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正>在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有资产从竞争性经济领域退出是改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随着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关系,由原来的“分级管理权”变为了现在的“分级产权”,地方政府主要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中小型企业行使产权,其“退出”的需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必须分清、分开两类不同的国有企业,从经营性、竞争性领域中退出的应是政府而不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是“分级所有”。政府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其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级所有”视角下的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之后我国实行的是“统一所有,分级出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但这一管理体制仍未彻底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的划分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以及产权划分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将会增加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的交易成本,降低国有产权效率并降低中央与地方产权关系同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性。因此,应该明晰界定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的产权边界,明确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中央与地方国有产权“分级所有”的最终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4.
钱庆山 《经济纵横》2000,(9):45-45,64
国有企业“退出”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退出”后政府可搞好自身定位 ,有利于明晰产权、提高经营者和职工对企业财产的关切度。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资本退出的必要性及存在的误区1.国有资本退出的必要性。从理论上讲,国有资本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政府投入、所有并控制的资本,这部分资本叫公共资本,它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发挥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是政府投入,参与竞争并追求最大盈利的资本,这部分资本叫竞争性资本。长期以来,我国在投资领域缺乏公共投资与竞争投资的界定,国家几乎对所有的产业投资都“大包大揽”,不加区分,特别是地方政府出于发展自身经济的考虑,对短期经济效益明显的加工工业青睐有加,使财力向竞争性产业过度倾斜。这种国有经…  相似文献   

6.
产权运营机构亟待规范谢次昌国有资产产权运营机构是政府对企业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权利的中介机构,是产权管理体系的中间层次,是理顺国家所有权内部产权关系的一个中心环节。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一批国有资产产权运营机构,是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地方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当前,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奋斗目标,也是地方财政的改革方向。一、转变财政职能,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构建地方公共财政的前提公共财政既非生产型财政,也非“吃饭”财政。因此,构建公共财政要走出财政与经济建设无关的误区。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生产经营领域,并不是说财政要退出经济建设领域,而是要把财政对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转到公共建设和提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来。在具体工作上,应着…  相似文献   

8.
胡天顺 《经济师》1999,(11):12-13
目前,我国国有经济涉及面广,分布不合理,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严重影响着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发挥和国有资产质量。改革的关键是合理界定国有经济领域,调整国有经济结构,使国有资产在不宜进入的领域主要是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通过改制、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非国有化,以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1.构建名副其实的地方国有资产的“委托人”。所谓名副其实的“委托人”,也就是地方政府及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所辖国有企业的“委托人”,不仅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而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一设想能够较为彻底地解决国有经济长期以来的痼疾。2.国有资本产权的“人格化”。应通过确立国有资本产权在国有企业中的“人格化”的途径来解决,即国有资本产权所有者进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其具体实现形式是由地方政府(国资委)依照法定程序派出人员进入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确立国有资本所有权代表(董事人员)与地方政府(国资委)的派出与被派出…  相似文献   

10.
竞争性行业与非竞争性行业的区分,不是依据是否存在竞争,而是依据竞争因素是否起主导作用。市场功能对企业选择的界定,以及国有经济实质上就是政府经济,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国有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实施“退出”,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国企退出竞争性行业后,在非竞争性行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陈宏伟  袁伦渠 《生产力研究》2006,(12):193-194,246
国有经济退出意味着国家放弃对就业保障的承诺或停止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目的是威胁企业,促使其提高经济效率和防止国有资产显性和隐性流失。国有经济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退出势在必行,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国有经济退出的市场障碍分析边界刚性的约束、国家租金攫取带来的保护、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以及资产专用性引起的沉没成本、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发育滞后。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但不是完完全全的彻底退出;国有经济选择进入重要的行业和关键性领域,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容许非国有经济的介入。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的改革是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使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但是,日渐突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却在制约着国有资产退出的进程,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13.
1.产权“分级所有”原则。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监管职能。因此,在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原则下,可以在中央和地方两级分别设立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的委员会或部、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企业、基  相似文献   

14.
秦晖 《经济导刊》2003,(4):32-36
十六大之后,关于国有资产改革的话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实施,必将使“产权置换,国资退出”的进度加快。  相似文献   

15.
林自新 《技术经济》2005,24(10):9-11
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模式向“分级所有、分级管理”模式转变,有利于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种关系,缩短委托代理链条;有利于每一级政府对其所管理的国有资产具有完整的所有权,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有者虚置”的问题。确立中央政府和地方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在不同领域的划分标准,成功实现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竞争性国有资产运营方式日益多样化。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变化,对竞争性国有资产监管既要强调"监督"的职能,更要强调"管理"的职能,从"产权管理"和"产业管理"两个层面着手,强化竞争性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管,真正实现竞争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17.
周光明 《经济前沿》2004,(2):i032-i034
宝安自建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区属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国有企业数量逐步减少,国企资产质量有所改善,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利税逐渐增加。但是,我区国企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仍然是阶段性的,还面临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整体效益还不够高,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进展较慢,介入行业过多,国有资产营运监管体系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的总思路应是: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化改革,将国有资产全面地退出竞争性的行业、企业;需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化改革,全面建立政府控股、参股的现代股份制公司、企业;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实行全资化的改革,实行国有资产委托一代理经营责任制;此外,产权制度的创新应包括产权制度的创新,企业家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本制度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总体思路,可将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架构理解为: 1.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及地位。即分别确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可以概括为“国家所有,分级产权”,而不是旧体制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流失标准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资产转让与产权交易过程中,国有资产是否有流失,一般是看国有资产或产权的转让价格是否与其价值相符。所以,国有资产和产权转让的原则要求就是要使其转让价格与其价值量相当。但是,国有资产的价值量有多少,应该怎样测算,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事实上、国有资产在出售转让以前,对其价值的核算、评估只是一种市场预测,它的价值量究竟有多大还是个未知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产品不能由政府人为定价,同样地,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也不能由政府指定,政府必须把国有资产推向产权市场进行转让,国有资产价值量究竟有多大,国有资产能否完成价值实现的“惊险一跳”,最终要通过市场检验,在产权市场中,众多的买方共同竞争,与卖方讨价还价,最终形成交易价格,这就是资产和产权的市场形成价格,尽管受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的影响,资产和产权成交价格会经常出现一下波动,但只要市场秩序正常,竞争充分,产权交易价格的波动就会始终围绕着价值这个轴心,反映 资产价值量,衡量国有资产价值量的标准只能是市场形成价格,进而,衡量国有资产流失瑕否的根本尺度也是只能是资产和产权的市场形成价格。如果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经过充分竞争形成市场价格后,以非市场手段人为压低价格使之以低于市场形成价格出售,则必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