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及对石油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中国燃料乙醇产能为271万吨/年,燃料乙醇消费量为260万吨,乙醇汽油占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根据规划,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570万吨,考虑到开工率,产能缺口约为1275万吨/年.中国发展燃料乙醇,石油企业接受度不高,改造升级费用巨大.建议石油企业研究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与粮食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同时探索投资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近年来,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油价飙升推动了国际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生物柴油产业已经起步。一、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发达国家生物燃料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世界生物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产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世界生物燃料乙醇的总产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巴西和美国的产…  相似文献   

3.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近年来.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油价飙升推动了国际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生物柴油产业已经起步。  相似文献   

4.
在建项目     
我国最大的燃料乙醇项目开工建设一个用玉米为原料、年产60万吨燃料乙醇的工程近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开工。据悉,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该项目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华润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28.9亿元。项目计划建设燃料乙醇生产线、精制玉米油车间、酶制剂车间等9项设施,将于2003年建成投产,年消耗玉米192万吨,年产燃料乙醇60万吨。同时还可生产下游产品玉米油4.5万吨、空心砖17.53万立方米、筑路材料18.31万吨。云…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4%,为过去13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855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9.85%。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594亿吨,同比增长14.8%。2007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高价格刺激了国内油品出口,并使燃料油进口量缩减13.7%,降到2412万吨。2007年秋季的“油荒”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不惜亏本大量进口柴油和汽油,以解国内市场“燃眉之急”。受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炼厂增产和液化天然气等替代燃料发展的影响,2007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继续下降,降幅达28.6%,由上年的521万吨降到572万吨,进口量萎缩到10年前的水平。预计2008年中国GDP增长可能仍高迭10%或更高,油品需求保持旺盛增长,石油净进口量预计达2亿吨左右。国际油价空前高涨和国内通货膨胀风险可能继续阻碍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实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鼓励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同时进一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维持国内油品供应平衡,2007年,国家将成品油进口关税由6%左右降低为2%。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在石油贸易上也有所显现,以汽柴油为代表的成品油进口增长高于出口。汽油进口高增长2007年汽油进出口均出现增长,进口关税的下调对进口有所促进,进口增幅高于出口。2007年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5552.5万吨,同比增长5.8%;进口量为22.7万吨,同比增长2.7倍;出口量达464.2万吨,同比增长32.4%。  相似文献   

7.
1999年我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4381万吨,比1998年增加了1459万吨;原油进口量达到3661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比1998年上升34%;原油出口量降到717万吨,比上年削减54%;成品油进口量比1998年下降4.2%,而出口量却增长了52%,其中汽油出口量创下414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200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可能会突破5000万吨,原油进口量将达到大约4500万吨。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国家对石油石化业的保护性措施将逐年减少,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封闭状况将被打破。预计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的趋势在今后几年内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8.
(一)——吉林60万吨/年燃料乙醇项目自投产运营以来,已经累计生产燃料乙醇43.7万吨,替代普通汽油44.2万吨,按生产比例换算,约节省原油133.3万吨;——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在炼油化系统中推广以过程能量优化为主的技术,全面推广应用节能高效设备,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通过联合、联网互供等实现能量优化配置,2004年与2000年相比,实现节能142万吨标准煤;——中国石油大力推广注水井带压作业技术,每年施工井在1.6万口左右,一年可节约用水2981万立方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上,中国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  相似文献   

9.
甲醇是我国能源保障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醇与乙烯、丙烯和苯一起称为四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燃料甲醇替代汽油、柴油,二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深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靠石油进口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力发展甲醇燃料,逐步取代石油进口,促进甲醇工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最好保障。我国政府为减少石油进口已作了不少努力,各种科研探讨中只有燃料甲醇最为成熟,除热值外其它方面均优于汽油。甲醇制汽油已完成实验室工艺试验,目前正准备投资近千万元放大至3万吨/年甲醇制汽油的工业化示范,有望…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上半年我国石油需求的增幅继续扩大.1~5月.石油总表观消费量达13333.6万吨、同比增长21.74%;1~6同原油产量8571万吨,同比增长19%,增速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为13390.4万吨.大部分油品产量同比增长率在10%以上;柴油收率明显提高而汽油牧率稳中略降国内石油价格刨历史新高二季度四种原油的季度平均基准价除重质油为历史次高点外、其他三种原油基堆价均达各自的历史最高水平;上半年,汽油、柴油平均零售中准价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66%、5.9%,下半年.受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高耗能领域的经济增长会得到有效控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率将低于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增连将有所下降;受国际油价的影响.原油基准价和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将呈现波动向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5年,在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比上年下降了5.2%,降为14361万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仅增长1.4%,达到11902万吨;进口燃料油和采油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53.9%,降至1746万吨;高价格还抑制了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需求,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同比增长5.86倍。石油净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展望2006年,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比2005年有所加快。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5年暂时降低后,2006年将稍有回升,但可能仍低于2004年的49%。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秸秆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秸秆年产量约7亿吨,是潜在的燃料乙醇生产原料。我国秸秆资源以稻草、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主,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北的主要农区和西南部分省市,以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和四川五省最为集中。秸秆资源产量依据秸秆系数由籽实产量计算而得,不同类型的秸秆具有不同的秸秆系数,同一类型的秸秆其秸秆系数因测定方法、作物品种、收获方式、地理位置等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目前我国秸秆的主要用途是造纸、饲料、还田和农村生活能源。此外,仍有很大一部分被废弃或焚烧。在秸秆资源总量中,扣除造纸等用量后,可作为燃料乙醇生产原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0%,为1.4亿吨。考虑原料同一类型便于加工处理和收集半径的限制,未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秸秆将仍以玉米秸秆、稻草、小麦秸秆为主,按20%的比例估计,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这三种资源总量为11915万吨,可产生乙醇2363万吨/年。农作物秸秆可以为我国生产燃料乙醇提供稳定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718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0.7%。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6940、77万吨,同比增长了15.2%。原油净进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例首次超过31%。含硫原油进口量上升到2410万吨,增幅为2.8%,约占原油总进口量的35%。苏丹成为非洲对华原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来自苏丹的份额油达到642万吨,增长了29.2%。成品油进口量为2035.20万吨,同比下降了5.1%。成品油非国营贸易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成品油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070.81万吨、增长了15.6%,其中汽油出口突破600万吨。预计,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仍将保持上升势头。成品油进口配额数量为2530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为530万吨,配额中大部分仍是燃料油。2003年由于国家新标准16家机构从事非国营贸易,石油进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但是柴油进口的少量增加还不足以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结构。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不断上升,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而中国缺少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手段,因此石油供应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14.
国内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带动车用燃料需求持续提高,市场上陆续出现了车用天然气等多种非石油质车用燃料,对常规汽柴油需求产生一定影响。2010 年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超过 50 万辆,对常规汽柴油替代达到 460 万吨;甲醇汽油使用量约 200 万吨;生物质燃料使用约 183 万吨;煤制油投入市场量约 33 万吨;电动力燃料替代常规汽柴油不足 4 万吨;总体替代常规汽柴油量约 3.3%,对汽柴油市场影响不大。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更多受国家推广政策影响以及产能限制,2011 年新增替代量有限约 176 万吨,但增速加快,达到 25% 以上,且对推广区域局部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必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国内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我国车用替代燃料使用量1280万吨左右,占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的4.6%,比上年增加280万吨;其中车用天然气替代量850万吨,占替代总量的71%左右.文章分析了四类车用替代燃料,即车用燃气(CNG、LNG和LPG),生物质液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煤基液体燃料(煤制油、燃料甲醇)和电动力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认为燃料清洁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天然气是目前国内最现实可行的车用替代燃料;替代燃料的使用范围将不断拓宽,使用量将逐年加大.建议替代燃料的发展应全国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政府应为替代燃料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加强监管;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应综合利用土地、设施等资源推广清洁燃料,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略好于2012年,但回升幅度非常有限,预计GDP同比增长8.0%。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2.65亿吨,同比增速为5.6%,其中汽油需求同比增速回落至5.8%,柴油需求增速回升至5.1%,煤油需求增长8.4%。2013年替代燃料量将达到1120万吨,同比增长13%,但占成品油需求量的比例仍将在5%以内,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2013年国内主营炼厂一次加工能力将出现近5年来的最大增量,按发改委统计口径(含主营炼厂和部分地炼)的炼油能力将突破5亿吨/年,国内成品油产量预计达到2.68亿吨,高于需求量约300万吨,市场供需保持宽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有关数据显示。从1993年起我国戎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0%,2003年原油净进口量达到9100万吨。比2002年激增31%.石油日消耗量达546万桶。专家分析,到200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2010年将达到1.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7%和45%。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所需原油将有80%以上来自深受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影响的国际石油市场。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发电、运输业对燃料的需求激增,使中国石油进口量在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仍大幅上升。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幅达34.8%;成品油进口量首次超过5700万吨,增幅达34.1%;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5%,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由于国内炼厂脱硫能力的限制,来自中东的原油占进口原油的比例有所减少,俄罗斯和非洲石油所占比例增加。2004年,中国从多年的柴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柴油进口量比2005年骤增2.24倍,全年净进口量达到211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增长28.4%,达3050.9万吨,与此同时,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展望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旺盛势头可能因经济增长放缓而有所减弱,但运输燃料需求的增长仍将强劲,预计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9.
行业动态     
2011年我国原油产量2亿吨加工量4.5亿吨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03646亿吨.天然气产量为1025.3亿立方米.2011年,我国原油加工量达到4.47735亿吨,比上年增长4.9%、汽油产量达到8141.1万吨,增长6.1%;煤油产量为1879.8万吨。增长10.1%;柴油产量达到166761亿吨,增长5.4%:燃料油产量为1868.8万吨,比上年下降2.1%.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2003年中国石油(原油加成品油)净进口量大幅增长;35.6%,达到创记录的9759万吨。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量分别达到8299万吨和1459万吨。在国际油价高涨和石油进口量大增的双重影响下,石油净进口总额达到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7%。2003年中国原油加工量增长10.8%,达到2.426亿吨,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从一年前的52%扩大到58%。在SAES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长超过了所有分析家的预测。2003年包括汽油、煤油和柴油在内的成品油表观需求量(产量加净进口量)的增幅达到9、5%,如果加上润滑油、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增幅则高达12.4%。2003年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已达到约;36%。2003年三季度后期从南方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荒”、“油荒”和“煤荒”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敲响了警钟。预计受经济增长的带动,2004年中国的油品需求依然会强劲增长,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将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