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现状 中国酱油工业自50年代推广“无盐固态发酵法”、60年代推广“低盐固态发酵法”、80年代采用“高盐稀发酵法”生产酱油以来,成效是巨大的。但总的来说,目前还只是停留在“量”的方面。据1990年商业统计,我国酱油生产厂家约2500家,产量在220万吨以上。其中80%以上是用低盐固态工艺(速酿工艺)生产的普通低档酱油,  相似文献   

2.
要了解酱油的颜色是不是越深越好,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酱油的生产方法,以往生产酱油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稀态低温发酵工艺和固态高温发酵工艺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酱油,大多是采用1958年发明的固态高温发酵工艺,它的特点是:发酵温度高,分解速度快,一般15—22天即可成熟;对  相似文献   

3.
在酱油生产当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酱油发酵。无论是酱油发酵的方法还是工艺操作,都能影响酱油的质量和风味。基于此,本文对酱油的几种发酵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 1 我国调味品行业的现状1.1 产品产量呈稳步增长局面 1999年,我国年产酱油500万吨,食醋220万吨、酱类65万吨、酱腌菜260万吨,上述产品的年增长率为8%~10%;新型复合调料总量将达到110万吨,是调味品中增长最快的一类。1.2 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从酱油工艺讲,生物工程酱油已在我国山东省投入生产,高盐稀态发酵高档酱油的生产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大城市中开展;从酱油设备讲,圆盘制曲机、高短法连续蒸料机、高效连续加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日式酱油风味,使用酱油活性干酵母替代自培酵母菌进行日式酱油发酵试产。结果表明,使用酱油活性干酵母能进一步优化日式工艺,调整料水比和盐水浓度,改善酱醪环境,促进发酵,达到提升日式酱油风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固态酱油分为块状固态酱油和粉末状固态酱油两种,分别以真空浓缩法和离心喷雾干燥法制得。经测评,固态酱油与现有的液体酱油在风味上无明显差别,产品质量指标符合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7.
固态酱油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态酱油分为块状固态酱油和粉末状固态酱油两种,分别以真空浓缩法和离心喷雾干燥法制测评。固态酱油与现有的液体酱油在风味上无明显差别,产品质量指标符合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 一、快速发酵生产酱汁、酱油新技术酱汁、酱油设备经权威部门检测达到国家标准酱汁、酱油色香味全,与传统酱油相比,口味可调、品种多,酱香更浓、味道更鲜克服了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点,可用大豆、小麦、豆饼等快速发酵亦可在当地选择常用、易购的原料经 ZH"酱油机"加工即成。本单位在国外先进工艺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酱汁、酱油生产技术和液位控制、计量、生化反应、封包自动一体化生产设备。需厂房10m~2,220V 电源,2人日产8000-20000袋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固态发酵反应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态发酵关键问题是符合现代发酵工业要求的、成熟的固态发酵反应器。压力脉动固态发酵反应器可实现大规模纯种培养,循环风机功率消耗和空气用量分别是机械搅拌发酵罐功率的1/10和1/15。压力脉动固态发酵生产成本低、无发酵废水、有着无限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许多现行的液体发酵法生产过程,都可以用此现代固态发酵技术代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酱油生产的传统蒸球设备,耗费较大人力,而且蒸煮时间会出现差异,影响酱油品质。黄豆的连续蒸煮技术,可促进蒸煮工艺的自动化进程,优化酱油发酵工艺,能够实现酱油制曲智能化、自动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允翀 《市场周刊》2011,(1):86-87
径山寺的酱油是在酿制豆酱时发现的。径山寺豆酱是在大豆中加入小麦、盐、各季节蔬菜,以米麸发酵而成。由于使用茄子、紫苏等蔬莱,水分较多。僧人们发现残留在发酵桶底的液体用来煮莱,味道十分鲜美,由此诞生了豆酱的副产品,酱油。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7,(28):120-120
今年8月初.“金门高梁洒——纯粮固态发酵白酒酿造工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金门高粱酒获得“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认证”.更加巩固了金门高粱酒在大陆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南派酱油主要原料为豆粕,本文确定了豆粕前处理的工艺参数,在1.0 MPa的压力下,干蒸4 min后排气,在蒸汽排尽的同时,向蒸煮锅内通入10℃的0.1 mol·L~(-1)的碱液;豆粕经过前处理后,使得熟料的消化率达到92.56%,采用处理后的豆粕发酵的天然酱油,氨基酸态氮均值为1.08 g/100 mL,全氮均值为1.52 g/100 mL,与未经前处理豆粕发酵的酱油相比,分别提升10.2%与6.2%。将该技术应用于南派酱油的酿造,可提升酱油品质。  相似文献   

14.
酱油是重要的调味品,优质酱油不仅理化和卫生状况良好,而且色、香、味、体五味调和。经过多年研究,作者研究成功了优质酱油酿造新工艺,结果表明,以80%大豆和20%小麦为原料,采取双菌种制曲,先固后稀浇淋发酵原池浸出法工艺,酿造的酱油的氨基酸含量与质量显著优于日本特选酱油。  相似文献   

15.
5月13日,旨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酿造工艺、让消费者获得知情权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开始在白酒行业内进行推广,剑南春依靠原料(精选优质大米、玉米、糯米、小麦、高梁)、生产条件、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国内第一个获准使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的企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表示,剑南春之所以成为国内第一个使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的企业,最主要得益于其对产品质量内涵高度的责任心和对酿造技术孜孜不倦地创新。  相似文献   

16.
对γ-聚谷氨酸(γ-PGA)固态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正交试验优化了γ-PGA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条件,并考察了不同吸附剂联合使用对脱色效果和产物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提取液的脱色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50℃、脱色时间2h、pH 5、活性炭添加量30g/L时,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为83.37%;将15 g/L活性炭分别与15 g/L活性白土、凹凸棒黏土按先后次序对γ-PGA发酵提取液进行脱色处理能达到良好的脱色效果和较高的产物回收率;其中活性炭与凹凸棒黏土联用的脱色率和产物回收率分别达到92.53%、88.20%。该方法既利用了不同吸附剂之间的互补性,又避免了吸附剂的过高浓度对目标产物的无选择吸附,为γ-PGA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酱油作为我国社会民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重要配料,需要具有较高的品质。我国在多年来一直都非常重视对酱油产品的质量抽查工作,并且在2018年的市场酱油质量抽查中,整体合格率为96%。对于各个酱油工厂来说,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该充分重视自身产品的质量。本文先阐述了酱油工厂生产酱油的物料质量管理内容,然后结合我国当前酱油生产的主流工艺,分析了各个工艺工序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最后探讨了HACCP体系在酱油工厂工艺管理中的贯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 本发明涉及大豆酱精、酱油生产工艺及酱的外观形态改进。它是先将大豆和小麦经水煮、接种制曲、加盐水发酵成酱后,采用压滤分取法将酱分成干沙酱和生酱汁两部分,干沙酱加工颗粒制成大豆酱精,生酱汁澄清制成酱油。本发明还涉及在上述工艺基础上加工不同味道多种酱精与酱油的方法,它是  相似文献   

19.
<正> 酱油酿制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蛋白质、肽类和氨基酸,使原料中的淀粉和多糖水解成寡聚糖和单糖,同时进行乳酸和酒精发酵,产生酚类氧化及迈拉德反应,进而合成酱油的色、香、味 、体 在这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质水解,水解越彻底,酱油的营养成份就越高,鲜味越浓,蛋白质利用率也就越高 要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必须在改革工艺上下功夫。 改革工艺,就要把原料中的蛋白质变为易分解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初上海浦东社会福利院采用由低钠菇盐为主体的低盐系列调味品,连续食用近5个月,食用人群血压监测跟踪9个月,各项数据表明,具有“减盐不见咸”、咸鲜合一、营养美味相结合的低钠菇盐,以及用低钠菇盐替代食盐的低钠菇盐酱油和低钠菇精调味品,在不改变烹饪习惯和使用方式的情况下,具有显著降低和控制血压的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