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成 《经济导刊》2005,(6):52-54
自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初,外资参股中国信托公司的案例和消息接踵传出,其中有的已经成为现实。2004年9月汇丰银行牵手山西信托;2004年11月香港名力集团收购上海爱建信托46.6%股份;2005年2月香港新鸿基金融集团入主金信信托,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中国货物出口额的世界排名为第4位,进口为第3位,但应当看到的是.2004年以来,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原油.钢材及铁矿石等原料价格自2003年以来暴涨43%。例如,2005年4月1日.继2004年进口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18.6%之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进一步上涨71.5%。这是亚洲铁矿石价格史上最大的涨幅。  相似文献   

3.
自联想2004年12月8日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如何设计一种兼顾本土和国际行情的国际薪酬体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经济》2005,(4):77-77
尽管2004年轿车产品的全年销售13.7%增长率并没有令业界满意,但是中国轿车市场从1978年的0.26万辆到2004年的224.77万辆销量,26年间猛增了864.5倍还是让更多的人欣喜。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让世界一流轮胎厂商加快中国布局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有发生,例如,2004年9月25日,加拿大诺兰达矿业公司和五矿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双方开始进行排他性谈判。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五矿集团将以现金的方式,全额收购市值67亿加元(约53亿美元)诺兰达公司的股票,交易金额将超过55亿美金。又例如2005年1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从而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外,今年还发生了两起不成功的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案例。一是2005年6月20日海尔集团宣布会同布莱克斯通等私募基金参加美国第四大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的收购大战.  相似文献   

6.
陈莫 《经济纵横》2005,(4):17-18
决战已经开始,随着2004年12月11日起分销行业全面对外开放.2005年由此成为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无论中资或者外资.都迫不及待地启动了扩张的步伐,但决定胜败的.仅仅是跑马圈地吗?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Y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购之后,两家企业却呈现不同的业绩。2005年联想的业绩稳步上升,而TCL则亏损严重,股价一落千丈,从2004年最高的9块一路下跌,2005年最低跌至1.72元。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召开的“棉花与纺织——中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研讨会上披露,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中亚最大的对华棉花出口国。2004年中亚国家共向中国出口棉花20.8万吨,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就达19.7万吨。  相似文献   

9.
曾锁怀 《大陆桥视野》2005,(5):M024-M025
1992年1月,我国与土库曼斯坦建立外交关系。十几年来,双边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合作质量不断提升。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4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双边贸易额为98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中方出口8485万美元,增长7.6%,中方进口1389万美元,增长239.1%;据土方统计,2004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双边贸易额为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中方出口1.18亿美元,增长12.1%,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领导干部关注的问题很多.检视一年的历程,回顾过去一年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理论热点问题,对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发展进程,搞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接连不断的并购动作大大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其一,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电信失利。在这次收购中,中国移动14亿美元的出价不敌阿联酋25.98亿美元,从而失去了获得巴基斯坦电信26%的股份所有权;其二,中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商中海油,以超过美国本土公司雪佛龙2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其三,海尔公司准备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公司;……在此之前,2004年9月,上海集团收购韩国双龙卡车48.9%的股份;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公司在全球的PC业务;……跨国并购,犹如鲤鱼跳龙门,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了。个中原委可以套用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名言: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那么,分析这些个案,中国企业,尤其是国字号企业能够从中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2005,(1):8-8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2011,(2):111-111
2010年12月30日,中国领先的化工制造商中国化工集团计划斥资14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马克西姆一阿甘公司(MA)的控股权。这笔交易提议收购MA60%的股份,将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农用化学品领域开展的最大宗收购之一。MA是一家领先的农作物保护剂(如杀虫剂)生产商,中国化工此举印证了粮食安全对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伴随中国入世的实现,中国并购也进入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石破天惊,引来无数国人关注;同为国有企业的上汽集团和蓝星集团因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上演同室操戈的一幕,更是平添一道风景,令业界为之侧目.  相似文献   

15.
徐莉 《时代经贸》2005,(4):48-49
1999年1月5日海信商标“HiSense”被评为中国的驰名商标。6天后,西门子的控股公司博世-西门子在德国申请注册“HiSense“商标,并最终获得注册,用于一种洗碗机上。从2002年底到2004年初双方就“HiSense”商标进行交涉.博世-西门子提出海信用4000万欧元购买“HiSense”商标的要求,海信不能接受。2004年10月20日双方谈判,海信获知博世-西门子已在德国起诉海信侵权。  相似文献   

16.
几乎没有风险就可以预测2004年中国IT业的热点.除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预计2004年单是在Nasdaq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就有可能达到100亿美元市场价值的规模.根据上次互联网热潮的规律.这个价值足以带动10亿美元左右的热钱(风险投资)继续追风。这笔风险投资在最近1-2年可以使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互联网公司受益。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国产权交易市场跨国购并出现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一是跨国兼并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从AnheuserBusch(AB公司,下同)以60至70倍的市盈率购买哈啤股权,到外资财团收购中国兴业银行25%的股权.中国2001年到2004年间完成的5个最大涉外并购交易有3个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二是战略兼并的目的性越来越强,外资涉足我国公共事业权益的收购势头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8.
云馨 《经济视角》2005,(1):22-27
一夜醒来,中国多了一家500强企业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7.5亿美元的总代价(现金6.5亿美元,股票6亿美元,承担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新联想集团在5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新联想的国际总部将迁往纽约,并在北京、美国罗利、巴黎设立全球营运中心。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MBO与泛MBO的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导刊》2005,(6):20-22
在英国、东欧等国家,管理层收购(MBO)和管理层持股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产权改革方式之一,但这种本身并无对错的改革方式在中国却一直受到众多争议,2004年下半年,这种争议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20.
1月19日,中国网通以5.90港元/股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讯盈科扩大股本后的20%股权;去年年末,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及笔记本电脑业务;之前,有上汽集团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目前,中国五矿收购加拿大诺兰达还在谈判之中……中国内地企业正纷纷以大手笔收购国企业,可说是“富贵险中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