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文 《林业经济问题》2002,22(5):249-252,257
本文分析了恢复森林植被是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长江上游地区恢复森林植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恢复森林植被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策综合在森林转型中的作用——以福建长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转型的概念于1992年被首次提出,现已成为国际生态经济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讨论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森林转型,为全球固碳和气候变化减缓作出了重要贡献。政策因素被认为在中国森林转型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中国森林转型的典型地区福建长汀为例,构建植被恢复政策综合分析框架,从植被恢复政策的纵向综合与横向综合两方面对促进长汀森林转型的政策综合进行分析,对长汀植被恢复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探索,以丰富森林转型的政策路径理论的讨论。研究认为,植被恢复横向政策综合是长汀森林转型相关政策取得成功的关键,长汀的植被恢复政策体系对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舟曲泥石流灾害与森林植被变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  潘红星 《林业经济》2012,(11):30-33
通过对2010年8月8日发生在甘肃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分析,认为:森林植被破坏是导至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保护恢复森林植被是治理泥石流的根本举措。提出防治灾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北部是脆弱的高寒生态禁区、一旦造成植被破坏则很难恢复。自19世纪末以来.对该地区森林掠夺式开发和毁林开荒造成林地减少、森林退化、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问题.人口过载造成很大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造成呼玛河及嫩江流域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提高经营者和工人素质并实行森林资产经营审计责任制、防止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5.
安庆市生态林业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庆市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论述了以人为本,综合治理,以林为主,治山治水与兴林致富相结合,实施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主的国土保安体系建设,并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就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形势下林业生产提出了新要求,林业生产由木材生产转变为生态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征收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管理已征收的森林植被恢复费,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保护,创新机制,做好征占用林地异地植被恢复工作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贫困问题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贫困”是由于环境先天脆弱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破坏性的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的贫困;分析了西部先天脆弱环境对西部生态贫困区域的形成、分布、人类生存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出三大生态贫困地区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脆弱的环境因素,其成因机制包括生态环境的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禀赋较差;提出了西北黄土地区实施植被的生态恢复;西南石山地区适宜配合生态经济林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青藏高寒区重点优化资源开发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和强化生态文化意识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日趋严重,生态需水问题日益引起生态学、水文学、农业气象学等领域科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该文分析了国内外生态需水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审视和提出了生态需水的概念,认为生态需水是生态系统达到某种生态功能水平或者维持在某一动态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水量;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生态目标,生态需水量及其阈值不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及植被恢复与生态需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北部是脆弱的高寒生态禁区,一旦造成植被破坏则很难恢复。自19世纪末以来,对该地区森林掠夺式开发和毁林开发荒造成林地减少,森林退化,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问题,人口过载造成很大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成呼吗河及嫩江流域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提货 营者和工人素质并实行森林资源经营审计责任制、防止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10.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18,(9):26-29
塞罕坝林场达成首笔造林碳汇交易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近日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与北京兰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首笔造林碳汇交易。塞罕坝首批森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30年,预计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塞罕坝林场总面积142万亩,林木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多年来,塞罕坝林场不断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新机制,将林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16年8月,塞罕坝林业碳汇项目首批国家核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的生态保护、修复与森林系统的建设中,退耕还林是一项标志性的工程.退耕还林的工作中主要有三种植被恢复类型,分别为退耕地还林、封山育林与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本文就针对这三种植被恢复类型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和《关于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编制说明》,创新性地构建以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为一级指标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评价体系,并且对小兴安岭地区进行了评价,得到小兴安岭中部地区、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分别是62.23、60.19、57.95和54.14,说明小兴安岭中部地区的森林比其他地区的森林有较高的生态区位重要性,建议在投入森林建设资金时,应对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较高的地区倾斜,以利于推进小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松嫩草原是我国东北西部绿色生态屏障,因过度利用致使该区盐碱化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区域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开展针对该地区的植被理论和恢复技术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总结了数年来在该地区生态恢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治理实践工作,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碱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人工促进与生态制剂恢复模式和集成技术,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资讯速递     
中国植被恢复发展基金在京设立日前,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共同设立的中国植被恢复发展基金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近年来,由于沙尘暴、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旱涝灾害和全球变暖等全球性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加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已是全人类的共识和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九曲沟谷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区存在的植被覆盖率低下、林地质量差、景观破坏严重、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针对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了以保护地下水为重点、以生态恢复与重建为重要内容的生态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林业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辽宁某些地区,病虫害的影响降低了森林的发展质量,严重威胁着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效果.本文分析了病虫害的成因,提出了无公害防治措施,以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湘西地区24个民族县域为例,构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测算体系,利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湘西地区1999-2018年湘西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显著的耦合协调特征,协调度稳定趋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受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最后,为森林旅游经济发展提出构建森林生态和谐共管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正努力建设成为生态城市,保护并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文章运用1978~2006年森林覆盖率、林木采伐量等代表性指标,分析了北京市森林资源指标随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探讨了森林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加速林业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盟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经济发展的任务很重,加之,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不足,环保能力的提高远远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环境质量总体上仍在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一)水土流失越来越加剧。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日趋加剧。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Km2,全国三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