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农村市场纸币流通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拾元以下的票面纸币“超期服役”,残损严重问题十分突出,已严重影响了人民币的形象。其特点是小面额纸币残损程度大,且有越来越重的趋势,农民手持现金的残损率明显高于城区,农村集市贸易和个体工商户手持现金的残损率较高,银行回收残损人民币比率低,残损币“体外循环”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对土左旗辖区人民币整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土左旗辖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人民币流通过程中残损币占比过高、辅币缺乏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商语青 《河北金融》2012,(10):43-44
为了解流通中纸币和硬币磨损情况,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人行栾城县支行对流通中人民币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存在流通中小面额人民币磨损度高于大面额人民币、农村流通中纸币磨损度明显高于城区、硬币大量积压、小面额纸币"超期服役"等现象。本文分析了当前流通中人民币残损票币增多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期,人民币小面额票币供应紧张情形趋缓,供需矛盾不突出,但硬币流通不畅,沉淀较多;流通中的小面额纸币整洁度差,残损率较高:残损小面额票币兑换和回收工作中存在服务不到位、回收率不高等问题。找出其中原因并探讨对策.是完善小面额票币流通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本针对当前海南省开展流通币“七成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人民银行对“七成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爱护人民币的宣传,为加强与改善银行现金出纳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残损币回收工作,加快实现货币处理手段现代化的几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是残损币多。由于农村爱护人民币意识比较淡薄,用人民币记账、乱写乱画、随意折叠、撕毁人民币的现象较多,造成不少刚流通的人民币即发生破损或沾上污秽,提前变为残损币。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残损人民币况换难,造成人民币"超期股役",也是农村流通中人民币残损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了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维护人民币信誉,人民银行在加强人民币相关知识宣传,加大损伤券回笼工作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市场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有了明显好转。但市场上流通中人民币残损券仍占有相当比重,人民群众兑换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仍然存在着居民不易流通的损伤券存储难、残损币兑换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流通市场假币、残损币夹杂其中,严重影响人民币的信誉和形象。笔者拟就净化市场货币,维护人民币的信誉和尊严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造成市场中流通人民币难以净化的主要原因   (一 )对制贩假币犯罪活动打击不够有力,假币源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制贩假币的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已形成产、运、销“一条龙”的犯罪集团,向着职业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二 )人民币印制质量存在缺陷。目前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在印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人民币纸质尤其是小面额货币纸质…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地区小面额残损人民币“体外循环”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小面额残损人民币回笼渠道主要是银行在收进现金时,由银行出纳人员进行挑剔,流通中小面额人民币虽然绝大部分人民币已达到不宜流通人民币标准,但由于其没有进入银行,银行就不能对这部分现金进行挑剔,大量不宜流通的小面额人民币处于“体外循环”。这种现象在部分金融机构网点少,偏远无金融机构的地方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场流通中破旧币仍然很多,尤其是辅币破旧率更高,这不仅影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而且有损人民币的信誉。为了解决票币流通中残损币增多的问题,更好地保障人民币的流通与维护人民币的信誉.本文通过调查海南省的相关金融机构、对海南省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和查阅国内相关资料,总结出当前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原因,再结合海南省实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人民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中残损币较多。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逐步收缩并普遍实行柜员制,临柜人员现金收付频率和数量明显加大,存在现金未经挑剔就直接对外支付的情况,造成该回笼的残损人民币再次流入市场;二是相比较小面额硬币,农民更愿意保管易携带的纸币,不愿主动兑换残损纸币。  相似文献   

12.
张宁  杨静  张丽 《济南金融》2005,(8):69-7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流通中票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票币流通速度亦越来越快。但是,市场实际票币流通券别结构与正常流通需求不相适应,存在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矛盾,尤为突出的是2元以下票币严重短缺。同时,残损人民币不能及时退出流通,影响了人民币信誉。笔拟就此提出解决券别结构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行流通的人民币券别中,小券别辅币无疑在流通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一点从货币投放、回笼和残损程度均可表明。在小券别券种中,除壹元纸币外,硬壹元币、硬伍角币、硬壹角币,在全国大部分省份是流通中的主要券别。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发行库进行了科学调整,撤并了部分县市支行发行库,这对人民银行降低发行基金风险和减少费用开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发行库撤并后由于无库县人民币流通管理职能弱化,致使市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偏低、主辅币结构不合理、残损币兑换难等问题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无库县人民币流通管理状况的专题调查,剖析了影响无库县人民币流通管理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无库县人民币流通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人民银行组织领导下,金融机构每年都花大力气进行爱护人民币宣传月(周)活动,发行、出纳人员按照“七成新”标准进行票币的挑剔、整点、支付,人民币流通市场有了一定的改观,流通票币基本上达到了“七成新”标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仍有部分残损人民币滞留在流通市场上,净化人民币流通市场,提高人民币整洁度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6.
残损人民币复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工作,包括对流通中货币执行版别更替,对损伤、劣质票币、伪造、变造假币等进行鉴别、挑剔、回收、清点、销毁多项内容:由于残损人民币复点人员直接接触大量现金,自身岗位风险增大。1.从残损人  相似文献   

17.
流通中人民币的券别结构是否合理、整洁度如何直接反映了央行金融服务水平的高低。本文对农牧区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现象进行了调查,并对如何提高农牧区人民币流通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扎实开展宣传活动、严格残损币的挑剔行为、加大岗位培训力度、拓宽支付结算渠道以及创造性开展人民币管理工作,维护人民币信誉。  相似文献   

18.
残损人民币兑换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人民银行银川中支先后开展了人民币净化工程及人民币残币兑换宣传等工作,并制订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净化管理、残损人民币兑换等文件,确保残损人民币流通从源头杜绝、在流通中管理.但是,通过人民币收付业务执法检查和平时暗访调查情况来看,此项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一、县域流通人民币质量现状一是农村流通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城市。我们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城乡居民各500名手持现金的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农村流通人民币残损率为49%,高出城市14.3个百分点。农村流通中残损币多于城市,这是由农民传统的生活传统、文化习俗、金融服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民银行为了减少流通中的毁损人民币,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推行了人民币“七成新”和“五好钱捆”标准,采取了辅币化和加强原封新券投放等措施,对市场流通中的人民币进行了“换血”收到了一定的“疗效”。但是,据对宁安市现在农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状况调查看,毁损人民币现象相当严重,“超期服役”的问题比较突出,流通状况亟待改善,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