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的科学化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实证分析,可得到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范围;通过对中央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级比重情况、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结构情况以及税收收入结构情况的分析,可取得财政收入结构的合理区间范围,以实现我国财政收入运行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一、河北财政收入"蛋糕"基本状况一般而言,财政"蛋糕"的大小主要指财政收入规模,可通过财政收入绝对量和相对量指标来反映,绝对量指标看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情况,相对量指标看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收入情况;财政"蛋糕"的强弱主要指财政收入质量,即财政收入中可由地方自主支配的财力情况,可通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等指标反映。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确立了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3.
对财政收入运行的绩效分析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财政收入的"量",即收入规模,包括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绝对量指标包括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情况,相对量指标包括人均财政收入情况。二是财政  相似文献   

4.
提高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高。近年来河北省人均GDP虽然有很快的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水平极不对称。2002年河北省人均GDP在全国排第11位,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94%(财政收入有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两个口径,全部财政收入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中央的收入,本文所指财政收入均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排第28位,比全国  相似文献   

5.
正为实地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情况,本课题组分别对中国两个相对发达省份和两个相对发达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土地财政情况作了对比,客观分析了不同地区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的差异。其中,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统计口径为本级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扣除财政补贴收入部分)和预算外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于规模小,除特别说明外,统计  相似文献   

6.
管圣义 《经济论坛》1999,(13):10-11
一、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为分析方便,先来看两个恒等式:政府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政府收入=税收收入+列入预算的非税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财政收入退库我国的政府收入由五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列入预算,统称为预算内收入,也即财政收入;第三部分为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国际可比口径,初步核算了1998-2009年的中国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结果显示其从1998年的20.4%上升到2009年的32.2%。结构分析表明,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社保缴费收入等非税收入,在此期间均实现了快速增长。由于当前中国财政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与民生福利性支出双碰头的基本格局之下,维持超过30%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有其经济合理性。展望十二五时期,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难以下降。加强支出管理以及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是较高税负背景下的关键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收入口径不规范。依国际惯例,财政收入一般包含全部政府收入,但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仅指预算内收入,包括税收以及同属规范的企业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和其他杂项收入。实际上我国还有名目繁多的预算外收入和所谓的体制外收  相似文献   

9.
一、广东财政发展二十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广东财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财政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79~1997年,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1%(分税制前口径)。从1991年起,收入规模已连续七年居于全国首位,其中,1997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43.94亿元,加上上划中央“两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0%左右。不同类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市是自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兴工业旅游城市,全市有22万人,下辖三镇,农民不到8千人,主要是城市人口。嘉峪关市这些年发展很快,十五期间平均增速28.7%,2006年GDP总量达到100亿,大口径财政收入17亿,自己可以支配的财政收入(小口径)从2000年的1.2亿增长到4.6亿,人均GDP6000美元,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列甘肃省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