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新农村经济视角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循环农业的概念、特点出发,分析循环农业在新农村经济中的发展模式,针对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详细分析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基础之上,提出利用结构化金融技术推出循环农业风险证券化产品,使循环农业与农业保险两者结合,扬长避短、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循环农业与农业保险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忠胜 《时代经贸》2006,4(12):116-117
笔者对帕累托定律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从帕累托定律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倒二八”现象,并对帕累托定律在现代商业银行的机构布局、客户管理、产品开发、行员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帕累托定律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后人总结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在治乱循环中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概括这些反复出现的规律性现象,冠以某某“定律”以资政当今,“黄宗羲定律”即是其一。这个定律,揭示的是历代赋税制度改革如何被扭曲、百姓负担怎样一再反弹并加重的现象,发现者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与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贵友 《技术经济》2006,25(9):48-50,94
发展循环农业是一场技术范式的革命,需要以高新科技作为技术保护.尽管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思想,然而,发展循环农业却是近两年的事情。本文认为,循环农业技术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根据农业技术创新原理,论述了在我国循环农业现有技术和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加快我国循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粗放经济导致农业的短期效益观,追求眼前利益和速度,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围绕循环农业的发展,分别从规划、立法和政策引导、项目推进、环境监管等方面着力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在循环农业的发展观下,政府承担着发起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比较而言,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较弱,其资源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西北地区传统政府绩效观对循环农业的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本文据此提出了如何建立西北地区政府新的绩效模式。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相互影响,在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扶持下,苏北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该区域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使得其在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解决地区民生等问题上作用有限。为此,建议充实生态循环农业补偿主客体,努力争取循环农业补偿项目;借鉴欧盟经验拓宽农业生态补偿范围,加大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力度;恰当选择农业生态补偿方式,重视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投入;合理测算农业生态补偿标准,有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宿迁市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设计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宿迁市发展循环型农业的优势与影响因素,并详细阐述了适合宿迁市发展循环农业的七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业是靠人力、畜力耕作,靠自然肥料施肥,靠作物轮作来维持土壤肥力,靠害虫天敌来减少庄稼损失,人们所掌握的技巧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我国的传统农业是一种农耕农业,其基本特点表现为“:首先,单一型的土地利用结构。农耕农业的是以耕地利用为条件,农业要发展首先就得有耕地,而耕地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工开辟出来的。所以,造田(把荒野变成耕地)就成了农耕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不断地增辟和扩大耕地面积,包括焚林造田、辟草造田以及围湖造田等,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森林植被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湖泊、河流干涸、通航里程减少以及气候恶性化等,其次,单一型的农业生产结构,我国传统农业由于长期受到人口过大压力的影响,始终生产的重点放在谷物的种植上,其结果是产生和强化了单一型的农业生产结构,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业占绝对优势,林业、牧业、渔业等所占比重很小;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所占比重很小,这种单一型农业生产结构,打乱了森林、农田、草原以及水域等生态系统之间正常的循环转化:第一,打乱了林木对水分、降雨、温度的循环与调解,破坏了水面对热量、湿度、及地表径流等的调节与循环,从而形成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第二,削弱或阻碍了畜牧业与农田的物质循环,即肥料与饲料的相互提供;第三,削弱或了草地与农田在劳力(役畜)、肥料、饲料及生态环境上的相互依托;第四,抑制了农业、畜牧业及水域等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的循环转化,使林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短缺,进一步加重了对农田生产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几千年的实践证明,靠传统农业不可能使农民富起来,只能是越垦越究,越究越垦,使生产条件和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广大农民受苦受穷。  相似文献   

11.
李英姿 《经济问题》2007,334(6):34-36
循环经济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要求是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生态农业的建设是循环经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把握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4R原则,关注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探索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合理框架和典型模式,是循环经济引领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禽畜养殖业的发展给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实,以莆田市庄边镇-农户为示范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在山坡枇杷林上兴建养猪场,实行果牧结合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为农村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黎 《生产力研究》2004,(8):44-45,94
本文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 ,系统地分析了制约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贫困、生态农业的外部性以及区域间经济合作的信息不全面性等 ,提出了从调整利益关系入手 ,建立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政策框架以推动该地区农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促进本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论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及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举措,从建设和规划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循环旅游",开发共性和实用技术,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发展循环经济四大主体等角度针对陕西省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农业生态支持系统的概念和研究内容,阐述了西部农业生态支持系统的现状,最后分别就入口、资源、能源及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农业生态支持系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资料,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以甘肃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关联特征和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商贸流通业对第二产业的后向需求拉动作用最明显,与农业的后向关联最弱;甘肃商贸流通业对其自身和其他服务业的前向支撑作用最大,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最小;甘肃流通产业由中间产品型产业正逐步转变为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产业增加值率有所提高;甘肃商贸流通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仅次于第二产业。宏观经济效应则反映出:甘肃商贸流通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吸纳就业、促进消费方面仍有待加强;流通业开放度低,内向型特征显著。最后提出了发展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量化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水平,分析存在问题,建立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依据和宏观指导,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构建了新疆农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棉花是除了粮食之外的第二大宗农产品,它对于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棉花价格波动相当频繁,其波动原因也随之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文章从供求因素、汇率因素、政策法规、投机因素等方面分析棉花期货价格波动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王婉飞  王敏娴  周丹 《经济地理》2006,26(5):854-856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它既有生产性功能,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原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观光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同时从规划布局、设计开发、制度建设、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云南当前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加快云南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