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从理论角度解读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实质以及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结合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处于不稳定的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但整体呈现由非对称逐步向对称互利共生进化态势,而且林业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提出努力优化共生单元,积极改善共生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系统及产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对林业产业生态系统进行界定,并尝试从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和分解者企业3个层面构建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运用DEA方法以2012年和2013年黑龙江国有林区所辖4个林管局为对象进行产业生态系统效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经济方面,2012年伊春林业管理局、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和合江林业管理局处于相对有效状态,2013年全部处于相对有效状态;在环境方面,2012年仅有松花江林业管理局达到了相对有效状态,但由于环境指标为负向的,即松花江林业管理局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其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2013年仅有合江林业管理局没有处于有效状态。基于分析结果及2012年与2013年相关指标值的对比分析为未来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建设提出经济与生态共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循环经济、构建产业生态系统;达到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耦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所辖4个林业管理局2012—2017年养殖业、绿色食品等5个接替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接替产业的均衡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林业管理局的5个接替产业均呈波动发展状态;伊春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养殖业、绿色食品、北药开发和工业,牡丹江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绿色食品,合江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服务业,松花江林业管理局没有显著的优势接替产业;接替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偏低导致其均衡水平不高,总体上由初步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因此,各林业管理局应继续发展具有优势的接替产业,同时扶持相对薄弱的接替产业,并开发与引进新的接替产业。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黑龙江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2011年经历了急剧下降,其他年份生态环境质量是不断向好的,两系统的耦合度除了在2009~2010年处于中耦合水平,其他年份处于极强耦合状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向好,2016年开始进入高级协调发展阶段。(2)黑龙江省12个地市整体从中城市化区转向偏高城市化区,高城市化地区在减少,偏高城市化区在增加,低城市化区开始显现,除哈尔滨市是劣生态环境区外,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是不断提高的。(3)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涉及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和中度协调发展三种类型,并且除伊春市、鹤岗市和鸡西市以外,其他9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是不断向好的。  相似文献   

5.
曹颖  万志芳 《林业经济》2012,(11):102-104,115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黑龙江省2001~2010年林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来看,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基础好,第二、第三产业属于产业因素推动类型,产业结构处于优势地位,但第二产业不具备区域优势。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第三产业竞争力、提升第二产业规模效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黑龙江省林产品贸易及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原木、锯材及纸浆等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其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产品的进口额与林产工业产值之间不具有相关性,说明黑龙江省近年林产品的进口对林产工业发展的贡献不大;而林产品的出口额与林业产业产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林产品的出口带动了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出了优化林产品贸易结构、完善林产品贸易法规及加快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概况,使用1996~2010年40个国有林业企业的产值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ompertz生长曲线法,从产业组织和产业规模视角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产业演进阶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在21世纪初经历了成熟期后,没有进入衰退期,而是进入下一产业生命周期的快速成长期。因此,提出积极培育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依靠科学技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各项林业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林业产业发展制度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位商法的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位商法,从中观层面测度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首先运用产值区位商和就业区位商法,测度黑龙江全省的林业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林业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群态势,但是整体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效应不太明显。其次,运用产值区位商法,对黑龙江省各地市(区)的林业产业集群程度进行测度,发现在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伊春、鹤岗、牡丹江等地,林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成效明显。最后,提出了未来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路,应该以大兴安岭和伊春等地区作为龙头区域,以木制品的精深加工业和森林食品产业等作为龙头产业,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各地市(区)的优势,进行合理的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布局,建设生态林业产业园区,构建林业各产业之间的生态循环型共生产业群落。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3~2007年度的数据,分析了广西林业第一、二、三产业动态的E(G)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表明,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集聚指数分别为-0.0607、0.0338和0.0896,对应为无集聚、中度集聚和高度集聚,同年其产业竞争力水平升至全国第4名。综合评价了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弹性模型论证了产业集聚与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关系程度,探讨了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2005~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营林产业、木材采运业、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北药业、森林旅游业等6个方面进行富民产业的带动效果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旅游业在各方面对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林产工业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能够切实带动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发展;种植养殖业对林业经济发展以及林区职工收入水平的带动作用均处于中上等水平;营林产业以及北药产业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太显著。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促进富民产业的发展和带动林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共生协调度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两者关系的分析研究是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互促互进具有重要意义,把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森林生态保护看作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用以揭示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共生关系,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国有森工林区贫困与森林生态综合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数据,并运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两子系统的共生协调度模型,探究国有森工林区各林业局贫困与生态的共生协调模式的空间布局和差异。[结果]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共生协调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经历互利共生、寄生协调、寄生冲突和互害竞争等关系,但寄生模式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贫困与生态的主要模式。[结论]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要想实现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的共生协调,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的投入及抚育力度,另一方面森工企业要转变生产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对林木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SCP范式的黑龙江省林产工业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SCP理论,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3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林产工业产业组织的现状。林业产业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但是近年来由于国有林区"两危"的威胁和"天保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的发展滞后于市场化的进程,并成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的重要瓶颈问题。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黑龙江省林产工业产业组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首先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黑龙江省2001年到2011年的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出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并从资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社会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4个方面分阶段评述了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浅析了各阶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40个林业局进行推测计算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整体较低,只有少数林业局能够达到有效的投入产出状态,林业投资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投入冗余,林业总产值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会降低投资冗余,但仍会存在较大的劳动力冗余,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是提升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EA法测量了黑龙江省森工40个林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利用Panel-Data模型找出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归结为林区技术进步缓慢;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作用;技术因素和营林投资比重对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存在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和天保工程(政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鼓励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优化林业投资结构、加强林业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和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的特点,构建了在目前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国有森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纵向评价,发现2004~2008年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竞争力水平是逐年提升的,并解释了这一发展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林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20052010年间各时间段内黑龙江省林业三次产业与总产出以及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各次级产业与三次产业产出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以此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结构关联度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变化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应该挖掘潜力发展林业第一产业、利用现代科技全面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