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带动车用燃料需求持续提高,市场上陆续出现了车用天然气等多种非石油质车用燃料,对常规汽柴油需求产生一定影响。2010 年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超过 50 万辆,对常规汽柴油替代达到 460 万吨;甲醇汽油使用量约 200 万吨;生物质燃料使用约 183 万吨;煤制油投入市场量约 33 万吨;电动力燃料替代常规汽柴油不足 4 万吨;总体替代常规汽柴油量约 3.3%,对汽柴油市场影响不大。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更多受国家推广政策影响以及产能限制,2011 年新增替代量有限约 176 万吨,但增速加快,达到 25% 以上,且对推广区域局部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必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上接第19期第65页) 三、产业替代分析 (一)天然气化工 由于原油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很快,天然气化工将有大发展。除了作为生物燃料的乙醇汽油目前正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在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推广。甲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原油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四川、山西等地。  相似文献   

3.
候明扬 《中国石化》2013,(11):10-13
近年来,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节能减排、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天然气燃料在远洋、内河等水路运输中的应用逐步推广,陆路运输中车用天然气燃料也发展迅速,国内以压缩天然气(CNG)燃料和液化天然气(LNG)燃料为主的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及相关加气站建站总量均有大幅增长,车用天然气燃料时代到来.  相似文献   

4.
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卫国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2):31-36,42
综合考虑我国资源、技术、经济及环境情况,我国车用替代能源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最大限度地弥补石油供需缺口,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介绍了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二甲醚、生物质燃料、甲醇汽油、天然气合成油、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煤基液体燃料应是我国近中期发展的重点;含量低于15%的甲醇汽油和高于85%的车用甲醇燃料是今后可行的发展方向;煤制油技术到2010-2020年会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期,未来几十年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美国车用代用燃料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的美国《能源政策法》指定LPG(液化石油气)、天然气、E85(酒精作为调合组分至少在85%以上)、氢气、电力,以及后来指定100%的生物柴油、P系列燃料作为运输燃料的替代燃料。据估计,到2000年底,美国有超过43万辆的代用燃料汽车,其中90%是LPG汽车和天然气汽车。1994年以前,LPG是美国主要的车用代用燃料,大多数代用燃料汽车是汽油车或柴油车改善的。现在天然气和其他燃料正在逐步影响LPG的主导地位,代用燃料原装车在代用燃料汽车中的比例已从1995年的29%上升到1998年的78%。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对车用乙醇实行消费税减免;最近美国能源部又投入100万美元,计划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乙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为美国谷物种植者建立新的市场,减少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要闻回顾     
政策动态□我国加快生物质能源替代成品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专家5月16日表示,2020年,生物质液体燃料将替代我国1000万吨成品油消费。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在第二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说,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为我国每年新增4亿至5亿吨标煤的能源供应能力。届时,可再生能源将占我国能源消耗比重的10%。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内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可替代1000万吨的成品油消费。目前我国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为102万吨,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产规模为5000吨。而来自餐饮等行…  相似文献   

7.
迈入21世纪以来,天然气在我国汽车领域的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城市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初步估算,2012年国内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0万辆,车用天然气消耗量约1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0%,相当于替代常规汽柴油725万吨。天然气汽车作为我国天然气利用的优先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资源将得到优先保障。保守估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将达170万辆,预计消耗天然气约160亿立方米,替代常规汽柴油1120万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交通部门成为中国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发展多样化车用能源已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所必须采取的措施。未来15年将是中国车用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水平有限,车用能源对传统汽柴油的需求将始终保持在90%以上。因此,未来15年中国车用能源的发展应立足现实,继续提高汽柴油品质,重点推进天然气基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建立煤基合成燃料的技术储备,着眼长远,开展革新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及产业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2019年,俄罗斯油气工业发展基本平稳,原油产量为5.60亿吨,比上年增长0.8%;原油一次加工量为2.85亿吨,比上年减少0.4%,出口量为2.68亿吨,比上年增加2.8%。天然气产量为737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天然气出口量为2199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3%;LNG产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2950万吨和2900万吨,较2018年分别增长47.4%和76.2%;天然气出口管道建设取得突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实现出口供气。俄政府批准新版的《俄罗斯能源安全论》,明确了能源安全的目的、原则及重点方向与任务;批准车用天然气燃料市场发展规划,加快推动俄国内车用天然气燃料市场发展;通过《俄罗斯2035年能源发展战略》,明确了俄能源战略的5个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截止到2004年底,世界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6.7%.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的和方向各不相同,但总体发展较为迅速,表现在:1)大型并网风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底,世界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了5000万千瓦;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6万千瓦,到"十一五"末期,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太阳能光伏发电稳步发展.2005年,世界光伏发电总容量超过250万千瓦,我国达到7万千瓦以上.3)太阳能热水器继续在能源供应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到2005年底,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7000万平方米,约占全球使用量的60%,在过去10年中增长率达到27%.太阳能热水器建筑一体化将是今后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4)生物质能现代技术利用多样化.在国外,生物质能的商业化利用得到了政府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重点将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预计到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吨,总计年替代200万吨成品油.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4%,为过去13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855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9.85%。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594亿吨,同比增长14.8%。2007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高价格刺激了国内油品出口,并使燃料油进口量缩减13.7%,降到2412万吨。2007年秋季的“油荒”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不惜亏本大量进口柴油和汽油,以解国内市场“燃眉之急”。受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炼厂增产和液化天然气等替代燃料发展的影响,2007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继续下降,降幅达28.6%,由上年的521万吨降到572万吨,进口量萎缩到10年前的水平。预计2008年中国GDP增长可能仍高迭10%或更高,油品需求保持旺盛增长,石油净进口量预计达2亿吨左右。国际油价空前高涨和国内通货膨胀风险可能继续阻碍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实行。  相似文献   

12.
根据规划,到2005年全国节约和替代燃料油1600万吨(包括用于发电的原油和柴油以及用作化工原料的轻油)。其中,节约燃料油338万吨(包括结构调整的节油量),占21.1%;替代燃料油1262万吨,占78.9%。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甲醇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为35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为2092万吨,然而,产量仅为1574万吨,装置开工率仅为45%,进口量达529万吨。预计2015年国内甲醇需求量在4000万吨左右,而甲醇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年,届时产能将过剩1000万吨左右。考虑到中东廉价甲醇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国内甲醇过剩量将更大,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建议:1)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2)推进甲醇燃料合法化,消化过剩产能;3)在沿海地区发展甲醇制烯烃产业,以减少进口甲醇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从汽车车型结构的变化看,我国轿车和微型车需求增长迅速。从汽车燃料结构的变化看,总重量超过5吨的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将主要以柴油为燃料,农用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将使柴油需求有较大幅度增加,而LPG(液化石油气)、CNG(压缩天然气)等代用燃料的使用对油品需求也将产生影响。从总体看,车用柴汽此上升将是我国“十五”期间车用燃料数量结构的发展趋势。为此,建议石化企业一方面努力增产柴油,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从追求产品数量转到提高产品质量上来,以满足汽车工业发展油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56-66,111,112
2011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为27286万吨,增长达7.6%.国内石油消费量在2010年大幅跃升12.7%之后,2011年增长5.5%,达到45625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10年的58.7%提高到59.8%.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55.6%提高到56.4%.汽柴油出口减少和燃料油进口增多使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1481万吨,比2010年增长48.1%,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柴油再次呈现净进口.在炼厂气供应增加和天然气消费猛增的冲击下,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继续下降1.8%,至224万吨.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幅高达89%.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使油品需求增长进一步减弱,加工量增加将使油品供应增长与需求保持同步,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将继续上升.在进口量继续大幅上升的同时,国内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由2011年的21.2%升至28%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及对石油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中国燃料乙醇产能为271万吨/年,燃料乙醇消费量为260万吨,乙醇汽油占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根据规划,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570万吨,考虑到开工率,产能缺口约为1275万吨/年.中国发展燃料乙醇,石油企业接受度不高,改造升级费用巨大.建议石油企业研究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与粮食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同时探索投资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受燃煤锅炉煤改气、车用燃料气代油、燃气电厂和小型LNG密集投产等多重因素影响,2013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继续快速增长,甚至出现二季度市场淡季不淡的现象.随着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完善和LNG接收站的陆续投运,短期内这一趋势仍将延续.预计2013年全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在1700亿立方米左右,产量约1170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30%.近期保障市场供应仍是天然气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但从长期看,应充分考虑价格水平上升对需求增长的抑制作用,寻找并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实施国Ⅲ车用柴油标准对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要求,2011年下半年国内车用柴油将全面执行国Ⅲ标准。目前,国内各石油公司均在着手车用柴油从国Ⅱ到国Ⅲ的置换工作。从柴油加氢脱硫反应机理来看,柴油质量升级对柴油供应数量影响甚微,目前影响车用柴油升级的主要因素还是炼厂柴油加氢精制能力。预计2011年下半年国内柴油、国Ⅲ及以上标准车用柴油供应能力分别在8107万吨和6693万吨左右,需求量分别为8038万吨和5626万吨,市场将呈现总体供应偏紧但国Ⅲ及以上标准柴油供应能力充足的局面。此次车用柴油升级将有效降低柴油车尾气排放,有利于柴油车的发展并拉动后市柴油需求增长,但将增加炼厂能耗,加大炼厂节能减排的难度,增加炼油成本,在升级置换过渡期内将加重储运、销售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商品需求总量达864.14万吨,商品气产量为545.12万吨,LPG净进口量319.02万吨。1997年与1996年相比,LPG需求年增长率由26.36%下降到13.46%,国产LPG占总需求量的比例上升,进口来源更趋多样化。预计今后南方沿海地区进口的LPG将更多地销往西南地区。2000年以后,随着天然气及其他能源消费的增长,LPG的年需求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从国内LPG市场销售采看,1996年计划内平价LPG仅占总消费量的5.65%,国产议价和进口LPG分别占52.16%和42.19%,平价LPG对国内市场价格已无大的影响。近几年,LPC市场不会受到进口天然气的冲击,但将受到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增加的影响;在天然气管线难以触及的地区,LPG仍将是城镇居民的首选燃料,市场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是美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目前约有1万座加油站.在过去25年多的时间里,加州作为美国各州中最积极推行车用替代燃料的地区,尝试过从甲醇、天然气、电力到氢气等各种替代燃料.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