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目前,对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不断增加,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尚未厘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究竟对企业绩效有无正向关系?哪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关系?如果有关系,这种关系又是如何作用的?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成果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试图对此三个问题进行回答,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观点:企业今后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应注意搞好人力资源的群体配置和优化,强化激励机制,有效挖掘企业员工的潜能,克服企业领导者的短期行为,加强对人员的培养和训练,加强人才市场管理,促进人才交流,实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战略导向的HRM4P模式就是分析企业战略,以企业战略为中心,以企业"人"和"岗位"为立足点,分析素质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各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企业战略统领素质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达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管理.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进行描述,分析基于战略导向的HRM4P模式意义,确立4P模式,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不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现状为切入点,剖析了企业界对绩效管理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结合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现状的改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  &#  &#  &#  &#  &#  &#  &#  &#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1):67-70
长期以来,薪酬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新疆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研究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企业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之间、上市公司规模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仍有待深化。为此笔者就进一步深化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何通过人力资源获取和保持核心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组织绩效是关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薪酬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新疆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研究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企业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之间、上市公司规模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仍有待深化。为此笔者就进一步深化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树立人本主义管理观念,规划企业人力资源,合理进行员工招聘、培训,认真考核绩效,加强薪酬与激励管理,应是解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80后"这一代人走向社会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主力军,关于"80后"人员的组织行为研究成为热点。本文数据来自对企业组织中"80后"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Bayes估计、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对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情感承诺与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存在强的正相关关系;(2)持续承诺对任务绩效有负影响与关系绩效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3)规范承诺与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卓有成效的绩效管理是其完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问题,而绩效沟通又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贯穿于绩效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绩效沟通的四步循环的体系,并与企业的绩效管理流程一一对应.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绩效沟通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目标制定沟通、绩效实施沟通、绩效面谈沟通、绩效改进沟通四步循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具体把握每个环节的关键点,以促进企业的绩效管理有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于常被视为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而备受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青睐,而其内部匹配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型分为高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高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两种,这两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围绕着知识、技术、能力束、动机束和授权束来实现内部匹配的。  相似文献   

12.
Technology has the ability to heavily influence marketing and supply cha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research incorporates a two-study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 technologies on retailer logistics servi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ultimately 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partnership. In this study we discover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categories, relationship quality,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and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the role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partnering, and the ne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irm and partner performance. Ultimately, this study create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across the domains of market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corporating the resource based view of technology and service-dominant logic.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网络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多角度切入的特点.文章对企业网络研究进行了脉络梳理,划分出企业网络研究的四个视角,即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资源配置方式,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企业战略选择,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企业生存方式以及基于多理论整合的价值创造和实现机制.在整理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考虑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如何对组织的绩效有贡献,本文分析并评述了研究者分别从单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发展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最佳管理实践和战略人力资源)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高绩效工作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已经受到管理者的普遍重视,且学者认为高绩效工作系统通过影响员工工作行为进而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但高绩效工作系统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引入直线经理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程度为调节变量,提出假设和建构概念模型,并运用在全国不同地区30家企业调查的322份样本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实证研究表明:直线经理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程度与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员工工作行为都表现出相关性,在高绩效工作系统影响员工角色内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过程中起到调节效应,说明直线经理参与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research continues to debate the future of the marketing concept, practitioners have taken the lead, appraising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CEM)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marketing approaches in consumer industries. In research, however, the notion of CEM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s fragmented across a variety of contexts, and is insufficiently demarcated from other marketing management concepts. By integrating field-based insights of 52 managers engaging in CEM with supplementary literature,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mpi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solid conceptualization. Specifically, it introduces CEM as a higher-order resource of cultural mindsets toward customer experiences (CEs),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designing 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for continually renewing CEs, with the goals of achieving and sustaining long-term customer loyalty. We disclose a typology of four distinct CEM patterns, with firm size and exchange continuity delineating the pertinent contingency factors of this generalized understanding. Finally, we discuss the findings in relation to rec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proposing that CEM can comprehensively systemize and ser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volving marketing concept.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尚存在问题。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构造以择优上岗、业绩考评、人员聘用等竞争激励机制为内涵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的理论分析,重点探讨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联合影响效应,以及这种联合效应是否强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个体效应。鉴于强大的控制联盟(即家族)的存在为组织环境中社会群体之间积极互惠影响创造了条件,还探讨了家族涉入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318份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共同对家族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且联合影响效应优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的单一效应;家族控制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代际参与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的理论分析,重点探讨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联合影响效应,以及这种联合效应是否强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个体效应。鉴于强大的控制联盟(即家族)的存在为组织环境中社会群体之间积极互惠影响创造了条件,还探讨了家族涉入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318份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共同对家族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且联合影响效应优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的单一效应;家族控制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代际参与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Institutional theory implies that normative societal expectations create pressures for organizations to respond acceptably to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constituents. Although the role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n marketing has been studied, th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 by which firms respond to societal pressures remain under-investigated. We suggest that an important determining factor involves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which drives firm response to societal norms and facilitates its quest for legitimacy. Accordingly,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organizational theory in marketing by casting identity as the focal mechanism in the firm’s response to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Marketing ethics and CSR issues frame this research given natural synergies with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theories and evidence that increasingly, firms must respond to societal expectations involving ethics in their marketing practices. Using game theoretical models and economic experiments, we fi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emerges through firm identity, affec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to ethical product aug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