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8-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据,在全行业视角下,借助函数性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对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的发展演变,不同行业之间并购重组的差异越来越大,并且具有行业集中的现象;股权分置改革对全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有较大影响,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具有很大差别;而金融危机对全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有一定影响,使各行业并购重组之间的差异变小;制造业的并购重组呈现产业集聚现象并与其他行业显著不同。未来,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考察影响我国制造业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呈现显著不同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效应大小。  相似文献   

2.
银行并购贷款渐入佳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玲 《资本市场》2011,(10):92-95
随着国内并购交易市场的持续扩容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逐渐规范,国内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业务有望迎来较快发展时期,银行的投行业务实力也将得以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并购重组行政审核的制度安排是实体经济结构优化、服务国家经济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同样也关系到并购重组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化和市场化发展.以产业政策为切入点,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涉及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事项为样本,对并购重组委行政审核的实质性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当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上市公司作为并购方时,进行的并购重组事项更可能通过并购重组委的行政审核.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项过审概率显著增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来自非西部地区、进行横向整合的样本中,这体现了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实质性.然而,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上市公司与并购重组委的社会关联及灰色关联会对并购重组委实质性审核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扭曲.此外,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现后,上市公司集团进行了更多的实质性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必然面临着一系列市场关系的处理问题,其中并购重组时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尤为突出.文章对市场化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由此分析了市场化改革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关系,并提出了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各年,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成了证券市场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并购市场风起云涌,并购潮-浪高过一浪。2000年上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越来越带有强烈的战略性色彩,如深万科与香港著名的红筹股公司华润北京置地,家电巨头科龙与小天鹅的重组,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山东华能电力股份有限,中石化相继重组了国内十家石化类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的股权争夺战更是将证券市场搅得沸沸扬扬。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确立,资本市场良性发展,资源配置优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也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资本市场处于新兴转轨时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运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绩效和监管,以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依据市场发展规律,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基本结论: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步规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注重制度建设,强化监管落实,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企业自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证券市场通过公司融资和公司重组两种渠道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并购是重组最为重要的形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从只具备单一融资功能的市场,发展成一个兼具融资和重组双重功能的市场,上市公司并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对上市公司而言,并购重组变得愈加重要,这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证券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原因入手,分析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通过公司融资和公司重组两种渠道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并购是重组最为重要的形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从只具备单一融资功能的市场,发展成一个兼具融资和重组双重功能的市场,上市公司并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通过公司融资和公司重组两种渠道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并购是重组最为重要的形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从只具备单一融资功能的市场,发展成一个兼具融资和重组双重功能的市场,上市公司并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王军 《经济论坛》2004,(4):122-124
从近年上市公司外资参股的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外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合作伙伴,并在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趋势越来越明显,涉及到外资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件也越来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国上市公司应如何应对外资的并购行为,我国的法律应如何规范外资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是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急速升温的一年。年内,伴随相关并购重组政策的陆续推出,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并购、注资等行为大量涌现。据统计,两市共有582家上市公司发生了1012次重组行为,与上年488家上市公司发  相似文献   

13.
对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购在社会存量资本重组中己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在并购前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购存在严重的短期效应,未能实质性提高并购绩效。因此,中国应逐步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努力做好整合后的并购工作。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世界范围大规模的企业并购和重组,有不少企业取得了超速发展和骄人的业绩,资本运营成为国外公司提高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日益重视资本运营,努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扩大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赵楠 《经济论坛》2007,(10):121-12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配置的形式,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得最佳规模和最大实力的最有效方式,是现代跨国大公司成长壮大的时代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股权流通性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也更加活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并购行为将会呈现许多新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及早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监管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上市公司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的规范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是造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分置普遍存在国有股股东产权虚设,流通股股东“股小言微”的问题,市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上市公司的所有决策实际上主要围绕控股股东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展开?资产置换型的并购重组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是以股权分裂和非流通股的非市场化交易即场外协议转让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石志冰 《时代经贸》2012,(18):172-173
本文以2007年-2010年发生并购重组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并购重组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对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成长性进行了初浅的研究。本文发现:并购重组后,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有显著提高,但是并购重组对于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泰山  黄洁 《时代经贸》2011,(10):244-244
通过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拓展市场,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灵活运用外部交易型战略获得发展核心能力。对国内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而言,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并购重组行为逐渐驶入了快车道。近年来,在监管层大力推动下,随着各项基础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引导,在未来三到五年,我国并购重组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国内这一轮并购重组的浪潮中,公司CFO在整个过程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做何种的职能定位,值得我们认真的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7年—2010年发生并购重组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并购重组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对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成长性进行了初浅的研究.本文发现:并购重组后,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有显著提高,但是并购重组对于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拓展市场,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灵活运用外部交易型战略获得发展核心能力.对国内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而言,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并购重组行为逐渐驶入了快车道.近年来,在监管层大力推动下,随着各项基础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引导,在未来三到五年,我国并购重组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国内这一轮并购重组的浪潮中,公司CFO在整个过程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做何种的职能定位,值得我们认真的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