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一直是企业和金融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自MM理论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Modigliani和Mnler之后资本结构的研究在MM理论的基础上已经发展成为多个流派。综观资本结构理论的不同学派我们发现这些理论分流的源头就是在于对确定最优资本结构标准的不同。代理理论以代理成本最小为标准;权衡理论以税盾效用与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之间的权衡为标准:信号传递理论以资本结构向投资者传递最有利于公司的信号为标准:控制权理论以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为标准等等。然而从企业融资的根本目的来看,企业是为了让自有资本在企业的生产运作活动中达到资本的增值,投资人也是为了获取投入资本的价值增值,其本质是为了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此外,信用风险构成各类经济活动风险的一大部分,企业如何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标准下考虑信用风险的影响正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契约摩擦导致了代理成本的产生,自由现金流是代理成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果企业持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而会计信息在契约的签订、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降低契约摩擦,减少代理成本。本文从稳健性的视角出发,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对自由现金流的影响。在对自由现金流概念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对自由现金流的作用路径,并以2009—2013年主板上市公司的平衡短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当期稳健性程度的增高对下一期自由现金流水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使用变化模型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是稳健性的增加导致了自由现金流的下降,而非相反方向。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了高质量会计信息对代理成本的缓解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稳健性降低自由现金流。  相似文献   

3.
现金股利可以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伴随着公司代理问题从股权高度分散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发展到股权集中时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现金股利代理理论也经历了从现金股利代理成本理论到利益侵占假说的演化过程.Roseff(1982)第一个将代理成本引入现金股利理论,然后由Easterbrook(1984)确立代理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而Jensen(1986)用自由现金流量解释了现金股利的代理成本理论,使其更具有可实证性;最后,由La Porta(1998,1999,2000)等人发展成为在股权集中背景下的利益侵占假说.  相似文献   

4.
公司股利政策代理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代理理论引入企业股利政策研究的视野,有效地弥补了MM理论假设下传统股利理论的不足。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是沿着受股利政策影响最大的三大利益相关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而展开的。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东-经营者、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同时,文章在梳理中西方股利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未来代理理论视角的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机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杠杆治理、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绩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概述西方金融理论中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功能文献之后,本文主要探讨预算软约束下的杠杆治理是否有效这一学术问题。选用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层的公款消费和自由现金流增大,企业效率和公司价值下降;然而,董事会成员替换频率没有显著关系。在我国,债务融资非但没有提升公司治理,反而扩大了经理的代理成本。这一反常的金融现象来源于预算软约束,并且引致了我国的银行坏账问题。  相似文献   

6.
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一个基于代理成本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陈耿  周军 《财经研究》2004,30(2):58-65
根据代理理论的解释,企业负债的原因是为了利用负债来约束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但由于债务本身亦存在代理成本,因此,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必须在股权代理成本与债务代理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企业债务代理成本与债务结构存在紧密的联系.债务的期限结构、类型结构都将对代理成本的高低产生影响.企业债务中的债券具有的信号显示功能,有助于总体债务代理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司契约中不同利益主体代理冲突的演化,企业投资行为的治理机制不断被赋予新的研究内涵。本文在简要评述企业投资行为的公司治理理论背景基础上,基于股权分散和集中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首先从股东-管理者代理、信息非对称-自由现金流代理和股东-债权人代理三个方面,对传统公司治理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特征和相应的治理机制进行了阐释。然后沿着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动态,对大小股东代理冲突下的企业投资行为进行了成因分析与治理探讨。最后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与资本市场演进的背景下,提出了探索企业投资行为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主要是解决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也就是公司股东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协调企业相关利益人员包括股东、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经济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它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即控制权的分配和行使;对企业、董事会、经理人员、职工的监督和评价及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公司治理实质就是如何以最小代理成本激励代理人和防止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风险投资企业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代理问题,如何解决代理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成了风  相似文献   

9.
现有企业融资结构基本理论有一共同的分析对象假设:企业是未来现金流可预期或相对稳定的成熟企业。而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未来不确定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缺失,形成了独特的未来现金流定价机制、信息传导机制以及控制权的要求,因而不符合现有各种融资结构优化理论的假设前提。对此,本文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应打破以成本收益均衡分析为逻辑起点的固有范式,并根据企业能力理论设计新的融资结构理论框架,其基本理论支点是资本权益非同质性、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经典资本结构决定理论,从企业成长性角度对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扩展,并利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对理论预测进行验证.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由于成长型企业债务担保能力有限并且短期现金流较少,从承债能力角度看,成长型企业相对于非成长型企业较弱.同时,由于成长型企业内部代理成本较低,无须像非成长型企业那样通过负债引入监督机制,从借债动机看,成长型企业相对于非成长型企业较弱.通过以上两种途径,企业的成长性会影响资本结构,导致成长性高的企业更倾向于更大的股权融资比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高度分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样本.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3-200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随着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而趋于下降;伴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水平的增加而上升.这种结果和自由现金流假说一致,即控股股东拥有过多的自由现金流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并且这种过度投资问题在资产收益率低的公司里更加严重.我们的结果不仅解决了以往关于现金流和投资之间的敏感是由于控股股东偏好过度投资还是投资不足的争论,而且为控股股东存在“激励效应”和“堑壕效应”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造成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改实施后资本利得的可实现将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趋同、减少代理成本,文章对股改前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进行了对比,发现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对自由现金流的依赖降低了,对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依赖反而增加了,据此推断由于目前大量非流通股还处于限售阶段,控股股东加大了利益输送的力度以获取短期利益,公司治理状况并没有因为股改而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并强调了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权代理关系在市场实践中的重要性已远大于公司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来源,本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研究的结果是控制股东为获得控制收益而进行的控制活动所造成的公司股权价值的损失是代理成本的来源,模型的实践意义在于:完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股本的全部流通,是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毛道维  高祖庆 《经济学家》2008,26(1):100-107
本文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银行信用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净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较少依赖短期银行借款,而经营净现金流不足的公司则高度依赖短期银行信用;自由现金流不足的公司高度依赖长期银行信用,而自由现金流充足的公司则较少依赖长期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结构大体上符合"先内而外"的最优的融资次序理论,以及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理论.短期银行借款可能助长过度投资行为,信用结构中的短期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不存在相互转换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跨企业现金流集中管理的一种创新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现金流一直是企业经营状况乃至发展存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现金流的管理也一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本文对中小企业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等企业现金流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企业现金流管理在这两类企业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企业规模和现金流大小.大型集团现金流的集中管理优势,对现金流使用效率有较大提升,而这是中小企业所不具备的,但在其盈利能力仍有缺陷.而且在现金流管理中出现了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所以本文提出一个容纳多个企业打破企业笆篱的现金流管理平台的创新构思,试图在不影响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状态下,以规模效应和专业化管理提升现金流盈利率,解决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盈利性与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人力资本的特性,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间不仅存在着代理成本而且相互间的也存在着交易成本。两者的依赖程度越高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越大。且由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减少其承担的风险,而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专用性投资所造成的"套牢"问题,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有承担企业风险的动机,从而有动力改善企业的绩效,增加企业的价值,并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经典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转型期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对双重代理成本的制衡机制.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债务对代理成本Ⅰ(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的约束作用不明显,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大量的债务甚至为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提供了现金流支持.债务治理机制对于代理成本Ⅱ(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具有正反两面的作用.文章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治理绩效依赖于公司的性质及其他治理变量,需要具体细分其机制和渠道.同时,从动态演进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机制的确也在不断优化,对企业价值逐步能够起到正向作用.这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结构、契约理论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运用契约理论对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补充和发展 ,认为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应该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和破产成本等交易成本 ,有利于企业融资、提高企业效益 ,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利益 ,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然后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呈现负债率偏低、股权比例偏高的特征 ;同时 ,独特的股权结构不仅决定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性质 ,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上市公司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闫予磊 《当代经济》2007,(10):44-45
文章通过分析人力资本的特性,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间不仅存在着代理成本而且相互间的也存在着交易成本.两者的依赖程度越高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越大.且由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减少其承担的风险,而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专用性投资所造成的"套牢"问题,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有承担企业风险的动机,从而有动力改善企业的绩效,增加企业的价值,并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20.
股权代理成本可细分为两种:一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而引起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二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引起的第二类股权代理成本。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基础之上,本文建立了两个回归模型来分别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并提出通过调整和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降低其股权代理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