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有计划、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西方媒体也开始关注中国环境发展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但是,一些西方媒体在特定的议题设置和政治框架下报道中国雾霾问题带有明显的偏见。本文以《纽约时报》2011年1月初至2016年12月底有关中国雾霾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其报道特征:《纽约时报》对中国雾霾的报道按照固定的新闻框架展开,内容倾向以负面为主,带有明显的"妖魔化中国"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明新 《开放时代》2009,(2):131-151
以建构主义范式的“框架分析”为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建构一个多维的框架分析理论结构,检视后SARS时代中国大陆主流传媒对以艾滋病为代表的公共健康议题的可能呈现,再现模式。该多维的框架分析理论结构包括“概念系统”、“议题/内容定位”、“文本结构”三个分析层次,适用于探索社会公共议题的媒介框架。通过对四家主流报纸386篇艾滋病议题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事件框架、防治框架和政治框架、片段框架分别在前述三个层次是媒体架构艾滋病议题的主要模式。较之于“党的新闻事业”,专业主义媒体更倾向于以价值框架、社会框架和主题框架呈现艾滋病议题。在“医学社会性”基础上,公共健康还涉及社会公正和机会平等,这是本研究要揭示和讨论的重要意涵。本研究还就不同新闻范式下媒体艾滋病议题框架差异呈现的政治经济逻辑予以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3.
李新立 《经济师》2003,(6):77-78
文章对媒体经济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作一般性的阐述 ,认为媒体经济的研究包括两个主要范围 :媒体研究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包含政治经济、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过程经及媒体的经济属性等 ;媒体的研究框架 ,包含媒体企业的运营以及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繁旭 《开放时代》2006,528(6):22-42
本文通过深描“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建构“金光集团云南毁林”议题的过程,观察一个NGO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何通过严谨而富有弹性的媒体策略设计,根据政治结构与媒体格局的空间,建构出一个有制度意味的议题,并且在议题过程中获得媒体近用权,掌握媒体框架,最终改变了议题的走向,实现了NGO对企业与政府的监督。本文说明如果一个NGO组织更加了解中国的媒体格局,并以专业的方式操作议题过程,媒体将可能成为它重要的政治资源,从而增强它的合法性并扩展它的运作空间。而通过个案,本文也呈现了中国媒体在报道NGO议题中的逻辑,以及NGO与国家互动模式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媒体正面报道、负面报道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及不同市场化进程下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在控制媒体报道与高管薪酬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媒体正面报道显著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媒体负面报道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水平且在国有公司中该作用更加显著;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管薪酬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进程与媒体报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体组织,报纸媒体组织和网络媒体组织影响着我过职业足球市场.电视媒体组织中中央电视台扮演了市场主体的主要角色,报纸媒体的优势体现在报道内容深刻,报道信息量大,报道行文上的生动和有趣等.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未来网络媒体会整合其他媒体的优势,成为我国职业足球市场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7,(8):125-139
媒体虽然能发挥公司治理功能,但是它所产生的巨大市场压力可能会导致经理人更加短视(即"市场压力假说")。为此,本文以媒体负面报道数量衡量媒体压力,从企业创新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媒体负面报道数量与企业创新水平显著负相关,支持了"市场压力假说"。其次,区分媒体报道的内容、来源、严重性及深入程度后发现,与会计相关的负面报道数量更可能与企业创新水平负相关,证实了短期财务业绩压力是抑制创新的主要原因;来自权威媒体、性质严重的负面报道更可能抑制企业创新,说明报道的负面影响越大对企业创新的损害越强;不深入的负面报道更可能抑制企业创新,但能还原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的财经类杂志所做的负面报道却促进了企业创新,从侧面凸显了媒体负责、客观、详实报道的重要性。最后,非负面报道数量和总报道数量均与企业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有助于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且对国家创新环境优化、媒体监管与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枫  叶勇 《当代财经》2015,(2):76-84
以2009年至2012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40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媒体关注、媒体监督和媒体负面舆论三个维度考察了媒体报道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媒体报道越多,媒体关注度越强,公司IPO抑价率越高;由于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偏少,媒体监督与IPO抑价虽然具有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而以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占总报道次数之比作为媒体负面舆论的代理变量,发现媒体负面舆论可以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有效抑制IPO高抑价。  相似文献   

9.
媒体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上看,目前国际上对媒体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在理论上尚未确立广为接受的一般理论框架,在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基本处在兴起阶段。但在实践领域,媒体介入已多次给上市公司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变革,并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试图将媒体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与我国媒体及上市公司自身的特殊性相结合,建立媒体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般理论框架。认为,媒体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监管、协调等功能,这种功能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纯  吴明明 《财经研究》2015,(12):72-83
文章检验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媒体跟踪报道的信息解释和信息挖掘作用.文章首先运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度量了中国财经媒体对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跟踪报道的信息挖掘和信息解释程度,并检验了两者的市场反应.结果显示,媒体跟踪报道的信息解释比信息挖掘更广泛地影响了A股市场投资者,从而导致了更加明显的市场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跟踪报道的及时性整体较高,并且市场对媒体负面报道内容(而不是正面报道内容)的及时性存在增量反应.这表明媒体普遍会选择主要体现其信息解释角色的快速报道方式,并且投资者认同媒体负面报道内容的及时性追求.上述结果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媒体主要通过信息解释角色而不是信息挖掘角色来发挥信息中介作用,即媒体通过及时、较容易理解的信息报道来广泛影响A股市场投资者.  相似文献   

11.
曹健 《铜陵学院学报》2007,6(6):101-102
案件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但是媒体如何报道案件,怎么报道案件一直是新闻界和司法界争论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媒体报道案件的问题分析,阐述媒体应在什么时候和如何报道案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媒体产业呈现双轨制特色,产业中同时存在政策导向媒体与市场导向媒体.两类媒体的功能定位与激励机制迥然不同,使得两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发现,在资本市场上,媒体主要通过负面报道,促进公司特质性信息反映在股价中,而正面报道则无此作用.在区分政策导向媒体和市场导向媒体后,文章进一步发现,媒体对资本市场信息整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媒体上,市场导向媒体则无显著影响.为了考察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文章对两类媒体在资讯报道方面的文本特征(信息挖掘与信息传递)进行了比较,发现政策导向媒体相对于市场导向媒体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信息挖掘与更精准的信息传递,这是它对资本市场信息整合更具影响力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媒体对政府审计的监督是否有利于保障财政资金的运行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在审计前期和中期,媒体对政府审计情况报道越多的地区,地方审计机关发现的违规资金越多,应上缴的财政资金越多。在审计后期,媒体对政府审计情况报道越多的地区,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越好,已上缴的财政资金越多。因此,审计部门应尊重新闻自由,重视媒体对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借助媒体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阻力。媒体应加大报道力度来改善政府审计效能,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进而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黄薇  田慧芳 《经济》2013,(5):30-31
金砖德班峰会引起了全球媒体的极大关注。金砖国家内部媒体的报道多积极乐观,而西方媒体的报道则多体现为对金砖合作的质疑和消极的前景展望。前景:金砖内部和西方世界的不同声音金砖国家媒体普遍认为金砖峰会"史上议程最充实的一次金砖峰会"。这次峰会也标志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体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在坚持编辑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媒体经营目标可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媒体经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才具有可能性.媒体规模变动的决定因素,在于发行量和广告量及其相互关系;在于技术水平、资本投入和管理能力;还在于媒体管制的制度环境.这种体现媒体产业特征的分析框架,比现有的企业规模经济函数模型更富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中国纸质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新闻报道信息,研究了媒体对竞争对手创新活动的报道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媒体对竞争对手创新活动的正面报道次数越多,企业的创新活动越多;负面和中性报道则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没有激励作用.在进一步区分企业产权属性、 市场结构类型和地区市场化程度后,笔者发现媒体对竞争对手创新活动的报道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 竞争型市场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媒体报道通过传播竞争对手创新活动信息,营造创新竞争压力,给企业创新活动带来了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钟剑茜 《新经济》2010,(8):94-96
专业经济媒体以其报道的专业性、细分性、深刻性等,极具分众吸引力。党报、晚报的经济报道也许在上述方面不能满足特定分众的需求,但综合性主流报纸拥有优良的采写队伍,他们在把握全局高度和报道内容准确性上,具有专业经济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重大活动主题重大、题材厚重,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是媒体开展报道策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重大活动宣传报道也是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武器。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市广播媒体要积极抓住每一次重大活动,及时进行策划,创新报道方式,强化传播效果,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灵活快捷等优势,加强媒体联动协作,强化本土意识,努力提升地市广播宣传报道的核心竞争力,以不断扩大其收听率和影响力,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14—2017年我国省级报纸对省份内地级市的空气污染报道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压力在促进空气质量改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媒体对污染报道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且这种改善的效果受污染报道发表报纸是否为省级党委机关报以及城市主政官员特征的影响。这意味着,媒体污染报道主要通过对政府官员形成的压力来促进地方政府进行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治理投入的增加与工业污染排放的减少,是媒体压力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新时代我国舆论监督的作用机制以及更好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朱红军  李贺 《财经研究》2015,(11):124-132
随着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媒体面临巨大挑战,探究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推动媒体改善经营效率的重要举措,文化体制改革对媒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市场作为报道的收益来源也显示出了自身活力.文章以"三聚氰胺事件"后报纸对乳业公司的报道为样本,首次实证分析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对媒体报道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更为深入的全国性报纸和非政府机关报分别比地方性报纸和政府机关报原文转载通报类信息的倾向性要弱;此外,报社所在省份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报纸报道的态度和内容越多元化.文章指出,进一步改善内部经营效率、推动市场化进程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