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的自然属性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但在私有制社会里,劳动的异化导致人的自然属性的异化,人的真正解放就是使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达到同一.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然属性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但在私有制社会里,劳动的异化导致人的自然属性的异化,人的真正解放就是使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达到同一.  相似文献   

3.
从A·格维尔茨的人权结构五因素出发,笔者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权产生的内因,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经济基础是人权产生的外因.人权的主体是具有人性的个人,人权的客体是基于人性需要和要求的各种利益.人权从性质上看属于道德权利.人权作为道德权利,其义务主体是国家政府.  相似文献   

4.
科技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有效工具。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它逐渐失去了其本质属性,而产生了异化。这种科技异化的力量导致了人与生产工具、自然、社会、自身的割裂。这就需要我们从模糊人与工具的界限向划清界限转变,从改造自然向适应自然转变,从技术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外求向内求转变四个方面来摆脱科技异化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统计学都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论.二者的区别在于哲学是从质上定性研究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势;统计学则是侧重于从量上定量分析事物及现象的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红字》是描绘自然人与社会人冲突的小说。这种冲突表现在:代表社会利益的一群人和代表自然利益 的一群人之间的冲突,几个主要人物自身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演变的产物,而语言的使用使人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别,在人类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受限于不同的自然属性和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及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赋予了动物词语各自的隐喻意义。通过动物词汇在中英文化中动物词汇意义的重合、冲突、不同动物的喻体表达同一意义以及空缺对应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更清楚感受到英汉动物文化相同性和差异性,以促进英语翻译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展开,人作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物其发展要从外部自然界获得物质前提与精神食粮,并且与自然界的发展相协调,自然界是人类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然而在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视阈下,尤其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人们片面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掠夺式开发大自然,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结果使自然遭到极大破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观念的转变,则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耕地保护思路的科学调整 (一)一刀切与差别战略 土地是财富之母.从自然属性看,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之源;从社会经济属性看,土地不仅是生产要素,而且是社会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介质.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  相似文献   

10.
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浅层生态观,正不断地被以自然界自身固有价值为中心的深层生态观所取代。深层生态观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角度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内在价值,这是一种历史性进步,然而它主张自然界事物的固有价值则具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实际上,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自然界越来越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形成了人与自然在利、真、善、美四重关系上的深度内在联系,由此生成了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人—自然共同体。资本扩张对自然的殖民化,一方面从根本上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能力,另一方面则通过人—自然共同体形成了对人类自身的深度殖民化,由此造成了人类发展的危机。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走出危机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是一个群体性组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是人性的"虚荣效应"与"攀比效应"。这些效应对企业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是自然状态,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求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本文围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最终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主题,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建设生态文明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价值是什么?     
价值是当今哲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价值论只注重了价值的自然属性,而没有给予其社会文化属性以充分的关注。真正的价值论实际是生活价值论。价值是自然维度与文化维度的统一,是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使人的社会生活得以进行、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人性问题上实际持人性本善的观点,其人性实际上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孔子更多的是从社会性层面上来谈人的本性是善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自然权利相关概念的分析与界定,明确自然权利的提出绝对不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单纯思辩,而是有一定实际基础的.它的现实基础讲起来很简单,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让人的生存问题开始严峻起来了,一方面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开始思索人在自然当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问题,即自然权利问题.要解决自然权利的问题,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出发,宏观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包含自我责任感和他我责任感。在社会剧烈转型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我和他我意识的缺失和淡化,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道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找出对策,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应从理想和信念教育、角色意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校园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重性。其自然属性是职业性、高等性,其社会属性是全民性、普及性。完善学历层次体现其高等性,授予“职业学位”体现其职业性;而扩大总体规模与高职院校平均在校生规模体现其全民性、普及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素质是先天带的自然属性和后天形成的社会属性相互作用的‘合金’",人的素质形成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因素影响,而素质教育是人的后天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影响,是开发塑造完善人的自身素质的社会教育和实践活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人的个体社会化和完善化。  相似文献   

19.
回归自然,诗意生存——论生态批评的内涵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方,“自然”(Nature)一词有两种基本含义。在古希腊和中世纪,主要指“本性”;到了近现代,主要指“自然事物的总和”,即“自然界”。从“自然”一词词义重心的转移可以看出,在西方近现代,“自然”的“本性”含义被“自然界”的含义所代替。这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观念转变。伴随着“自然”一词“本性”含义的逐渐丧失和人们对于自然之本原的无穷追问,人的自然天性也逐渐丧失,从而导致人性危机。人性危机导致人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使人产生物欲膨胀价值观、科技至上发展观和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等理念误区,最终导致了自然生态危机。因此,生态批评应把回归人的自然天性,弘扬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意识以及建设人的精神生态、诗意地生存这三个方面作为自己的批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历来有多种说法,实事求是地讲,从宏观角度看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民主文化需求,从微观角度看是个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其根源在于人的物质属性与社会属性。在于自然界生存竞争即适者生存过程中个体选择与群体选择的对立统一。对这个需求的不断满足,利己性和利他性的不断发挥作用,有力地推动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进取,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整体演绎。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析,有助于促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和谐社会务实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