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2020年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对日本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均遭受重创,以往建立的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被阻断,传统优势的匠人技术也面临很大风险。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必须加强企业灵活应对环境急剧变化的自我变革能力即动态能力,重建一个"高效+经济安全"的韧性供应链体系,而数字技术对增强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突出的作用,为此,日本政府实施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针对现实困境,日本政府采取强化工程链的设计力、制造现场活用5G等通信技术和加强数字化人力资源保障三大策略,力图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工程链和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搭建全新的生产模式,保持和提升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日本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中美摩擦升级的叠加作用之下,地缘科技博弈也不断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供应中断,使过度依赖单一采购目的地的危险变得更加严重,促使许多美国企业更加重视在其全球供应链中建立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更是陆续出台相应措施,以鼓励产业链回流.引发了各界对于制造企业回流美国的多重担忧.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产业链向外转移的情况和压力,认为中国制造业外迁并不意味制造业会回流美国,制造业大量回迁美国短期内难以实现,中国仍将在那些较少受到低成本竞争影响的行业中继续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成本控制作为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其中供应链成本管理就是这几年在我国出现的重点和难点.供应链成本管理就是“对供应链中的所有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和概念”.因此,本文从供应链成本组成入手,具体分析了装备制造业的供应链成本分布,并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紧密结合实际,重点分析供应链成本管理发展中的观念问题、人才问题、信息技术问题、库存控制问题等难点问题,并针对难点提出我国企业要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应深化管理理念,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培养管理人才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蒋瑛  谢勇  常群 《亚太经济》2023,(2):75-86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一系列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与措施,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弱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构建2000—2021年中国行业层面的供应链风险指数与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并基于中间品贸易的视角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回流将阻碍外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弱化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加强中国对国际市场中间品供给与需求的依赖;也会通过中高端制造业回流的集聚效应降低中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多元化程度,进而对中国供应链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协作水平的提升,产业链价值进一步切割、生产分解更为细化,去本土化、专业化特征凸显。因此,海外疫情发酵将对宁波依托进口的产业将造成影响,本文将从进口商品角度出发,探讨海外疫情对于宁波主要行业供应链的具体影响。所选取的行业为在工业中占比较高的汽车制造业、石化产业,进口商品比重较高的塑料制品业,全球产业协作水平较高的信息技术相关制造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近期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新华网思客联合召开的"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发展"专家网络座谈会上表示,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布局可能面临巨大调整,这既是挑战,也是中国促进产业链水平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的巨大机遇。建议根据疫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对我国供应链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7.
后全球化时代,消费电子全球供应链在发生新变化,并被不断重塑。基于2018和2021年苹果零部件供应商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以及分布数量占比等方法,在分析苹果零部件全球供应链分布特征基础上,对比疫情前后苹果零部件全球供应链分布变化、重点领域供应链分布变化以及供应链在中国各省市分布变化等,综合透视后全球化时代消费电子全球供应链的变化特征与新近趋势。研究发现:首先,苹果零部件全球供应链集中分布于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对比疫情前后,发现核心零部件环节回归中国台湾和韩国的趋势明显,同时增加了向东南亚的布局,大规模退出中国和回归美国的趋势并不显著。其次,芯片设计与制造环节呈现进一步向美国、中国、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集中趋势;液晶显示及触控环节的分布尽管以中国和日本为双核,但因在韩国、越南和美国分布数量增加导致呈现一定分散势头;尽管中国在组装代工及包装印刷环节独具分布数量优势,但越南表现出较强分流趋势;再次,苹果零部件全球供应链在中国分布呈现“核心-外围”格局;疫情后,广东和江苏的“双核”地位有所下降,上海地位上升明显,且内蒙古和云南开始切入苹果零...  相似文献   

8.
张宁 《中国经贸》2009,(19):30-31
近日,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题为《被颠覆的全球化》的文章,指出国际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将是跨国制造商逐渐放弃全球供应链.而转向区域化供应链。未来制造业将从中国向东欧、拉美等地迁移.中国可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总结起来,提出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有两点:第一,能源价格的高涨和能源供应不足使国际运输成本攀升。第二.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集中,产生了“地域性风险集中,增加了系统受供应链断裂攻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的迅速生产凸显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短期内,在华跨国公司不会大规模向外转移供应链。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贸环境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疫情的相继冲击之下,外国跨国公司供应链布局调整不可避免。我们应及早应对,着眼于关键企业培育、关键环节把控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稳定外资投资,推动企业优化全球布局,增强供应链韧性等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2015—2021年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制造业研究文献数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但中国影响力弱于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国内外研究机构均以高校为主,但自成体系,分散度较大,合作程度较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率、创新、环境规制为国内外共同研究热点;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特色,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与服务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中文文献中研究基础好、热度持续性强的议题;英文文献则涉及中国、工业4.0战略、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供应链管理、就业、产业政策等研究议题。制造业结合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制造业发展、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望延续,成为中文研究热点和前沿主题,数字孪生、逆向物流、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为英文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话题。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重建的加速和各国产业链的内向化.全球产业链进一步收缩,全球市场低迷.中国虽然是传统制造业的中心,但高度依赖全球化的制造产业链,在此次疫情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在分析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优势,并针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提升我国产业链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疫情后半场的经济“次生风险”目前,全国生产经营秩序逐步正常,企业相继复工复产,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渐提高,浙江规上企业复工率接近100%,但中小企业复工率不高,许多企业仍然存在“开门没有复产、复产没有达产”的情况。疫情带来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外贸不畅背景下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疫情不确定等导致信心不足、外贸需求大幅萎缩。2020年2月的PMI数据显示,制造业PMI指数为35.7%,是有统计历史以来的最低值,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20个百分点至29.8%。  相似文献   

13.
本次疫情危机暴露出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落后的生产模式、不足的供应链掌控力、欠佳的融资能力和匮乏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新年伊始,中央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精神”。而我经过长时期对国有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正试图进入中国装备制造业,其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同时也意欲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从根本上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其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暴发、半导体等战略物资短缺的国际环境变化,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使得日本萌生了强烈的经济安全意识,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从政策的方向性看,日本增强供应链韧性的做法分为减少经济损失和控制风险概率两个类型。前者包括增强国内生产能量、开拓多元生产基地、防止核心技术流失,后者涉及建立供应链的国际互补机制。从政策手法上看,日本政府在介入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对此日本国内出现了一些批评意见。日本供应链政策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中国撤退,而是以"China+1"即在中国之外补加供应基地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16.
陶玉 《中国经贸》2010,(18):19-20
中小制造企业目前在中国数量庞大,却由于各种原因始终处在全球供应链的底层。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大浪淘沙后的中小制造企业能否摆脱困境,能否转危为安走出适合自身的转型升级之路,是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20,(5):I0001-I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不断赢得发展主动权。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冲击下,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给园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园区正紧紧围绕招商引资一个核心,擦亮国际合作和前湾硅谷"两大品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制造并出口商品,中国实现了自身经济——及世界经济的转变。1990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按价值计)的比例不到3%,但现在占比近1/4:全球大约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为中国制造。中国迅速崛起打造了深入东南亚的供应链,这个"亚洲工厂"如今制造了全球将近一半的商品。中国一直在步"亚洲四小龙"后尘。很多人认为,接力棒将在合适的时候传到世界其它地区,轮到它们通过制造业走向繁荣。不过中国把接力棒抓到更紧,完全没有因为工资上涨而放松。那些确实从中国转移的低工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思考。工业社会在最近200年里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建立了全球水平分工的经济体系。但是,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这种看似高效率的体系,全球供应链被疫情阻断、分割,导致了大量地区的经济近乎停摆。在困难之中,互联网经济因为其非接触的特性受到冲击相对较小,从而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是疫情中全球经济所看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出现的防疫物资供应短缺让日本政府意识到供应链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作为疫情应对措施的一部分,日本政府提出要进行供应链改革。日本供应链分布的高集中度和复杂性导致其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干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凸显出日本供应链的脆弱性,促使日本政府加快推动供应链改革。日本的供应链改革包括充实国内供应链、实现海外生产基地多元化、多维度增强供应链韧性以及加强供应链国际合作等几方面内容。日本供应链改革标志着日本政府强化了对供应链安全的政策投入,推动日本企业加快海外供应链布局调整,并将给东亚区域供应链合作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