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猪、沼、果”为主要模式的生态林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发展模式上,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搞好规划;应坚持引导为主,运用为主、效益为主的原则,突出生态这个重点,确保质量。在推广过程中应严把建池质量,推广实用技术,健全服务体系,使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以此促进生态发展,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2.
农村家庭能源生态模式是指以户为单元,利用山地、大田、庭院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构成“生态工程模式”.俗称“猪-沼-果”模式。  相似文献   

3.
“猪、沼、果”工程是一个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生猪饲养业、果树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生态发展工程,是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达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也是广大农村进行山地综合开发,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更是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会昌县的做法成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家之友》2007,(10S):70-70
今年广西上思县掀起了一场沼气池建设的大会战,建设6000座沼气池。由于沼-5.池的形状极象土制的地雷,因此该县群众都笑称这是“家家户户挖坑埋雷,村村寨寨用气做饭”。通过沼气池建设,该县还进一步推进“猪-沼-蔗”、“猪-沼-果”、“猪-沼-鱼”等模式的沼气综合利用工作,形成农村“改厨、改厕、改圈”的良好氛围.也为林木资源保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下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猪、沼、果”工程是一个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生猪饲养业、果树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生态发展工程,是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达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也是广大农村进行山地综合开发,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更是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会昌县的做法成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猪-沼-猪”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成本生态喂养生猪,用猪粪生产沼气、沼肥(沼液、沼渣),再用沼液作饲料添加剂喂猪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技术既能生产能源。又能促进养猪业降本增效,实现有机肥的良性循环利用,是促进农、牧、能源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值得推广。现将“猪-沼-猪”技术、增重原因及注意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思南县自1993年被列入全国50个之一的生态农业建设县以来,先后在大坝场、凉水井、孙家坝、思唐镇、许家坝等乡镇推广了猪——沼——稻、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生态农业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发展农村沼气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延长了食物链,完善了循环缺口。在以猪——沼气  相似文献   

8.
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党委、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示范推广“猪-沼-菜-灯-渔”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主线,在全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品质好价好热销,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9.
“猪-沼-鱼-鸭-草”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全国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会议在江西赣州市举行。会上,农业部向全国推广江西赣州市的“猪沼果”等三种生态农业模式。29个省市区的农村能源和农业环保站的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参观了赣州市的赣县、南康、信丰等地的“猪沼果”生态农业典型模式。与会代表对这种以沼气为纽带,以农业主导产业为载体,联动畜禽、水产、蔬菜、果业等产业发展,一个农户1个沼气池、人均出栏2头猪、人均开发1亩果园的“121”工程赞叹不已。目前,赣州全市共建有沼气池35.43万个,沼气池入户率达到24.1%。据了解,“九五”以来,…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东北国有林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综合考虑循环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产出要素,构建林业循环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国有林区91个林业局和营林局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BC2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国有林区总体的效率不高,呈规模效益递增的趋势,各投入要素存在冗余,产出要素存在不足,并且地区之间综合效率、规模报酬、投入产出状况差异较大。因此,东北国有林区要积极构建循环产业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建立循环经济试点,以推动林业循环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全面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对四川省农业资源的情况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四川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3种发展模式。挖掘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农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循环经济技术水平薄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本较高、农村劳动力匮乏等瓶颈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治污理念等加快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四川省及其他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作为新兴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有效促进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4R"原则对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采用层次分析从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得出了权重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稳中有进,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4年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2015年发展速度显著提升,2015年后又趋于稳定。在4个影响方面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属于核心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作用最大,其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农户沼气池普及率及复种指数等方面;而资源减量投入指标与环境安全指标作用相当,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农用药品物品(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强度控制、农村用电强度、农业能耗指标控制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方面的控制。相对而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较小,推动力较弱。[结论]重庆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4点对策与建议:(1)建设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开拓技术型市场;(2)调整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新政策、新结构;(3)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4)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加大信息透明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首先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黑龙江省2001年到2011年的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出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并从资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社会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4个方面分阶段评述了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浅析了各阶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北京、天津、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农业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农业生产区,建设各类生态产业园,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工业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减少污染物向外排放;服务业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合理规划服务业布局,有序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大力发展现代低碳服务业。在当前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从产业角度提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对区域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可持续农业的不断改革,农业发展也趋于生态化,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文章以河南省为例,结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了纳入自然资源投放量的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指出生产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和劳动增长数、资本增长数、自然资源投放增长数对经济增长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该文根据模型对河南省得循环型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河南省发展可持续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措施,为促进河南省农业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循环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加快构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应,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构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包括构建农业内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培育发展工农复合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展循环农业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而构建循环农业系统是一个难点。传统上,循环农业被看做是一个闭环的互相消纳利用废弃物的循环链条,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的循环农业难以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统一。实质上,循环农业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组成的网络系统,由此需要运用系统理论研究循环农业的构建。毕节地区秀水单元烟草循环农业的案例表明: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的循环农业系统,充分利用生物间协同共生、相生相养的特性,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该系统包括以循环农业园为主体的小循环系统、循环农业项目区为主体的中循环系统和与循环农业区外联结的大循环系统。小循环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中循环系统与循环农业园量能互补、区园融合;大循环系统包括农业生产子系统、加工业子系统和居民生活消费子系统,形成一个完整和闭合的生态产业网络。  相似文献   

20.
河南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份,近年来积极探索适合该省省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文章就河南省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该文指出了河南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林果业循环经济基础发展薄弱;二是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政府调节作用有待加强。对于未来河南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一是需要政府协调引导,形成发展合力;二是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延长产业链条;三是需要农户积极参与,践行循环经济。让更多农户掌握生态林果栽培技术,将更多新技术与高效节能新装备与产品推广下去,促进林果业循环经济在更广阔的范围开展下去,让循环经济真正深入人心,实现河南林果业种植地区户户参与、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