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参与下,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也出现了诸如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等突出的问题,阻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实现。在分析了感恩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后,认为感恩教育中目前存在如部分受助学生缺乏正确的感恩意识;部分教育者不够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现有的感恩教育方式不够贴近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教育主体较为单一等主要问题。随后提出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并定期向学生公布;建立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建立受助学生学习生活随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索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文章首先就学生资助工作中各项资助内容的育人功能和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从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目前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资助机制、建立认定体系、发展型资助转型和构建评估反馈机制等完善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学生资助是我国教育扶贫最直接的手段,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召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明确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要求,找出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短板,以及针对相关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路径和方法,顺应新时代的资助育人工作要求,不断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日益完善和丰富,高校资助助困育人的功能与经济帮扶的功能也同等重要起来,高校应创新资助育人的理念,坚持以"德学"思想为引导,科学地利用现有的新资源,加大加强助困与育人的功能,使它们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自信自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作为各项扶贫工作的重点,在高校资助育人中也有体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扶贫工作。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必然迎来新挑战。而将"精准扶贫"这一理念深化到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中无疑是面对挑战的新思路。通过对长春市8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贫困县进行入户走访,对资助管理工作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困难等级认定制度缺陷、重物质轻精神、资金来源较少等问题,提出从顶层设计、思想教育、社会参与的对策,助力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加快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完善了诸多资助政策体系,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开展,但还存在注重经济支持而缺乏思想教育、资助政策多样化但缺乏信用保障、贫困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心理疾病等问题。我国高校应加快健全资助体系,端正学生思想,努力完善资助形式,加强信用宣传,并着重关注学生健康,解决心理问题,以有效改革和完善资助育人机制,进一步促进其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党和政府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及发展性资助理念的影响下,结合当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及当前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运用互联网思维探讨创新资助育人精准工作的模式:认为在保障信息的准确与畅通的前提下,实现认定过程的精准与公正;在合理统筹资助形式的基础上,推进资助育人的内涵丰富;在宣传与监管并行的机制下,保障资助项目精准落实,最终完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受鱼-授渔"的完美升华。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校助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当前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存在分歧;重视物质帮困、忽视精神帮困;没有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等。在今后工作中,应用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并重,把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须要进一步努力,做好当前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9.
朱文斌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8):206-207
勤工助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资助制度之一,不仅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助学活动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而且具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扩宽知识、强化技能、身心健康等育人功能,这是一种"自主性资助",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资助体系下高校助困育人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辉  唐继平  邓巧玉 《中国市场》2011,(48):207-209
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发挥其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我国高校新资助体系呈现投入大、以无偿资助为主、经济的一元资助为主的特征。基于高校贫困生生存及心理状态的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应从诚信、自立自强、竞争能力、感恩意识等方面开展贫困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出了以"励志成才2+4"为载体的高校助困育人HCAT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高校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困难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随着勤工助学主体范围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非困难学生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中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当前的问题是高校时勤工助学认识还待深化,应该将勤工助学活动与育人功能紧密结合。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体系,引导学生树立勤工助学新理念,积极探索勤工助学与育人并举的新范式,强化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社会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转移性支付。从资金来源看,高校资助工作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从资助目的看,高校资助工作实质是通过实现社会财富在教育领域分配中的转移支付来提高国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发挥出资助育人的功能,即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来达到间接调节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目的。文章基于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多方合力、转变观念以及整合资源来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7)
针对高校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健全高校的资助管理制度,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经济资助到精神资助的转变,通过有效途径实现资助育人,同时处理好资助与育人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积极辅助手段只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还是我们要加强对其自身的教育和帮助。这也是我们高校开展的资助育人的方式的积极摸索和开拓。所以说,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一定要和将经济资助与教育资助两者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对有经济困难的同学进行经济援助,同时也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生资助政策已实施多年,现今学生资助工作已由传统的经济资助逐步转为资助育人工作。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克服负性心理情绪、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资助和育人的双重功能。针对当前勤工助学的现状,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视角,文章探索勤工助学的育人新路径,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勤工助学有机结合,实现服务与培养的统一、资助与育人的融合,开创高校勤工助学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新局面,把勤工助学更好地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中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政府和枉会各界对高校贫困生群体的高度重视,高校助学金渠道日益拓宽,资金总额明显增多,成为保障贫困生坚持学习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科学管理学生助学金,把助学金发给最急需的对象,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强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进而提升助学金的使用效果,是高校财务管理中应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魏艺超 《北方经贸》2008,(5):141-142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鲜明的特色,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树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观念,从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满足家庭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还要实现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研究,要以人为本,将物质援助和德育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拥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真正走出贫困。因此以广东金融学院会计学院过去十年资助工作数据为例,浅谈育人资助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精确性不足,信息化程度较低以及忽视学生的精神资助等问题。高校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的学习型资助管理机构,构建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性,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从而使国家资助政策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