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当期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与收入关系的主要分析1.早期,凯恩斯定义的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为:C=C+cYD(00),变量C即截距,代表收入为零时的消费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所增加的消费;YD为当期或现期的可支配收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表明,当期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消费意愿为边际消费倾向c,这就是经典的心理经验法则。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主义三大心理法则之一,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石。2.现代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一生的决策。生命周期假说强调一生中面对收入变动,选择如何维持稳定的生活水平;而持久收入理论则…  相似文献   

2.
凯恩斯消费函数所揭示的消费、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在国民收入决定和总需求分析中有重要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以总收入为基础的含税消费函数,分析了其微观上的合理性,并从三个方面与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了比较.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至少从总量上看,人们的储蓄、消费决策更多地依赖总收入而不是可支配收入,税收、转移支付乘数数值上与政府支出乘数相等,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不会时宏观经济具有扩张或紧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庭收入-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家庭刚性消费对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拓展,得到家庭刚性消费函数,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家庭资产和收入约束条件下,基于家庭消费欲望和积累财富欲望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转型期中国家庭的结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低刚性消费需求和高未来消费不确定性预期决定了中国家庭较低的消费—储蓄比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过度储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的过度储蓄;(2)未来大额刚性支出引起的过度储蓄;(3)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引起的过度储蓄。1.收入差距过大。根据霍布森的过度储蓄理论,如果收入或消费力的分配符合需要倾向,消费将随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但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需要对分配并无固定性的关系,分配是由另外的条件来决定的,即有些人分配到的消费力大大超过需要或可能的用途,而其他人分配到的消费力甚至不足以满足体力的全部需要,就会产生过度储蓄。凯恩斯也认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水平的费用通常首先从他们的收入中扣除掉,…  相似文献   

5.
张琦  郝宇 《生产力研究》2007,(2):88-89,139
文章基于对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家庭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主要分析了影响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关数据指标,对家庭收入、消费和财富特点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定量分析了样本家庭收入差距状况,通过验证凯恩斯消费函数说明了样本家庭即期消费的基本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决定样本家庭财富水平的因素。初步评估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状况、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影响居民的总消费和总储蓄、政府消费、社会总投资这一机制来影响需求结构。基于此,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1985年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对需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居民/(政府收入+企业收入)的下降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是导致居民消费/社会总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出口总额这三大需求结构指标下降的显著原因;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还会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对于上述结果,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可能原因,并就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自然储蓄与资产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扬 《经济前沿》2010,(1):90-98
凯恩斯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忽视了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的重要信息,是导致CCAPM遭遇实证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储蓄理论来改进CCAPM。储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既不购买消费品,也不购买投资品的“冗余”部分。这些收入“冗余”的数量与储蓄收益率(利率)无关,给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的效用,笔者称之为自然储蓄。本文把自然储蓄加入到标准CCAPM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讨论自然储蓄、消费和资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除基于消费的风险溢价以外,传统股权溢价还包括了基于储蓄的风险溢价,最后利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他结论如下:自然储蓄抑制了消费者对金融资产的需求,这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超额储蓄”与欠发达金融市场并存的现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性解释;我国消费者的储蓄效用弹性远高于消费效用弹性,说明储蓄政策是比消费政策更为有效的资产市场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8.
关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居民储蓄 ,主要有两个问题难于解释 :一个是负利率下的储蓄增长 ,一个是储蓄率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 ,国内学者借鉴西方储蓄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但结果并不理想。本文对储蓄理论的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作一简单的述评 ,然后提出例“U”曲线假说。一、西方储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局限性(一 )西方储蓄理论简单回顾自从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函数的概念之后 ,西方学者进一步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从 5 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 ,生命周期 /永久收入假说主宰了经济…  相似文献   

9.
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实证经济学方法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是当代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政策隐含。在这一理论学说诞生前,关于消费理论占主导地位的为凯恩斯的学说(1936),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 C=a bYd a>0, 0相似文献   

10.
从新的消费函数理论看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的消费函数理论及其宏观意义 收入是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基础,对消费影响最大。凯恩斯因此而提出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主要根据当前收入来决定消费,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y;其中a为消费倾向,y为实际收入或当前收入,C为消费。它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比例越来越小,储蓄比例越来越大,因而消费需求不足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以往人们对储蓄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是与以下判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从居民来看,储蓄是消费后剩余收入的最佳选择,也是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而,储蓄存款的增长往往与市场稳定、国泰民安的程度紧密相联。第二,从银行来看,在日益增长的信贷资金总量中,来源于储蓄的比重由1979年的13.78%上升到1989年10月的43%,储蓄已成为驱动信贷资金高涨的主要源泉,因而,储蓄存款的升降与银行调节经济的实际能量紧密相联。第三,从全局来看,储蓄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重转换机制:就缓解市场供求矛盾而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一)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分析。研究消费需求离不开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就是研究家庭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当前,西方比较流行的消费函数理论主要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上述理论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收入因素在消费需求中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对消费变动的深刻影响。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所给定的消费函数公式:C=a+b·Yd其中,C表示总消费需求,a是一…  相似文献   

13.
财富效应是消费函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财富效应角度,分析金融资产变动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的影响.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储蓄资产和股票资产确实存在正向财富效应,并且长期财富效应较短期财富效应明显.在分析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丰富金融产品种类、稳定股票市场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选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利用Excel软件得出安徽省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经过计算可知,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69元,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8元。最后,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Aghion和Bolton的滴漏理论,选择中国的城乡年人均储蓄比、城乡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固定资本投资占总固定资本投资比及人均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四个变量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储蓄比及农村固定资本投入之间的关系,以此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滴漏效应进行判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滴漏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运用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选取1998年以来广东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得出广东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经过计算,收入增加1元,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75元,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0元。最后对广东消费函数作以评价。  相似文献   

17.
<正> 储蓄与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都是人在心理支配下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外部活动,储蓄和消费的过程也是人心理活动的过程。遵循客观规律深入探索储蓄和消费的一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对搞好储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储蓄心理的主要特征储蓄,是人们将自己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的一种信用行为,其心理特征一般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可靠性。指人们认识储蓄存款在存期内不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我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大规模顺差,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拆解,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说明长期的储蓄-消费失衡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带来的收入结构和储蓄结构失衡。我国当前企业未分配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企业利润率"虚高"和国企"不分红"问题。只有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储蓄降低到适当的水平,通过拉动内需消除我国过大的贸易顺差,从根本上解决内外经济比例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3--2012年数据,通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并分析河南省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状况。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绝对差距都在持续加大,其相对差距呈缩小趋势;全省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相对合理,但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大于城镇。最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新华  李勇辉  伍再华 《生产力研究》2006,88(1):235-237,243
消费函数作为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对它的研究始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现代各种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工具的发展与应用,消费函数理论及其经验研究进展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介绍新近出现的随机游走消费函数,流动性约束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消费习惯的研究等,来进一步梳理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消费函数理论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