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田 《中国土地》2023,(10):51-53
一直以来,“土地征用”存在着内涵边界不清、政策细化不足等问题。临时用地、应急用地与土地征用类似,但又存在区别。本文在借鉴其他财产征用制度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完善土地征用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作通讯》:此次修宪建议关于征地制度的表述有何新意?对农民土地利益的保护将产生哪些影响?范亚峰:这次修宪建议把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作为政治游戏规则和社会生活模式的元规则,其条文应高度抽象。但是1982年宪法的条文过于具体,规定了许多政策性的东西。这导致宪法字数偏多,而且因其政策性的内容偏多,使宪法不得不频繁修改,从而影响了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这不能不说是八二宪法的立宪技术的一个缺陷。对于土地的征收和征用给予补偿,是一个重要的进  相似文献   

3.
岂可圈地“保值”?郑贺山近日随有关部门检查某市土地优化配置及建设用地利用情况,发现,一家年产值只有近千万元的制药企业,出于长远考虑,征用农用耕地150余亩兴建厂房。土地被征用后,却迟迟不见动静,只修一道围墙围住被征用的土地。知情者透露,该厂征用土地原...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土地征用制度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利益,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社会发展。本文详尽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限制农民参与权,征用补偿弊端,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公共利益”界定不明,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补偿收益主体不明;土地征用缺乏科学规划,土地浪费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有利于促进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土地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临时用地”的有关问题,请问如何把握新法关于临时用地的有关规定?读者李立仁李立仁同志:临时用地是指建设过程中或勘查勘测过程中,一些暂设工程和临时设施所需临时使用土地的行为。依据新壮地管理法》的规定,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用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临时用地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性质,即原土地的用地属建设用地的仍为建设用地,原来为农用地的仍为农用地。因此,临时使用农用地的无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使用结束后仍…  相似文献   

6.
在8月6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案”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案”被列为“渎职犯罪案件”。“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立案标准为:一次性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0-67公顷(10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2公顷(30)亩)以上,或者其他土地3-33公顷(50亩)以上的;十二个月内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累计达到上述标准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数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接近上述标准且导致被非法批准征用、占用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目下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土地征用广泛、频繁,大规模地在名目繁多的名义、借口(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是最大借口)下进行着,大量的本属农民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相当比重的耕地)迅速地、没受多少节制地借征用之名转化为项目、商业用地。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章对土地征用(建设用地)有明确规定,但因地方政府(县、乡)、土地主管部门巨大的“自由”处置空间和监督的虚置,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处于失语状态,加之土地需求者强大的贿赂投资,农村土地征用泛滥不已,对土地资源、政府财政(土地)收入、农民和农村稳…  相似文献   

8.
序言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慈溪是一片经济热土。近几年来,随着慈溪市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杭州湾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土地征用面积不断增加,使得当地农民纷纷“洗脚上岸”,在祖辈耕种的土地上干起了其他营生。  相似文献   

9.
2004年修宪案将宪法第10条第3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结合我国原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出征地制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土地征收权力的施行前提——公共利益;二是土地征收权力施行的同步满足条件——补偿,这两个问题可谓征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一方面“公共利益”由于其“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收益对象的不确定性”,其清晰界定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有和现有征地制度对“征地补偿…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用制度是指国家出于公共目的的需要,对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强制取得的制度。实施土地征用行为的过程中,国家对于被征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补偿。正是基于土地征用的这一特性,对土地征用行政行为进行讨论时,人们通常专注于对其中补偿责任的探讨,而忽略其中可能出现的国家赔偿责任。《土地管理法》规定:“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有权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为行政机关,所以此处的“赔偿责任”性质上属于国家赔偿,但这一规定未能涵盖土地征用中国家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所有情形。征…  相似文献   

11.
句容市位于江苏南部,处于上海经济区和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也是古城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金陵御花园”之美誉。就在这美丽的“御花园”内,不久前,一块近1500亩、被荒芜达十年之久的闲置土地历经千回百折被成功收回,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那么,这块闲置土地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收回它到底有什么曲折?3月中旬,记者来到了句容,且听本刊记者为你细说从头。话还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说起。1993年10月,香港金富发有限公司经批准设立外资企业“江苏有富远东度假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富公司)。1994年4…  相似文献   

12.
地勘单位企业化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走企业化道路,是大势所趋.破解地勘单位企业化难题的关键在于:①政府先要为地勘单位进一步改革垫付成本,帮助他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②地勘单位要真正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进行改革;③地勘队伍要进行专业化分工,为上市创造必要条件;④政府要为地勘单位培育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和矿业权有形市场.  相似文献   

13.
构建"华冠"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认为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经营管理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华北有色地勘局综合普查大队华冠实业总公司管理模式的内涵、如何构建华冠管理模式以及实施这种模式的预期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牛贯杰 《中国农史》2004,23(1):73-80
中国传统社会中,保甲制度是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手段,而团练源于保甲。通过对团练组织、功能等方面发展流变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随着基层社会自身系统发展的趋于成熟,团练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其作用日益突出。清中后期,团练势力的崛起,使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错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对于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重要从健全执法体制、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制定<土地法>等多方面协调、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6.
迎接“蓝色浪潮”保障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面对的新课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当前全球的动物类食品生产正在迅猛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在动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不恰当地使用了许多对人体有害的肥料、饲料和药物,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引发了动物的病害,威胁着人类的食品安全,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疯牛病”、“疯羊病”、“禽流感”、“口蹄疫”、“二恶英”等,以及因食用不洁毛蚶而大面积暴发的“甲肝”和粮食与果蔬类食品的农药残留,使消费者在日常的食品消费中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安全,已引起了各国政府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地质工作的重视和关怀,给新时期的地质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文章结合化工地质行业的实际谈了三方面的问题,即机遇问题、挑战问题和对化工地质行业如何贯彻落实好《决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伊春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认识森林在人居环境建设中重要作用,分析伊春改善人居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立伊春改善人居环境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即打造"森林城市",构筑"绿色伊春"。认为应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等,着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蜂窝原理对提高农村城镇化质量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蜂窝原理与建设农村工业园区和城镇规划的关系,提出要提高农村城镇化质量,就应利用蜂窝原理,铸造农村经济“高地”,创建农村产业集群,对农村城镇精心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了,作为粮食战线的工作者,由衷的为之振臂高呼。《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由系统内的行政管理向全社会粮食行业执法管理的转变;标志着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消费者及粮食经营者都同时有了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中,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完成了宣传培训、职能转换、人员落实及执法相关的配套文件、文书准备等,为全面执法做好了各项基础工作,成绩显著。但是,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工作才刚起步,路很长。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