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业务十分重视,要求银行业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助学贷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贫困生衡量标准、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助学贷款隐藏着潜在的风险等,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助学贷款总量偏小.作者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助学贷款提出了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助学贷款业务信贷管理体系和贫困生衡量标准与筛选机制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彤  李曙东 《甘肃金融》2011,(11):66-66
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存在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银行、高校和政府共同构建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对帮助高等学校家庭贫困生完成学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1999年施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姜雪涛 《中国金融》2007,(18):84-84
近年来我国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较为健康,但由于存在着若干制约因素,助学贷款覆盖范围还较窄,贷款满足率还不高,同时也带来助学贷款违约率上升等问题。为此,我们对泰安市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制约助学贷款发展的因素,提出进一步拓展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助学贷款是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实科教兴国战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99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三家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暂行规定(试行)》。1999年12月23日,这三家机构又制定了《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助学贷款业务发展,2000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教育部、财政部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该文件明确规定,把中央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由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其经办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扩大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专门制定了《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均可对高校在校学生发放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这两份文件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由于目前还不具备防范助学贷款风险机制,因此助学贷款业务不具备防范助学贷款风险机制,因此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还不理想。为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助学贷款有效途径,促进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市高新支行地处杭州文教区,周边各类高校有20余所。该行自2000年9月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已先后与11所高等院校签订了助学贷款合作协议,截至2001年10月末,累计发放各类助学贷款2577户,计1333万元,占省分行营业部助学贷款发放总数一半以上,助学贷款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为了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助学贷款业务,自今年2月始,该行与省分行组成联合课题组对助学贷款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并对浙江大学等9所高校近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以大学一、二年级为主,随机抽取,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经过调查与分析,课题组认为:国家助学贷款尽管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助学贷款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抑制助学贷款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国家、银行和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李丽 《甘肃金融》2006,(8):52-54
近年来,随着高校收费标准的大幅度上调,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1999年以后的大幅度扩招,使高校贫困生的绝对规模越来越大,相对比例接近20%.贫困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为此,助学贷款应运而生.助学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但是还应当看到,商业银行经营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新的业务,其开发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本文从我省助学贷款发放情况入手,对商业银行经营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分析,并提出防范国家助学贷款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具有明显的外部收益。目前政府和央行要求各主办银行加大助学贷款的力度,但是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业务风险又比较高,各主办银行在办理该业务时面临两难选择。本指出,各主办银行按毕业生就业率对高校申贷学生进行市场细分,并确定营销的目标市场则有助于解决该问题,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以及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震宇  周洁 《中国金融》2007,(17):79-81
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到目前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商业性助学贷款在内的助学贷款体系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助学贷款一直备受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但随着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助学贷款手续繁杂、补偿资金不到位、贷款违约率攀高,等等。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一边是人数占到新入学大学生半数以上的贫困生,一边是金融机构助学贷款的少人问津,甚至逐年缩水。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助学贷款业务发展很快,极大地推动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助学贷款是以偿还为条件、以信用为基础的经营性业务,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考虑贷款的“三性“.鉴于借款主体、还款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借款主体未来偿还能力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助学贷款业务开展的初始阶段,有必要对助学贷款的潜在风险及风险防范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如何做到各方面都欢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显亭 《中国金融》2005,(23):40-40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财政贴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一项重要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如果不“助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国家助学贷款如果不按“贷款”的原则来办,也就失去了可持续性。如何把国家助学贷款办成各方面都欢迎的贷款,积极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各经办银行始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有效解决生源地贫困生上学难的重要举措,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有关部门采取了具体措施,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助学贷款发展缓慢。二是金融机构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贫困学生仍难以取得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缓慢。难以实现发放助学贷款的政策意图。为此,需要创新思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对助学贷款违约与停贷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是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它伴随着助学贷款业务的不断扩展,点燃了无数贫困生的大学梦。然而,时隔几年后的今天,原本定位于高信用的助学贷款正逐渐沦为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贷款。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执行助学贷款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要解决现状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实施一年以来,川内各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增长迅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贷款风险逐渐显现;为推进助学贷款发展,本文从完善商业银行与高校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机制、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与高校的合作沟通、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个人资信征询系统,提高还款约束力等五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方金融》2002,(11):31-33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开展此项业务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对地处桂西北山区的河池地区开展调查,发现存在困难学生借款难、助学贷款优惠条件落实难、国家助学贷款落实难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宣传不够、助学贷款效益与风险不对称、银行贷款权限上收、学校配合不够、政策扶持不到位、个人及家庭因素等综合影响。并根据山区实际情况,从政策、管理、银行、高校、政府、个人等方面探讨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贷后违约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等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行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政策,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贷款政策、实施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完善,建立了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新政策、新机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风险,提高了银行为贫困生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助学贷款这项下作的持续发展.同时,各相关部门,如学校、银行等也在新政策、新机制的指引下,加强了助学贷款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一些固有顽疾依然存在,没有得到彻底遏制,诸如贷后违约现象.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在读学生发放的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几年来,助学贷款解决了一部分贫困学子的燃眉之急,对缓解贫困生的求学压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化,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2009年国家发布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新政策之后,助学贷款的资助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家助学贷款走向市场化,尤其是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和商业保险制度的引入,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是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进助学贷款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我国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和保险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并对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尹珂 《济南金融》2005,(11):65-66
(一)加大宣传力度,使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落到实处。目前有些高校借款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规定理解不透彻。从而导致操作偏差,甚而出现欠款情况。对此,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加大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的宣传,尤其是对新老政策区别的宣传,以防止学生产生误解。今后,有关部门可着力研究建立助学贷款网络查询系统,通过与学校网站连接,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动向、银行贷款程序、还款额度及时限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困学生对政策不了解而发生的违约现象,提高助学贷款业务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助学贷款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加速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策略.自开办以来.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不甚理想.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助学贷款业务还存在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0.
侯芳  初明 《济南金融》2004,(11):62-63
当前,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违约率较高、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影响了经办银行的工作积极性。本结合新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