份、泰达股份和上实联合等一批上市公司进行了有效探索,使得股票期权在这一段时间内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但从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实际内容来看,目前采用的都是“股票奖励”计划,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虽然从本质上看两者都是股权激励的有效措施,但从内容到效果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从国际上的经验和国内发展趋势来看,上市公司应积极进行股票期权的探索,以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股市的低速的背景下开始允许上市公司以集合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票.股票回购的一般动机主要有提高或稳定公司股价、优化资本结构、合理避税,传递公司良好信号.但是股份回购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存在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和信誉风险、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风险、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风险,提高股票回购的有效性必须加强股票回购的监管,并就回购影响的处置、资金来源,回购价格、信息披露、回购的处置途径、回购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海 《大陆桥视野》2014,(22):12-13
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是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一种内部股权转让行为,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我国资本市场。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司股票回购制度的概况,并对该项制度进行利弊评析,然后在介绍分析境外若干个国家或地区有关股票回购市场准入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股票回购的发展及立法现状。本文就其现有的立法缺陷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对策,使我国的证券市场运营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与美国公司相比,存在着以下几点明显的差异l.期权的发放范围与对象不同。美国股票期权的发放范围是从经理到员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行为规定,而我国股票期权的实施范围主要局限在经理层和董事会成员。股票期权对董事会成员发放,在美国是没有的,因为它违反了股票期权施行的基本原理。2.股票期权所有者在行权期的权利不同。美国公司股票期权属于一种看涨期权,期权持有人在持有期只要没有离开公司,就拥有按既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而在我国,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往往与公司的改革联系起来,较难…  相似文献   

8.
李丽  何威风 《当代财经》2023,(10):72-84
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股份回购的限制条件,此后,我国资本市场的股份回购次数和规模都显著增加,股份回购成为公司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融资融券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次重要的制度改革,它对资本市场交易模式带来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公司股份回购行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以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制度对公司股份回购的影响后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股份回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融资融券制度实施后,融资融券标的公司的股份回购规模显著大于其他上市公司。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融券对股份回购的促进作用对股票流动性低、产权性质为非国有、处于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以及熊市市场态势的公司影响较大。因此,监管部门应进一步鼓励和引导融资融券标的公司实施股份回购,政策制定者应立足于公司不同风险特征调整股份回购的限制条件,上市公司应运用好股份回购这一风险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股票回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妮 《经济师》2006,(9):186-187
股票回购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有效途径,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发行在外股票的行为,通过回购股票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另外对公司偿债能力、股利分配政策、规范证券市场及会计主体假设都有重大影响。文章就股票回购对上市公司所产生的财务效应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讨,并对我国实行股票回购及库藏股制度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近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公司偏好选择股票期权,但主要行业选择没有差异。运用事件研究法比较两种激励政策的证券市场反应后,发现证券市场对股权激励具有正面反应,但主要是由于股票期权的公告效应十分显著,而限制性股票的股价公告效应并不明显。本文认为,限制性股票优于股票期权,应该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选择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1.
黄克勤  晏华 《时代经贸》2007,5(11X):162-162,170
1引言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采用公开发行新股时预留股份、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回购公司股份等三种方式作为股票来源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股份支付》,对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以独立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确定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股份支付交易费用化的确认计量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于铭阳 《经济师》2009,(12):91-92
文章研究了实施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实施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在期权计划公告前一季度,上市公司通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向下操纵盈余,在期权计划公告后存在盈余的反转;但并没有显著证据表明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了盈余。  相似文献   

13.
符蓉  邱英 《经济论坛》2005,(18):107-108
前不久,“广电传媒”实施了“以股抵债”(Stock for Debt)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所谓“以股抵债”,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来抵减其所欠的上市公司债务,上市公司核减债权的同时,注销相应的资本的行为。“以股抵债”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的一种特有现象,对其利弊众说纷纭。考究国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只有“股票回购”与之相类似。所谓股票回购(Buy-back),是指上市公司以现金购回市面上流通的本公司股票的行为,即由公司购回自己的股票,进行注销,使本公司已发行总股数减少。这里,我们将对各国与股票回购目的和相关的立法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中国决策层反思“以股抵债”的利弊,在推行股票回购、建立相关法规制度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作用难以显效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期权激励始于50年代的美国,并迅速在欧洲推广运用。目前全球排名前500家的大型企业中,至少有90%的企业对经营者实行了股票期权制。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成功的经营者激励方式引入中国,掀起了一阵期权热潮,上海贝岭公司、上海艾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四通公司、联想集团等都相继实行了股票期权计划。在上市公司方面,作为监管部门的中国证监会也对股票期权制度表示支持。周小川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时,多次谈到要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完善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对经营者股票期权持积极推进态度。然而,我国股…  相似文献   

15.
对股权分置下建立股票回购制度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江华 《经济论坛》2006,(3):117-118
2005年6月6日,在股市持续低靡、公司股价连创新低之际,中国证监会推出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回购办法》)。在广泛征求市场意见的基础上,从2005年6月16日起开始允许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作为上市公司调整其资本结构、稳定股价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一定数额发行在外的股票,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上已经屡见不鲜。美国股市曾在9.11之后的低靡时期鼓励股份回购,有效地活跃了市场,提升了市场信心。而我国也曾经在1998年推出云天化作为股份回购的试点公司,当时颇受市场追捧。目前,股市处在1000…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证券市场股份回购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经济论坛》2000,(9):18-19
一、回购条件分析股份回购是指公司出于特定目的将已发行的股份重新购回的行为。这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上是常见的现象,被视为公司正常的经营手段。在西方,一般认为,公司回购股份可以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和每股净收益的计算基数,从而在盈利增长速度下降或无增长情况下,维持或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和公司股票价格,减少经营压力,并可作为派发现金股利的一种替代政策,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机会或防止敌意收购者。从股份回购的条件看:我国《公司法》第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  相似文献   

17.
王蔚 《经济师》2011,(8):66-67
股票期权激励是美国高科技公司员工薪酬激励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以及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都为上市公司制定、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提供了依据。文章通过分析2006年后部分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布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归纳总结了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的特点,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期权最早源于美国,为了激励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司将他们的报酬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年度资金、长期激励机制。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这些方法仍属当期激励,仍不能促使管理人员从长远利益着想。在此基础上,股票期权才被得到重视。股票期权是公司给高层管理人员的一种权利,持有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因为在购买股票之前,持有人没有任何现金收益,持有人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期权到期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和期权协议的约定价格之间的溢价。这样就会促使经理采取决策时能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开发投资、职工培训等,以壮大公司的实力。目前,美国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在运用股票期权,而且在实践中,股票期权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股票期权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寻求对企业市场管理者产生长期的激励效果,在西方股票期权风起云涌并取得成效的同时,国内许多上市公司针对自身特点,将西方股票期权制度进行变通,制定出适合本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例如:北京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一种股票化了的奖金,经营者的持股额随着经营者出资额的多少而成比例变动;武汉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是年薪制和股票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将奖金的大部分转做了股票;上海在激励计划中引入了虚拟股票的概念,规避了政策障碍;深圳实施的是经营成果换股权的方式,将经营者的收入和企业的效益相连。  相似文献   

20.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收购本公司股票的行为,通常又被理解为减少公司资本的行为。股票回购产生于公司回避政府对现金红利的管制。1973~1974年,美国政府对公司支付现金红利施加了限制条款,许多公司转而采用股票回购方式,向股东分配现金红利。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1984年以来,股票回购规模持续增长,逐步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家常便饭的行为,几乎每天都有公司股票回购事件发生,回购的单项金额和总规模都大大增加。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回购事件是在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