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府债务规模的国际比较及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国债负担率的国别间差异明显,而且随着时间变化很大。这表明政府债务规模不仅可能受到一些易变的非结构因素影响,还可能受到某些相对稳定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国债负担率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支持政府债务的新政治经济理论,政府的稳定性越差、政府危机的次数越多,国债负担率就越高。本文的研究也支持李嘉图等价性文献所暗示的关于预期寿命影响的理论假说,预期寿命对国债负担率存在着显著且稳健的正影响,预期寿命越长,政府债务就越大。本文还发现政府支出规模、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利率对政府债务规模也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本SSCI     
《上海经济》2013,(12):74-74
<正>日本政府债务创出新高日本财务省11月8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包括国债、短期证券等在内的政府债务达到1011.1785万亿日元,再次刷新日本政府债务最高纪录。日本政府债务今年6月底首次突破1000万亿日元大关。本次公布的政府债务中,国债为839.6096万亿日元,比6月份多出9.1569万亿日元。政府借款为54.6007万亿日元,减少2064亿日元,政府短期证券为116.9683万亿日元,减少6.4000万亿日元。按人口数量平摊计算,目前平均每个日本国民要承担约794万日元债务。  相似文献   

3.
穆迪公司今年5月底将日本的国债级别一举下调两级,由此使日本国债的级别明显低于其他西方主要国家。日本政府对此极为不满,一味强调其经济基本面仍很健全。但穆迪公司对国债的主要评估依据却是一个国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就这一指标而言,日本的情况确实是相当严峻的。在政治体制以及经济结构的改革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这一债务雪球仍在逐年增大。倘若日本继续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则日本经济的前景是很不妙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财政危机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度日本政府财政预算方案,截止2000年度末,日本的国债余额将达364亿日元.除了一般会计上的国家债务以外,日本还通过各种特别会计借债,各地地方政府也大施举债.如果加上各种特别会计和各地政府的债务,日本全部长期债……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在不断膨胀的主权债务下运行。对失业率、外汇储备、债务结构、产业国际化和宏观税负水平的研究显示,日本的主权债务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但是政策困局、政治乱局和评级危局也导致了日本主权债务问题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日本主权债务问题的走向取决于可持续性与不确定性的综合影响。就目前的形势判断,日本主权债务问题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显著高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国债绝对额已跃居世界首位,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通过构建财政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结合经验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美国财政现阶段仍然处于可持续水平,但已经出现偏离稳态的迹象。进一步研究发现,未来美国债务货币化程度将不断加深,由此促使未来国债利率负担不断攀升,同时债务高位运行将导致经济增速回落,财政偏离可持续性水平的现象难以改变,如果美国没有调整财政政策,那么财政发生危机的概率极高。  相似文献   

7.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基于某些经济约束条件下的、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考虑多种经济要素协调性的国家债务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模式。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债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必须反映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内在需要 ,并为这种内在需要服务。宏观经济对于国债的负担能力是财政稳定运行的基础 ,也是国债政策作用的现实基础。对国债负担或风险的分析不应局限在某些固定的界线范围 ,而应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财政收支失衡和财政改革受挫的背景下,日本不得不大规模发行政府债券来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日本政府债务的余额居高不下。如何防止政府债务崩溃成为困扰日本政府的难题。21世纪以来,日本实施了“债务货币化”,通过无限量印钞为政府债务提供循环支持,使得日本政府具备了无限偿付能力,阻止了日本政府陷入非自愿性的债务违约。然而,“债务货币化”虽然增强了日本政府对债务的可控性、减缓了日本陷入更深的经济衰退,却也产生了路径依赖、市场定价原则失效、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相背等问题,并且还存在债券发行失控、货币政策空间消耗殆尽及日元国际地位丧失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债负担率高企,既影响世界经济也影响中国经济: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缓慢,通货膨胀压力与债务扩张如影随形;深深融入国际经济的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速可能放缓,通货膨胀会反弹.应对美国国债负担率高企对经济的影响,需要三管齐下创新经济政策:一是财政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二是自主的货币政策;三是恢复发展资本市场,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10.
李斌 《新财经》2010,(10):58-59
中国持续增持日本国债,引起了日本各界的警觉;日元持续升值,更让日本政府感到紧张。事实上,中国增持日本国债与日元升值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颇具特色的日本国债制度与借鉴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辛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图对日本的国债制度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国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借鉴。一、日本国债的演进步履日本从1870年开始发行国债。为了筹集必需的建设资金,当时的日本政府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国...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我国实行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累计国债规模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水平,这自然引起人们对国债的债务风险问题的关注。本文试图就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风险如何以及如何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①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②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③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④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国债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吸收资金的一种形式。利用国债收入,扩大财政支出,弥补预算赤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日本政府自1965年度开始发行长期国债,从总的趋势上看,发行额越来越大。1965年度国债发行额仅1,972亿日元,1982年达到143,450亿日元。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截止1983年6月6日,日本国债累积额已经突破100万亿日元,巨额国债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沉重负担。一、日本国债的概况(一)日本国债的种类和发行过程日本的国债名目繁多,主要有短期国债、政府保证债券和长期国债等。长期国债又分为  相似文献   

15.
美国长年来累积了大量的国际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只好增印美钞和增发国债,造成美钞贬值和国债的信用度被下调,最后引发了债务危机。美国的债务危机又导致欧盟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美欧债务危机,又牵累了日本和中国。日本投资的亏损和日元猛涨,进一步冲击了原已十分萧条的日本经济。中国大量购买美欧等国的国债,获得了较高利润但风险也很大。中国今后经济的成长率趋于下滑,其经济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16.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被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1)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2)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3)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4)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17.
“没有国债,便无日本的现代化”。这是日本财政部官员回顾战后经济振兴史所作的评价。事实上,战后日本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政的辅助;而大量国债的发行是为财政支出的扩大提供了重要财源。截止1986年,日本的国债余额高达145万亿日元,占 GNP 的43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国债发行量迅速膨胀。以七十年代为例,日本的国债余额在10年间增加了14.3倍,大大高于同期美国的1.6倍、英国的2.4倍、西德的4.8倍和法国的1.8倍。大量发行国债是日本筹措政府资金的重要途径,它一方面保证了财政规模的迅速扩大,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机能,另一方面又孕育着财政性通货膨胀,使日本日益陷入“财政僵滞”的局面。日本为什么能发行数额庞大的国债?它与日本政府在国债发行、消化、流通和偿还等政策的各个环节上所采取的措施或方法有什么关系?这是深入研究日本财政和金融的重要内容。鉴于国债的发行方法是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基础,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虽然美国债务危机还没有爆发,但目前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过大、财政收支结构的刚性特征均阻碍了其财政赤字状况的改善、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非可以永久持续,这使美国国债的可持续性问题面临挑战。在解决方案上,短期内美国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性违约或者债务货币化将政府债务延后或者隐性处理,但是其代价是巨大的。因此美国应当从中长期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中期需要建立严格的财政制度;长期上则需要协调好各个产业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近日发布"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6200亿元,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我们认为,中国这种逆周期适度扩大财赤规模的应时之举,不同于部分欧美国家饮鸩止渴之举,更不必担心会导致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拔的恶果。依据在于:首先,中国的政府债务规模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在赤字适度扩大后,2015年的赤字率(财政赤字/GDP)也仅为2.3%,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国债余额/GDP)则尚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