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市场上谈到资产重组,在大家心目中总是兼并收购、买壳上市、借壳上市等资产经营活动。无疑.兼并收购、买壳借壳等活动确实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实力,从而在资本市场上塑造出一个个大型企业;但是,如果盲目地通过兼并收购构造出松散的企业集团,那么,大则大矣,效益却不见得就好。  相似文献   

2.
史振宇 《辽宁经济》2004,(11):61-61
企业并购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现象的出现逐渐在国内流行开来的。并购即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on)。其中,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收购是指企业取得对其他企业的一定控制权的一种行为。两者通常并提,简称为并购,是出于兼并与收购有着相同的动机与逻辑,都涉及企业所有权的改变,并且收购又是兼并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并购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企业经营的有效手段。它实质上是一种产权交易过程,确切地应称“企业市场行为”。企业兼并收购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并购才刚刚兴起,其作用和  相似文献   

4.
张斌 《中国经贸》2010,(18):177-177
一、财务整合的必要性 1.财务整合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企业并购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兼并收购行为实现其扩张、转型等战略目标,需要并购完成后的新企业基于并购双方的经营情况来确定的未来经营发展战略,并服从新企业整体的目标。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体系的核心和神经,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内企业因管理层利益一般不愿出售,兼并多发生在母公司和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之间;国内企业兼并多为挽救濒临绝境的企业,不像美国把对健康企业的兼并当作一种经营管理策略;80年代日本进入“无国境时代的经营”。86年一年发动50家国际并购;面临经营困境,日本企业被外国收购的趋势将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6.
资产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较为高级的企业经营方式,是企业将其拥有的各类资产,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转让、租赁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运营,以壮大企业实力、实现最大限度的资产增值为目标的一种企业经营行为。它具有不同于生产经营的特殊经济功能,既是企业功能的拓展,也是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企业重组是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重组的目的在于通过兼并和收购股权等形式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低成本膨胀",进而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实践中,有胆有识的海信人谱出了——  相似文献   

8.
王正伟  孙耀唯 《山东经济》1996,(4):56-57,60
公司制企业应以资本经营为中心王正伟,孙耀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企业设立、重组、收购、兼并、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新的经营形式与运营方式的出现,迫切地要求企业整个经营观念来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资本要逐步走向价值化、货...  相似文献   

9.
赵桂平 《中国经贸》2013,(24):266-267
企业合并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较为常见的交易事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跨国经营不断增多,企业的收购兼并日趋复杂,客观上需要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辟新的投资领域或市场等。同时,在企业合并会计政策方面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不同类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本文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产权经营是有关产权方面经营的总称。系统地说,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收购、兼并或参股其他企业经营,建立新企业或现有企业部分股权或整体转让,有关上述经营的中介、咨询业务。 产权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1.
历史进入叨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整体改革,并开始实施‘抓大放小’与‘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但同时,由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争论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必须通过内部投资或外部收购进行扩张,以期扩大生产规模与改进生产效益,加强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因而导致了大规模的企业收购和兼并浪潮在中国大陆各地展开。企业的收购和改组,关系到扩大企业规模,改进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效率,从而达到产业的重组的目的。同时,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可以在不造成大量失业的前提下,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进而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恶化了中国企业的融资和外部经营环境,但也为中国企业锤炼内功、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收购兼并提供了契机。唯有防御性措施和扩张性战略兼重、勇于变革的企业,才能确保在危机后的世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冯云 《辽宁经济》2005,(8):42-42
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常常缩写为M&A。权威人士对兼并的解释是: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收购指的是一个公司用现金、股票或债券购买另一公司的股权股票.以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而该公司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兼并、收购都是为了获得公司的控制权,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产权交易,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并购。  相似文献   

14.
相溶集团化才是集团化运作的方向———通过“黄河”看企业集团化发展王克勤兰州黄河企业集团近两年来进行了一系列联合、兼并、收购之集团化运作,成功地兼并收购了中国西部的镇原、泾川、天水、酒泉、青海、渭南、垫江等7个国有啤酒厂,“黄河”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高...  相似文献   

15.
胡忠青 《特区经济》2005,(2):179-180
并购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可以说,它既包括企业或实体间的兼并和收购,也具有联合、接管等含义。媒体并购指媒体企业或实体间的兼并和收购、联合和接管,它是一种通过转移媒体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是媒体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凡 《发展》2010,(1):54-54
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公司进行资本扩张的主要方式。兼并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通常是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的决策控制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企业兼并的五次浪潮中,无不有证券市场在推波助澜。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收购高潮迭起、层出不穷。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成为必然。有收购就必然有反收购。反收购是指上市公司在遭遇到收购者收购威胁时所采取的一系列防御和防卫措施。在...  相似文献   

18.
潘名山 《上海改革》1998,(4):27-27,31
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其中生产经营是主轮,资产经营是副轮,作为一个生产企业,不论是集团,还是公司或是工厂,生产经营都是主业,是当家产业。千方百计搞好当家产业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大计。在这个前提下适时进行资产经营以辅助生产经营的扩张是十分必要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992年靠10万元资本金起家,在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生产的同时,兼并收购了与生产生物医药相近的企业,以低成本扩张获得了本企业所需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厂房,促使企业超常规的发展。截止1996年底,该(集团)公司的资本金已达5亿元,其中诊断试剂的销售名列全国同行业的首位,基因药物销售在全国名列前茅。当资产经营围绕生产经营展开时.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汪卫芳  柴武斌 《特区经济》2005,(10):356-357
1.并购战略在思科公司的整体战略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企业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内部生长型发展与外部扩张型发展两种战略途径。外部扩张型发展就是企业通过并购方式获得已有的生产经营资源和能力。而思科选择的就是这种“以兼并求发展”的外部扩张型的成长之路,这也就奠定了恩科快速成长的关键基础,那就是其永不停歇的收购兼并战略,可见并购在思科公司整个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而与其它企业的比较来看,把并购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战略这是哪个企业也没有过的,而思科是第一个。并且思科把并购的目标主要定位在中小公司,因为他们认为大公司的收购通常失败,关键原因在于公司文化的融合非常困难。而且在这一明晰的战略指导下恩科公司多年来都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这些都构成了思科公司在成长发展的战略定位上与其它公司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收购兼并浅析李燕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彭临涛/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与兼并是现代企业实现资产扩张,增强竞争实力,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手段。大规模的购并现象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现代公司制的建立和现代资本市场的形成为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