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多取少予"、"多予少取"、"只予不取"理念下不断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然而,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目标不清晰、投入力度不够、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绩效差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财政支农政策应当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数量,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加大绩效评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和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建省为发展农业做出了许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三农”问题。就财政支农政策而言,存在着支农资金有限、效益不高,以及重投入、轻管理等问题。针对目前福建省“三农”问题及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需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农资金规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以及加强支农资金管理等途径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中国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目标与农户理性经济行为不兼容,财政支农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影响财政支农政策效果.为改善财政支农效果,必须优化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结构,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基于理论和国际实践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规律性要求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高级阶段.从美国、日本发达国家政府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路径来看,改革财政与税收制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利用率,高度重视反哺农业的法制化建设,为反哺农业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反哺政策目标应倾向于提高长效性的农业生产能力,考虑"后发优势"适时调整政策是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财政资金支农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可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财政农村救济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业建设基本支出、财政价格补贴政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依次降低;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应增加财政支农支出,在农业受灾之年要增加农村救济费用,适度增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压缩财政价格补贴支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政策框架的逐步建立,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财政支农工作存在总量投入不足、政策导向作用不强、科技投入占比低、支农方式不佳、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逐步加大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支农体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调整财政支农方向以及完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等等。比例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具有天生的弱质性和广泛的外部性,因此,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通过选取安徽省1988-2010年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Barro(1990)财政支出自然效率法则,对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安徽农业产出与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为11.7%。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保持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严格依据《农业法》的规定,建立财政支农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财政对农业提供支持是世界各个国家财政支出的关键性内容,自从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的经济,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一整套财政支农的政策方针。财政配置支农资金的变化和国家积极调整农民利益关系,让城乡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欧盟和美国在财政配置支农资金方面的经验,通过研究得出完善和推行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果,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当前支农资金补贴种类繁多,出现被挤占挪用现象严重,支农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对支农资金的监督也流于形式.因此,要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果,就必须加大支农资金法制建设,提高支农资金监管效果,探索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完善支农资金报账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宁夏农村金融机构状况、资金状况、金融生态环境和民间借贷情况,并在农村金融与"三农"问题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围绕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资金回流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的建立对新疆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新疆的农业发展也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文中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以及计量分析得出,新疆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对于新疆农业GDP的贡献率较低,应该优化新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体系,以改善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新疆农业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利用新疆的区域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文中对改善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几年,建始县对各项对农民有利的政策进行全面的落实,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同时对支农的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县内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没有快速的发展,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增长困难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发展的金融支持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我们应改变财政支农的观点,对农业完善长效投资增长机制,完善财政  相似文献   

13.
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导致的弱质性产业特征以及城乡差距的悬殊,决定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这是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体制保障。为此,必须加大政府农业投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突出支农重点;通过制度创新化解县乡财政困难,着力培育县乡政府的支农能力;进一步完善分税制体制,充分发挥地方财政支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成效、困难及对策——以南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能够有效促进"三农"发展,一直是财政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湖北省南漳县积极推进各类支农资金整合,取得较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从编制支农资金规划、建立监管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增长效应。利用1978-2008年江西农业经济和财政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对江西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649。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效应高低的次序依次为:以农村救济费、挖潜改造为主的其他支出最高,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次之、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最差,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运用甘肃省相关数据,对甘肃农业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引起了生产性支出的增长,而财政支农中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增长均未明显拉动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2004年,人民银行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投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辖区"三农"经济发展现状,通过货币信贷政策对区域农业产业化、农民融资状况及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的政策效应分析,客观反映货币政策在促进"三农"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就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中,各级政府围绕工业反哺农业方针,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本文利用近年来湖南地方财政支农方面的部分数据,分别从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了投入资金的规模效率和产出效率,结合实际指出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动因。最后,提出了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是政府调控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农效率高低直接影响支农效果.本文分析了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总结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现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以辽宁为例对财政支农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财政支农效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区间效率差别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比重、降低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可以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讨论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问题。论文分析了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及其原因。认为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选择和路径: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框架和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二是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建立新型的城乡财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