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首次反倾销措施执行效果评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界定了中国首例进口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分析与评估方法,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口商品和国内产业的各种影响,多方面评估了进口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乔丹 《特区经济》2012,(2):212-214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估了中国对外反倾销的产业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反倾销措施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指控对象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明显减少,即存在明显的贸易破坏效应;二是对非指控对象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即存在明显的贸易转向效应。但从整体来看,反倾销措施会使得我国限制对国外产品的进口,对本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全球反倾销案例的快速上升,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以实证居多,但理论分析比较鲜见.本文通过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寡占竞争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开放经济体系的寡占竞争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进出口国的行业集中度、进口集中度、进出口国厂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等因素影响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的内在机理.理论推导发现:本国进口竞争行业集中度、本国厂商间的产量推测弹性以及本国厂商对外国厂商的推测弹性都对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进口集中度会对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秀玲 《浙江经济》2014,(22):52-53
贸易救济调查(通常指进口救济)是WTO框架下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法律武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就我国而言,它是因其他国家向我国倾销其出口产品引起的对我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只要产业或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等申请,国家可以依法进行立案、调查与裁决工作,通过实施征收反倾销税率等措施,使国内产业得以至少5年甚至10年或更长时间的有效保护,从而发展壮大,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贸易救济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限制手段,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司思 《中国经贸》2007,(2):61-61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进步扩大,国内产业也遭到了一部分倾销进口产品造成的产业损害。2006年,商务部合理地运用反倾销等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贸易救济措施.积极维护国内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史云庆 《魅力中国》2014,(24):296-296
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进口贸易的增长,以及国内产业布局的调整,我国对外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呈现新的特点。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整体处于历史低位,中西部地区发案增加,新兴产业和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发案数正在提高。多个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产品两次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对产业及产业链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13,(19):10-11
2997~2012年,我国共发起8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产品67种。截至2012年底,我国仍在实施措施的为39个涉案产品。贸易救济措施为国内涉案产业营造了公平的发展环境,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整合,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姜绳 《中国经贸》2013,(2):38-39
在中国自由贸易区主张贸易自由化,并且逐步开放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市场,促进区域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区域内贸易自由化与开放市场的同时,对成员方国内产业产生的冲击与风险也要给以关注,允许成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此,中国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了兼顾协定各方产业实际的贸易救济措施,减少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0.
<正>保障措施是指WTO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所采取的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它主要通过关税、数量限制和关税配额来限制进口,以达到本国产业免受其他成员产品冲击的目的,是一种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产品进口的限制措施。目前,保障措施连同反倾销和反补贴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用以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反倾销实施中的投资跨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反倾销协议允许成员国在倾销造成国内工业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威胁时采取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能为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提供保护,但由于反倾销的申诉、调查以及最后征收反倾销税都是针对具体的进口来源地,因此在实施中会引发投资跨越效应。这种投资跨越效应在一  相似文献   

12.
林波 《改革》2012,(2):87-92
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已成为贸易领域中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世贸组织贸易规定,对反倾销反补贴联动实施原则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双项措施实施必要条件的判定过程及判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在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主要受调查目标国和发起国双重角色中合理变换,以保障国内产业安全,积极维护国际公平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并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5~2009年度数据,采用负二项计数模型来探究中国频繁遭受美国"双反"调查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发起"双反"调查的宏观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美国国内经济形势、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美国对华进口渗透率以及美国国内政局变化。其中,美国国内GDP增长率下降、进口渗透率提高以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贬值会显著增加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数量;而失业率对于美国发起对华"双反"调查数量的影响则与预期不符。  相似文献   

14.
孙万欣 《特区经济》2007,(3):106-10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而欧盟是我国第二大鞋制品出口市场。但是,从2005年开始欧盟对我国的制鞋企业开始有计划的反倾销,使得我国的制鞋企业受到重大的打击。本文通过对欧盟反倾销法的理解和认识,从会计角度分析制鞋业面对反倾销时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问题,并提出制鞋企业可从会计方面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我国的反倾销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不仅对我国反倾销的使用力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常规特征予以关注,而且从反倾销裁决结果构成和申诉产业市场结构等多角度研究了我国反倾销实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反倾销实践的不足,从而为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以及反倾销法律的完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是WTO允许的贸易救济制度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但在实践中,反倾销并没有起到国际贸易"矫正器"或者国内产业"安全阀"的作用,相反,反倾销滥用正成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毒瘤"。为了遏制这种滥用,大量的反倾销受害国将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立法与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但是,被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不完善的,它在处理反倾销争端方面存在耗时太长、效率偏低和威摄力不足等缺陷。为此,应当考虑在现有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反倾销行动快速控制机制,通过设立反倾销常设专家组,扩大争端解决管辖范围,缩短审理期限,同时强化专家组裁决的执行力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反倾销滥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7.
Under the Continued Dumping and Subsidy Offset Act (CDSOA) of 2000, the U.S. government distributes the revenue from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ies to domestic firms alleging harm.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a simple model to examine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he CDSOA. For the case in which the “offset payments” to domestic firms are linked to the volume of foreign imports, the CDSOA may increase foreign imports when the domestic market is more competitive than in the Cournot equilibrium. This finding runs contrary to what the E.U. and some exporting countries have claimed. But if the market is less competitive than in Cournot, the CDSOA becomes an instrument of trade protectionism.  相似文献   

18.
卢晓菲  黎峰 《南方经济》2022,41(2):55-67
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频发加剧了贸易不确定性。本文试图从反倾销引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TPU)这一新视角阐述微观企业如何应对不利冲击以实现高质量出口。基于全球反倾销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匹配得到的2000-2008年样本数据,利用高维面板固定效应估计模型,本文对TPU如何影响多产品企业高质量出口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TPU提高,会倒逼企业升级出口产品质量,考虑逆向因果等潜在内生性问题之后,结果依然稳健。②企业内产品转换是TPU倒逼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的主要作用机制。③异质性分析发现,加工贸易、外资企业、资本品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中,这一倒逼效应更显著。在国际价值链断裂加剧贸易不确定性的新形势下,本文对于深刻理解TPU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行业绩效的影响,通过选择价格成本差距衡量行业的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进口贸易对我国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价格成本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市场竞争程度较弱的行业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内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越弱,进口贸易的负面效应越大;而出口贸易的扩大对我国制造行业的价格成本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