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司法权威是指具备比较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和精湛的法律推理能力的法官依据权威性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以及正义原则和证据事实,在权威性的程序保障下所作出的权威性裁判。西方法治国家司法权威确立过程也是西方法治化的过程。中国的司法权威的树立的过程也是中国法治化的过程。司法权威的树立需要很多具体的条件,包括:独立的司法权、终局性裁判权、司法审查权、司法公正、法官具有魅力型权威、藐视法庭制裁权、裁判执行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2012年12月4日,习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三十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由此可见,中央对宪法的权威、对宪法的核心地位是十分重视的。宪法权威是否展示出其作用与体现,展示程度的大小,均标志着国家对宪法的实施程度。相反,只有明确宪法权威的作用与体现,才能更好地体现宪法的权威,才能更好地实施宪法,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理应具有最高的权威。那么什么是宪法权威?宪法权威的内容包括哪些?我国宪法权威的现状如何?如何去实现我国宪法的权威?本文试图从上述角度去阐释有关宪法的权威问题。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25日,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入宪法,表明我国是—个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化、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论述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征,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树立了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但目前…  相似文献   

5.
董皞 《开放时代》2002,(1):48-59
文章从分析设置司法功能的目的入手,指出为达到解决纠纷、稳定社会的司法目的,首先要依靠司法公正。而作为实体公正的司法公正与作为程序公正的公正司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正是这些局限性成为导致司法不信任的口实,从而影响人们对司法判决的信从。克服这一局限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树立和强化司法权威。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制度权威、法律权威与法院权威、法官权威之间的关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之间的良性互动,以确保司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赵彦 《经济师》2003,(1):68-68,76
作为对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体系架构必须科学而缜密。文章以WTO反倾销协议为原则依据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 ,就诉讼主体、管辖及其权限、受案范围等审查核心构件 ,对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体系进行逐一架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强世功 《开放时代》2009,(12):10-39
本文从中国宪法文本与宪政实践之间的背离问题入手,提出了从不成文宪法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宪政秩序的新思路。基于对英美宪法学说与宪政实践的分析,作者区分了古典的政制与现代的宪法律、政治宪法与法院宪法,进而主张任何国家的宪政运作实际上都依赖不成文宪法,从而奠定不成文宪法的法理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选择中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建构中四个关键性问题,着重探讨中国不成文宪法的四个主要渊源,即成文宪章、宪法惯例、宪法学说及宪法性法律,并呼吁宪法学应当从中国现实的宪政生活中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宪政原理和制度。  相似文献   

8.
违宪司法审查制度产生并发展于西方法治国家,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司法审查权,以法国为代表的宪法委员会行使违宪司法审查权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司法审查权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认真对待宪法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玉红 《经济师》2006,3(3):56-57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不仅规定国体、政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实体性的内容,而且也应规定一系列的程序。由于我国现行宪法对宪法程序的作用关注不够,导致了许多实体的宪法制度无法有效地建立,宪法关系不能有效地发生。所以,目前我国亟需认真地对待宪法程序。文章从宪法程序概念的界定入手,揭示宪法程序的特点、价值,侧重分析我国宪法程序现状,并提出我国宪法程序模式构建,以保证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实体宪法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广兴 《经济师》2006,(7):49-50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也叫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程序强调无论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只要确有错误即应通过再审制度加以纠正,贯彻了我们国家有错必纠、有错必改、实事求是的司法理念。该项制度对于保障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发展,该项制度本身存有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露。文章从分析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立,指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在人权司法保障方面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有利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有利于避免权力滥用,有利于履行国际义务。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必须修改相关法律,做好法律制度衔接,诸如降低犯罪量刑门坎,修改《刑法》的“管制刑”为“社区服务刑”,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和制定《社会矫正法》。  相似文献   

12.
吕静 《经济师》2014,(11):138-13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的贯彻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维护统一、保持政权稳固、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发展民主政治、完善法治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宪法历时32周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审计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两个方面,阐述宪法在审计法律体系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志刚 《开放时代》2003,1(3):101-112
宪法诉讼目的,是宪法诉讼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对宪法诉讼机制性质的认识而为诉讼活动之展开预先设定的目标。宪法诉讼制度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解决宪法冲突(通过解决宪法冲突维护宪法秩序);二是保护宪法权利。制约宪法诉讼目的的主要因素包括:立法者对宪法冲突被进行司法性评价的容忍度和宪法裁判法官们对己身使命的认知,宪法诉讼目的的实现方式,宪法私法适用的程度、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田古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60-161
我国目前的国家征收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着宪法层面、统一立法层面以及程序设计层面几个主要缺陷。与此相适应,对该制度的完善也应从这些角度入手。在宪法中,首先要形成关于国家征收补偿的三层内在逻辑结构;其次是时公共利益内涵和公正补偿原则的确定;未来的有关立法,要在制定统一的《国家补偿法》的基础上,从公共利益审查、补偿数额确定以及被征收入救济途径几个方面构建完善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40多个国家宪法和国际公约将其列入其中,使得任何公民个人都能够切实地、平等地获得司法救济和保护,真正地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性平等。由于在立法、服务体系及经费等方面存在缺陷,阻碍了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在研究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价值的基础上,对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欠缺加以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对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一、树立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检察机关执法思想 1.强化严格执法的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公正、高效、文明的司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刘俊敏 《经济师》2004,(5):66-67
司法审查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设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 )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原则。为了与世界知识产权规则接轨 ,我国立法部门先后对三部主要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在知识产权法上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文章针对专利法上的司法审查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存在审批过严、准入程序烦琐、准入难度大等问题。应取消以资本来源为区别的企业设立审查制度,建立以行业为标准的企业设立审查制度;梳理现行需要审批及不考虑对外资开放行业的法律规范;完善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以根本安全例外作为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例外清单的补充,采取多种国民待遇例外的组合形式,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宪法学界对于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一直争议不断.笔者认为,对相关概念的混乱运用与此局面直接相关.鉴于此,本文讨论了司法审查等相关概念,并对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司法审查与宪法监督以及司法审查与宪法诉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析,以使读者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加清晰和准确.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中的原则、制度是为了给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诉讼参与人事提供从事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根据。在各种原则、制度中,收集、审查、认定证据的原则、程序和规则最为重要,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并决定着刑事诉讼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诉讼活动就是围绕着收集、审查、认定证据而进行的。收集证据的行为不合法,必将导致违法证据的产生,而在审查、认定证据时不排除违法证据,也不一定会影响刑事诉讼的正当和效果,使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有损于司法的公正性,失去法律的权威。因此,实行违法证据排除制度并确立适当的排除原则,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司法的公正,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