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汤向东 《现代企业》2007,(11):24-24,43
中国加入世贸五年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增幅超过了轿车、客车、载货车等行业,在12个小行业中居第一位。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以此推算,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测“十一五”期间将是继整车高速发展后零部件快速发展的高峰期。现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在出口产品结构上,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在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产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自主研发能力弱,依附于整车行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核心技术仍受制于国外厂家等等,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本文着重强调兼并重组这一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兼并重组方面的情况,并对零部件企业今后进行兼并重组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龙  邓理  陈敏 《企业经济》2012,(8):115-118
汽车产业作为江西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然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却滞后于整车产业,从而制约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了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问题,旨在促进江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究报告》2005,(7):19-35
伴随汽车整车生产与保有维修市场的发展,过去十多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了17%的高速增长态势,2003年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1820亿元,增加值规模达到500亿元,零部件产值占汽车产业总产值比例维持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5.
王德禄 《企业研究报告》2005,(7):F0002-F0002
我国的现代汽车工业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大型汽车企业组建合资企业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受我国整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一直处于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水平,尤其在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我国普遍是引进、模仿国外产品。  相似文献   

6.
《上海物流》2007,(5):58-59
临港装备制造业物流基地位于上海南汇芦潮港地区,是一个依托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为重型装备产业、船用关键配套装备、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物流装备及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集群提供专业化的装备物流及延伸服务打造现代化重装备产业特色的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7.
汽车是由几千个零部件组成的复杂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零部件从设计开发到投放市场都是由供应商各自实现的.国内外汽车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都将供应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点,千方百计地使供应商人、财、物等资源和整车企业有效整合.实现整车企业和供应商共同提高经济效益。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是提高供应商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对供应商的审核尤以第二方审核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汽车产业在我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汽车产业拉动省内经济增长的效果却不明显,本文主要介绍了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几大制约因素,认为零部件产业与整车产业的关联度低是制约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念 《中外物流》2006,(4):24-26
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环境下,全球正在出现强劲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浪潮,由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由于跨国公司全球运作、全球投资、全球贸易,已经在全球形成了供应链和产业链。一个跨国的供应链和生产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零部件的供应商、运输商、制造商,还包括一系列服务产业,保险、航运、零售、批发以及相关行业如设计、包装、广告等。  相似文献   

10.
肖劲 《活力》2006,(6):34-34
一、广东省及汽车产业概况 广东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广东汽车整车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销售收入等有关汽车工业综合经济指标均排在全国行业前列。近几年,本田、五十铃、日产、丰田等国外著名汽车厂商相继落户广东。至2004年广东省拥有汽车企业432家,年汽车产销量达29万多辆,摩托车产销量370多万辆。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712亿元。形成了以广州为制造中心,轿车为重点,零部件为基础,客车及改装专用车为辅的汽车工业生产格局,随着汽车业的发展,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供应商随之聚集广东,以广州为中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变化趋势,选取1990~2006年我国汽车行业的统计数据,建立了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分析模型,借助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产业政策等因素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期初集中度和产品差异性对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企业进入对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负向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河南制造业和物流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不尽如人意。协整理论分析表明,河南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难协同,物流创新不足。为此应优化环境,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制造企业一体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业的整合与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13.
物流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在集群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关注。文中基于服务业集群的研究框架,构建了物流产业集群研究框架,综述了学者对于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归纳其发展方向特点并建议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完善对于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沿海口岸地区物流业的管理,应着重行业管理,行业管理要依靠行业协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方达  梅巧萍  祝捷  刘文强 《物流科技》2014,(7):40-42,50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物流业已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发展与其他产业密切相关,文章对物流业与主导产业联动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是相当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流产业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如何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为目的,在研究创新理论、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物流产业创新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对物流产业创新系统的构成、运行机制及特点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物流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王进富 《价值工程》2010,29(14):98-99
衰退产业的有效调整是保证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有效的重要前提。文章分析了产业间竞争关系,建立了产业博弈竞争模型并求解,并以两省纺织产业为例进行实力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流业的SCP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目前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产业规模比较小,还没有形成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面临我国逐步对外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本文运用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SCP产业组织理论框架来考究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揭示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细嘉  周青 《企业经济》2012,(9):131-133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耦合性、互补共赢性及内外因素驱动诱导等产业融合基础条件。基于对产业发展实践和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在产业融合论的指导下,构建以融合路径、融合模式、融合动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产业融合机制,是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同时,发展方式的协同融合、资源开发的有效整合、保障机制的协调配套等是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20.
刘明菲  李欢欢 《价值工程》2007,26(10):73-75
产业链的形成能够有效降低单个企业和集聚整体所面临的交易成本。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在行为主体、产品类型、供应链形态特征方面与传统产业差异性,对高新技术产业链交易成本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四个维度分析,从而有效控制产业链内部交易成本以及保持产业链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