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财政加大了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提高了财政支农资金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但财政支农与福建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财政供给能力与财力需求之间、地区财政发展不平衡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之间等诸多矛盾。为此,应围绕“多子、少取、放活”的总体方针,确定福建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与效益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资金作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是全部财政支出项目中支农资金的汇总,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政支农资金主要包括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此外,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等支出也属于财政支农资金的范畴。安徽是中部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对其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和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改善安徽乃至全国的财政支农状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持之以恒的支援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建党一百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减租减息"、支援合作经济与价格"剪刀差"汲取并存、"予多取少"多样化财政投入、取消农业税与农业补贴加强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五个时期.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任务也经历了"救农、助农、兴农、富农、强农"的历史转变.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体系逐渐由单一向全面转变,财政支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结构、精准支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源不断投入,提升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改造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本文研究了财政支农、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和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支农政策的实践效果,指出了三种方式的利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每种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模式的指标权重进行了分析;然后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新农村建设融资模式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的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新农村建设融资模式评价方法体系,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加准确和客观地选择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襄樊市财政局组织开展了对“十五”期间财政支农工作情况的调查,拟在深入总结“十五”期间财政支农成效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十一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思路,并结合襄樊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性建议,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现就调查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析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越来越多,如何管好、安排好财政支农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实用好,是财政支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从近年来检查的情况看,很多地方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往往侧重于资金分配,而对资金使用管理和使用效果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必须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引导整合社会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万力 《现代经济》2007,6(9):74-75,54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融资体制必须起到提供财力支持的重要保障作用,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存在着财政“多予”欠力度、支农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农村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必须创新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结构与优先次序,调整财政政策,改革投入体制,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实行多渠道融资,以满足新农村建设投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9.
奉一红  张小鸥 《全国商情》2007,(1):115-115,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财政部门要坚持以构建公共财政为导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扶持力度,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健全农民自主发展的内部机制,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家庭经营将越来越依靠财政支农的扶持与引导。通过对1981 ̄2005年期间财政支农与家庭经营关系进行检验,发现财政支农对家庭经营非有效,表现为演变趋势上非相关、决策机制上非诱导、因果机制上非先行。究其原因,在于财政支农不能解决家庭经营的关联性问题。研究结论显示,新农村建设时期,政府财政支农相关政策应作适当调整,把引导与扶持家庭经营作为财政支农的一项重要原则,而财政更多地关注家庭经营关联性问题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