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加入WTO将对汽车工业产生巨大影响。在保护过渡期期间以及过渡期结束之后,关税减让、配额取消、服务贸易开放和对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将综合表现出来。通过对入世两年多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10月20日上午,在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长春,将举行2009中国汽车第1000万辆下线庆典仪式。中国汽车年产销突破1000万辆,进入千万辆级汽车俱乐部,是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大国,并逐步由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目标迈进。中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工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介绍和分析了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汽车工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当前发展的一些新特点,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加入WTO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工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介绍和分析了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汽车工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当前发展的一些新特点,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加入WTO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各个行业都蓬勃发展,在重工业方面汽车工业更是变现的尤为突出,现已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现在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像汽车工业这类支柱性产业发挥它的领导带头作用,敢于自主创新.汽车工业尤其是乘用车如果想要在世界乘用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谋求自身的发展,就需要提升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目前的自主创新略和方向,才能保证我国汽车工业的稳定发展.我国本土的汽车产业要想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管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希望通过对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历程回顾,能够得出我国乘用车工业自主创新薄弱之处所在并给我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韩国汽车业发展很快,可谓如日中天,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1992年汽车总产量达173万辆,是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1993年汽车生产持续呈现出好势头,产量达203万辆,较1992年增长17.7%,超过了英国和意大利成为第六大汽车生产国。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如此神速,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奇迹,那么韩国是如何创造出这一奇迹的呢?一、韩国汽车业的发展1967年12月29日,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宣告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韩国汽车工业的开始。这个时间比我国开始建设"二汽"只早了两年,而比"一汽"整整晚了14年!第二年现代集团先同福特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合作生产"柯蒂那"牌小轿车、大客车和卡车;同年11月,第一批"柯蒂那"轿车驶出蔚山工厂。为了实现汽车国产化,现代集团又从英国贷款1亿美元,引进日本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建造了一座年产5.6万辆,全部零件实现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教授赴日本学术访问后,就能源问题与日本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开发与推广,是关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改变世界汽车工业格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汽车工业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锐 《经济世界》2001,(4):12-15
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因为它既改变了生产,又改变好生活。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业的发展在新世纪、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时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站在WTO的门槛上 4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创造了抹不去的辉煌: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接近 190万辆.占了世界汽车总产量1/3份额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10位的显眼位置以2:1的比例拉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汽车,已经撞开了中国经济的大门。 然而,当我们把中国汽车工业放在通用、大众、奔驰面前时,当我们拿着WTO这把国际标准尺子检测中国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9.
浅析日本地震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日本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震直接导致日本几大汽车巨头和一些汽车厂商受到较大影响。作为世界汽车出口大国,此次地震对日本汽车工业的影响必将波及中国汽车工业。以中国及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地震带来的影响为研究中心,应用经济学理论,尤其是产业竞争力理论,以两国汽车工业发展为线索,分析地震前后中国汽车工业现状,最终提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工业入世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海金 《经济师》2004,(1):43-4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 ,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入WTO后 ,国家为汽车工业所构筑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很快消失。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应加快国内汽车工业兼并重组 ,融入世界汽车工业整合浪潮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在世界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教授赴日本学术访问后,就能源问题与日本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开发与推广,是关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改变世界汽车工业格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汽车工业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节能环保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节能环保问题正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 如今,节能环保型汽车早已成为世界汽车消费的主流.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节能型小汽车占绝大多数.随着油价不断上涨,我国节能小汽车增长迅速,但比例仍然偏低,中国汽车的节能环保课题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赵平 《当代经济》2018,(6):13-16
自汽车发明创造以来,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成熟和多极化等不同发展阶段,从少数发达国家特有的产业到如今的全球生产布局,汽车工业发展日新月异.根据汽车工业在微观基础和技术来源两个方面的差异,可以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分为自主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和半自主半依附型发展模式.汽车工业发展模式既受到客观条件的支配,又受到外部条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应该根据自身能力和外部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经济,以其磅礴的发展气势,越来越成为世界政治家、实业家关注的焦点。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又是当前中国经济中最引人议论的热点问题。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在问题中发展,但问题阻挡不了发展。事实表明,中国汽车的发展总是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格局。福建汽车工业的勃兴即是一例。笔者认为,福建汽车不仅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通过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分析 2 1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态势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宏观趋势 ,指出综合服务将成为竞争核心 ,战略整合和内部磨合仍将继续 ,各大汽车公司将向网络化进军 ,同时形成社会化系统化市场。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春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十月“中国家用轿车发展战略构想”发布以来,如何实现汽车工业生产的战略转移,逐步将轿车工业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如何既贯彻“中国只能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的国策,又以“导向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快实施这一艰巨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已由国人普遍关注的热点,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电池包作为动力,为了增加其行驶里程和提高车身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就成为必然的途径。同时作为有效的节能手段,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合资自主品牌发展模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达国家汽车市场集体低迷,然而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和发展潜力,并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国。随着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在华布局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合资品牌为主、民族自主品牌与进口品牌为辅的市场竞争格局。2008年4月广汽本田提出了合资自主品牌的创新发展模式。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通过研究影响中国合资自主品牌发展模式的经济、政治、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四大因素,并重点论述经济因素中重要变量与中国合资自主品牌导入时机的直接关系,从而提出了中国汽车合资自主品牌导入时机的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19.
后WTO时代新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云  代军 《时代经贸》2006,4(9):6-7
随着中国入世保护期的过去,中国汽车工业这一相对弱势而又体现现代工业文明的行业被推向了世界汽车行业竞争的舞台。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出台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本文通过对新政策中反映的众多全新的汽车行业政策与价值取向.深刻解析了后WTO时代这一全新创举对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践数据的考察,在遵循WTO规则的前提下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道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春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十月“中国家用轿车发展战略构想”发布以来,如何实现汽车工业生产的战略转移,逐步将轿车工业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如何既贯彻“中国只能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的国策,又以“导向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快实施这一艰巨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已由国人普遍关注的热点,进一步深化为冷静、科学、成熟地思考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