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本文重构与扩展了Pollard(1977)的三角分配模型,利用1978—2005年份产业省际要素分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模拟,以考察产品与要素市场价格体系对我国要素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比价变化对我国要素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深层经济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提高要素比价(w/r)、要素-产品比价(w/p)及农工产品比价,可有效扭转劳动份额(SL)持续下降态势。为改善我国要素分配结构,应提高经济竞争性,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理顺不合理的要素比价和产品比价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1978~2004年中国的初次分配格局进行细化研究,把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要素分配份额特征进行总结,可以得出我国国民经济要素分配份额的产业特征。在中国初次分配结构特征表中(见表1),sl定义为劳动份额,是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利用1978-2003年的时序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全国、城镇、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研究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与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2)我国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这与我国金融发展滞后密切相关;(3)金融发展与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结果具有鲁棒性,金融发展显著且稳定地扩大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制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收入增长的制度效应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标志着完全计划经济运行体制在农村的结束。1978年作为农村传统经济体制和体制改革的“时间分水岭”,以此为界将1949年至  相似文献   

5.
尹继志 《经济师》1992,(10):16-17
<正> 最近的一个时期,对国民收入分配变化问题的争论很多,看法不尽相同,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变化合理与否的判断,有的同志以1978年或改革初始的某个年份作为标准,认为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了,进而把国家财政收支困难,宏观调控乏力归咎于此,有的同志用居民个人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了,出现了消费膨胀等等。  相似文献   

6.
郭飞 《经济学家》2003,(6):109-1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里的前半句话,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是首次完整出现的,可以概括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一原则?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认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正确认识或准确衡量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中的贡献(或作用)。为什么把生产要素的贡献理解为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贡献?我们可…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国进入"十二五"时期,该时期将是中国发展中的又一特殊阶段。从我国发展史上看,自1919年以来,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路上已经经过了三个"三十年",在第一个"三十年"(1919-1949年)内,通过军事斗争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第二个"三十年"(1949-1978年底)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的形成及其核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公平分配思想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不存在永恒、绝对公平的分配。公平分配是一个受现实生产力条件约束的历史性、暂时性范畴;其次,未来社会公平分配质的规定性取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三,未来社会公平分配实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发展回顾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大体可以分为1949-1957年、1958-1978年、1979年之后这样三个时期,三个时期城市化水平的走势可以分别概括为:第一阶段平稳发展、第二阶段时起时落、第三阶段不断上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文章提出了我国城市化研究过程中通常不为重视的五个方面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行政区划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政,是国家权力再分配的基本框架,在国家政治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49年至2009年60年间,无锡的行政区划变化非常频繁,但有三次变迁最为重大。第一次当推1949年的县改市与县市分家。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1919~1949)研究历经了起步拓荒、初步拓展和综合创新三个阶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西方现代经济思想本土化以及重要经济思潮等重点论域,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未能改变其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薄弱环节的境地,今后的研究需努力之处甚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古代的思想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收入分配问题的,并没有从改变民众地位,赋予民众权力的角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近代的思想家仅从西方的思想和经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的。他们的见解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特点并不相符。但在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仁政"、"不与民争利"、"恤民"、"减少分利者"、"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节制资本"等在收入分配上重视民生、关照弱势群体的思想精华,都值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借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理念,应将历史上的收入公平分配思想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去掉其旧时代的局限性,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来促进当代中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张秋雷 《财经研究》2004,30(7):77-88
文章系统地整理了1924~1949年中国农村土地经济思想.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发生了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将日益严重的农村土地问题放到了当时经济研究的重要位置,其中土地分配与土地利用问题成为该讨论的核心.这一时期对农村发展与现代化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使得农村土地经济思想从传统的框架中摆脱出来,具有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性和鲜明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刘凝霜 《财经研究》2021,47(12):4-18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分配问题历来多争,本文主张应回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哥达纲领批判》的思想上来。按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三种分配方式,既具有历时性又具有共时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发挥并应用原著思想,能够设计出符合实践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三位一体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分配方式的实质在于要素产权的分配。从历史看 ,要素产权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 ,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分配方式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农业经济时期 ,工业经济时期和知识经济时期。物的要素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不断融合是分配方式演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宋杰鲲  梁璐璐  牛丹平 《技术经济》2017,36(10):100-106
考虑CO_2排放的非期望产出特性,以最大化整体平均效率为目标,构建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的环境固定成本分摊模型(FCAM)。对世袭制、平等主义和支付能力三种公平分配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结果进行加权组合,从而获得综合公平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以基于环境FCAM的分配方案趋同综合公平原则下的分配方案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以融合效率和公平。2020年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结果表明:最终分配方案在达到效率最优的同时,属于"绝对平均",较好地融合了效率和公平;基于强度减排压力和总量减排压力对30个样本省进行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四类省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把“法治国家”作为法制建设的目标。但在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纲要中所载的却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通过比较,为什么“法制国家”改成为“法治国家”?透过这一字之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法制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49至1966年是社会主义法制体制创建时期,法制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提供依据和保护。1966至1976年因为十年内乱,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根本谈不上法制建设。1978至1997年则是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时期,也是法制建设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格局及其根源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格局是平均主义、分配不公与贫富差别并存。它们存在于不同的领域。工资制度改革的本来意义在于破除平均主义,强化利益激励对于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国营企业的工资改革经历了实行企业基金(1978)、利润留成(1979)、两步利改税(1983、1984)以及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利润)挂钩(1985)四个阶段。这样,国家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历史经验的启示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有将近42年的历史。其中,又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从1949-1978年,为前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