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玉蓉 《西部大开发》2009,(11):120-120
作为一名教师,在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中阅读过很多书,但是影响我职业生涯的要属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教育家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因为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本书与我以前阅读的书有很大的不同,它其实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家庭指导,它让成年人俯下身进入孩子的世界。从中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赞赏孩子。全书以朴实的语言,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诠释了沟通与赏识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占航萍 《中国西部》2013,(33):16-16
晚上和父亲一边聊天,一边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仰望星空》。节目上几位嘉宾老师分成正反两方,针对前段时间上海市部分小学纷纷规定老师批改课堂作业时“不能用‘X’,只能用‘O’”这一现象进行辩论。双方辩论得很激烈。父亲看完节目,冒出一句:“现在的一些学校领导,连教育孩子正确应对是非的胆量都没有了,一天到晚闭门造车,还洋洋得意于自己的激励教育!”听完这话,我一阵莞尔,觉得父亲的话值得咀嚼。  相似文献   

3.
Anita 《中国西部》2012,(12):40-41
各种兴趣班都有其各自的教育价值。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整个过程,是孩子学习、发展的过程,不仅他自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家长也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所以,您在选择兴趣班时应持慎重的态度,否则盲目地去跟风,让他应付差事地去学习,会使您投资很大,却收效甚微。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呢?  相似文献   

4.
看变化     
《走向世界》2013,(43):12-13
<正>"中国人总是把‘乖’,‘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而且以后这样盲从的人如何进入社会。讲理的孩子因为觉得你有理而‘听话’,而不是畏惧你而‘听话’。那不就是更好吗?"李开复说"小时候听唱片经常会遇上唱针在唱片音槽里跳不过去而一再重复某一段音乐,长大之后才发现有许多人的人生就如同那跳  相似文献   

5.
朱郑汇 《中国西部》2014,(24):106-107
<正>忙,是班主任的共同感受。走入校园,各种琐事频频袭来,班主任只有招架的份。忙碌之后,学生依旧我行我素,机械式的教育让人身心疲惫,感觉忙得如此苍凉。班主任工作如何才能事半功倍,轻松带班呢?梅洪建老师所著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书,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是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困境中解放出来的良方。班主任,需要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康庄大道。我一直认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班主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真是这样吗?梅老师指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6.
“要让泽州各级、各部门的官员在煤炭安全生产方面时时都有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危机忧患意识,同时也要让非法、违法采矿者置身于‘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杀气’笼罩下而止步。”6月1日,在泽州县政府召集安监、公安、检察院、监委等相关部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后,泽州县县长崔守安面对《中国经济周刊》如此陈词。  相似文献   

7.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是目前我国出版业出路难寻的现实,‘变’已经开始,然而要达到‘通则久’还要看怎么变。但以‘行政撮合’成立出版集团的方式来迎接市场的洗礼,多少还是让人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联系我们平时的教育工作,这段话是多么的生动形象而又切合实际——我们面露笑容,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思维敏捷;我们板着面孔,学生则会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我们给予鼓励,学生会信心倍增;我们讽刺挖苦,学生则悲观沮丧,甚至丧失信心……在与学生相处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从手术台下不来,请把我的器官捐献出去,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让残疾孩子有一个家.”身患胸椎部髓内肿瘤的张小侠,背着丈夫和母亲立下遗嘱. 42岁的张小侠,是渭南市临渭区曙光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这位身体三分之二瘫痪的特教老师,每天坐着轮椅给聋哑孩子上课,拄着双拐上下楼梯,查看宿舍……每每撅自己的特教事业,张小侠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撑起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家’.”  相似文献   

10.
教材革新不能无视民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市新语广教材己正式删除《狼牙山五壮士)课.主编徐根荣解释删除原因时说(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差距较大,再用这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育学生,‘教’与‘学’作用都不会很大.(2005年3月21日《法制晚报》)  相似文献   

11.
<正>"强市必先强教,兴蓉必先兴才。成都领先发展的强劲态势,成都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弘扬‘文翁兴学’精神,让‘学有良教’成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自觉方向,让‘爱生如子’成为全市教师队伍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呢?我认为首先要信仰社会主义,要坚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唯一选择、是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经道路.这个信念不能只挂在嘴上,要“真懂、真讲、真信”.  相似文献   

13.
于霏 《中国西部》2012,(12):18-19
在教育急功近利的大背景下,"慢养"孩子成为热门话题。而慢养考量的是家长的耐心、信任、目光长远。如何"慢养"孩子?话题发起人阿桃:"慢养"的前提是耐心。家长不能急功近利,让孩子得以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体验挫折与失败、自己找到正确方向的机会。风中的歌:"慢养"孩子的过程,也是在不断修正家长教育方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些孩子怎么了?这是一个普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撕开皮肤写下的文字,看着滴血的心,有时彻夜难眠。我们的中学教育缺乏的不仅是传统文化,更主要的是优良的传统品质。传统美德的沦丧,将会使中华民族教育之舟驶向何方?  相似文献   

15.
旁观     
12月11日,本刊第48期出版。其中《学者建议:用“工作分享制”代替“下岗制”》、《北京人口未来5年将超载300万》等多篇文章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站纷纷转载,单篇文章最高转载达101次;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纷纷发表相关评论。据人民网统计,《学者建议:用“工作分享制”代替“下岗制”》一文位居当天“人民网平面媒体新闻点击率(百条)排行榜”第11名;据搜狐网统计,当天本刊文章的总阅读量为209221次。用谷歌搜索“学者建议:用‘工作分享制’代替‘下岗制’”,相关页面达51500篇;用百度搜索,相关…  相似文献   

16.
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我国最年轻的院士潘建伟教授,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玩”.他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整天在山上跑,爬树、采花、摘野果,连作业也带到山上写.我12岁还不怎么会写作文,所以说小时候少学一点没有关系,提前学会没有必要.” 潘建伟显然是山沟沟里的穷孩子,也是顽皮儿童,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更无缘接受早期智力开发.12岁尚不知怎么写作文,怎么看都属于“输在起跑线上”的那种孩子,然而,他却成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玩耍和学习是否存在根本性的冲突;双基训练与兴趣培养谁更重要;对儿童而言,知识教育是不是越多越好,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山呼海应、海“是”山盟,使浙江率先走上“山海协作”“山海共富”的发展道路“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就是要通过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全方位的合作,有的放矢地加大工作力度,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使全省各个地区的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习近平2004年12月10日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一文的结语。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学习离不开动手操作,它能"让孩子在‘做’中学",还能"让孩子在‘做’中思",使儿童成为真正的、主动的学习者。皮亚杰曾说"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他在《之江新语》里这样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文件中指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示范区并非单纯的经济概念,文化建设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4,(19):12-12
正"今早出门时,我还感慨道:又要到‘9·18’了。有几个年轻人说,"9·18"是高老师的生日吗?我顿时无语了。这不能怨孩子们,我们的艺术形式对历史表达得不够,传承得不够,让他们形成了记忆上的断层。"9月15日,在《大连故事》开机仪式上,高满堂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