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立董事受大股东的控制,没有主动监督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中小股东的监督权。实行股权分类表决制度,取消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有关事项的表决权,将该表决权完全交给中小股东,可以保证独立董事脱离大股东的控制,回归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立场。文章最后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后的新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从大股东利益侵占和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64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利益侵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现金股利偏好,而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持股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股权结构,减少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从而增加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制衡与独立董事制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导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大股东有动机也有能力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在于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独立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发挥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改进独立董事的提名程序,健全关联方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大陆法系的二元制模式,从股权结构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存在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的“一股独大”的现象。因此我们的公司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应是考虑如何在“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畸形治理框架下解决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问题。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显然是一剂良药,是势在必行的。文章在分析矛盾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了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李艳玲  张莉萍 《新智慧》2005,(11):64-65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难以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独立董事的关键在于独立,但其软肋也在于独立。与上市公司没有利益关系,看起来是保证独立董事公正的条件,但独立董事实际上是受聘于大股东,却又要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大股东抗衡,这显然不符合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在权责不对称的情况下,独立董事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为中小股东的利益与大股东抗衡.因此出现独立董事纷纷辞职或成为“花瓶董事”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难以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关键在于独立,但其软肋也在于独立。与上市公司没有利益关系,看起来是保证独立董事公正的条件,但独立董事实际上是受聘于大股东,却又要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大股东抗衡,这显然不符合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在权责不对称的情况下,独立董事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为中小股东的利益与大股东抗衡,因此出现独立董事纷纷辞职或成为“花瓶董事”的现象。二、由利益相关者提名独立董事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谢德仁(2005)从现有国外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的资料汇总看出,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企业业绩两者的相关性要么不明显,要么呈负相关,这说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不是提升公司业绩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宝。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同时存在,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根据科斯理论,企业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而非股东所有。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组不完备的契约,各要素的拥有者(如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即狭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以其拥有的具有排他性的财产所有权进行缔约,作为交换,他们相应地分享企业的所有权,而所有权的具体表现则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较为普遍,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重要原因是大股东没有得到相应的监督。近几年,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模式逐渐多样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等因素使得控股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本文建议:严格股票发行制度,加大造假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降低小股东的费用,优化股权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遏制大股东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欧美国家产生的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增强公司内部决策的透明度,防止大股东在通过黑幕交易中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是大势所趋.论述了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我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应注意的同题,并对该制度建设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此现象,是否有必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解认识以及研究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后,认为有必要引入该制度,同时对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该制度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的分析,认为改革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解决公司结构的前提和根本。独立董事制度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1.
财务监督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科学、运转有效的财务监督模式对于监控公司财务活动、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非常重要.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监督失效的原因是融资结构不合理,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重构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财务监督模式应推进国有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实施类别股东大会决议制,遏制控股股东损害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及注册会计师选聘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几年推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应通过建立独立董事选聘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建立独立董事行业的自律体系等办法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以其达到制约大股东的操纵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股东乃至整个公司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由于股权集中程度过高等原因,导致大股东通过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攫取不合理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抑制大股东侵权行为,应当完善我国的上市发行制度,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引入商务管理信托机制,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顽疾,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会阻碍整个国家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大股东侵占行为出现新的特征。本文对此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确立独立董事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合理地对其功能进行定位。域外独立董事一般具有监督、决策以及提供对外界联系的渠道、树立公司的形象等功能。我国引入独立董事的制度环境与域外不同,我国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也应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独立董事的功能是监督大股东及经理层,我国独立董事应维护公司利益,当前,应优先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董事制度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自2001年8月至今,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引入我国已有4年多时间.这一旨在监督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呢?本文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就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和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的行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律对投资者缺乏足够保护的情况下,股权集中成了法律保护的替代。但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需要其他股东的制衡。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以股权制衡度为视角,对样本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就全部样本公司的平均水平而言,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性;就样本行业而言,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呈现行业的差异性,减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存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隧道挖掘”行为会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侵害。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转移资金和利益、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等动机,常常通过为关联方提供担保、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金和利益、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直接借款、高派现等途径实施“隧道挖掘”行为,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破坏了证券市场价格稳定、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市场影响。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充分发挥外部治理机制作用,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是制约大股东“隧道挖掘”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最基本的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并且居于多数地位的国家股,法人股不可流通,可以流通的只占少数的社会公众股。流动性的不一致导致两类股份股东利益基础的不一致,由此为根源,引发了公司治理的一系列缺陷,诸如委托代理问题的恶化、控投大股东控制、内部人控制严重、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股权分置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诸多缺陷的症结所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原非流通股的逐步流通,原非流通股东有着较强的变现欲望。加之股权分置改革的主流对价是送股,因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已开始并逐步向分散化发展。本文意在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变化及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股权性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公司的内部治理安排及一些外部治理措施,实际上都是以公司持股人的性质为前提条件.围绕股权性质对公司经营绩效作用这个核心问题,选取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持股股东性质与经营绩效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其结论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一些改革,如股权分置改革、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等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