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银行国际化经营不可避免。而近年来美国长臂管辖愈演愈烈,对银行的处罚层出不穷,大大增加了银行国际化进程的不确定性。本文针对美国长臂管辖对银行相关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尝试提出可行性应对策略,助力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浪潮已席卷全球。英国、美国、日本、西班牙四国银行国际化各有特色,但都属于发达国家的银行国际化,在它们崛起过程中都具有某些相同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但是,各国银行国际化条件及其所采取的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国际化水平和结果不同。本文详细分析了这四国银行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国际化就是商业银行在利润、竞争机制和发展要求的驱使下的必然发展趋势。而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一体化,相互依赖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法律、法规的放松,跨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和各种抵押公司、贷款公司、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银行业务的渗入,使传统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促使银行向国际化和全能化发展。因此,金融服务业有必要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得到有效的途径主要通过亚洲区域拓展,重点布局美国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发展境内国际业务等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银行国际化、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的联系进行了简短的描述和浅析,同时又对中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给予了几点见解,希望能给中国商业银行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有银行企业国际化文献,本文把银行企业国际化动因的研究归纳为经营优势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引导效应理论、连续性阶段理论、内部化理论和经营效益理论六大流派.在对这些理论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认为这些理论都是从不同侧面解释银行企业国际化动机的产物,在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局限性.相比较而言,经营效益理论应成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推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金融全球化是当今重要的时代潮流,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也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基本设想:统一规划和构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平台;积极建立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国际化经营机构布局;重点拓展亚洲、欧洲、美国三大金融战略区域;有选择地推进我国银行业对国外银行机构的重组、并购和联合经营;选择成熟的国际金融产品为平台,逐步构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产品序列;以我国跨国公司为载体,加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协同;进一步构建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风险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熊启跃  赵阳  廖泽州 《金融研究》2016,433(7):64-79
基于2003年~2014年全球26家大型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国际化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改善银行的净息差,国际化对净息差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结构)效应实现;对利息收入占比较高、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水平较好、母国经济增速较慢以及国有控股程度较低的银行而言,国际化对净息差的改善效果更好。对我国大型银行而言,应稳步提高国际化水平,通过优化海外资产配置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之后 ,国际化经营是商业银行面对的重要问题。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竞争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对我国银行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目前 ,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是银行经营国际化的现实选择。一、我国银行国际化经营要走渐进之路银行国际化经营是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机会。通过采集2012—2016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员国际化、业务国际化以及利润国际化三方面出发构建了一套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估算出四大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指数,并对它们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进而尝试提出四大银行未来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确的战略选择是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总结了银行国际化的四大战略选择:稳定型战略、增长型战略、紧缩型战略和混合型战略,分析了这些战略的主要特征、优势劣势和实施条件,提出了银行国际化五种行为路径的演变轨迹和主要特征。通过考察数家国际银行近20年间银行国际化历程,发现所归纳的路径类型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1.
跨国银行集团是发达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历次危机中(尤其是在此次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都大幅注资本国大型金融机构,力图稳定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中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来发展和海外经营,实力明显上升,并多次运用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具备了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基础,目前也迎来了国际化的良机,但仍然面临着资本约束的瓶颈。2003年以来,国家以外汇储备对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进行的战略性注资,获得的回报远大于投入,并健全了我国的金融体系。从提高我国外汇储备战略性投资作用的角度,建议国家以强国方略再度以外储对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战略性注资,再辅之以监管部门进一步改革监管和资本账户管制,以及商业银行在国际经营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多管齐下来共同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欧元国际化:历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时间顺利将欧元国际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欧元国际化进程进行详细介绍和评价.最后对欧元国际化进行深入分析,相应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通过影响货币国际化因素的分析,从中总结英镑、美元、日元和欧元国际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及启示,研究思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ocuments trends in bank activity, consolid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irm conglomeration with data on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financial firm risk and systemic risk potential in banking are related to consolidation and conglom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olidation, conglomeration and financial risk is documented using financial data on the largest 500 financial firms worldwide and on large banks in about 90 countries. We find that (a) large conglomerate firms did not exhibit levels of risk‐taking lower than smaller and specialized firms in 1995, while they exhibited higher levels of risk‐taking in 2000; (b) highly concentrated banking systems exhibited levels of systemic risk potential higher than less concentrated systems during the 1993–2000 period, and this relationship has strengthened during the 1997–2000 period. We outline research directions aimed at explaining why bank consolidation and conglomeration may not necessarily yield either safer financial firms or more resilient bank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变化,经济发达的国家开始尝试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实践。货币的国际化选择在于权衡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经济规模的大小以及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等因素都会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收益,也有成本。文章在先简略地对人民币国际化内涵以及可行性进行梳理后,再通过对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进行详细阐述,分析表明,国际化带来的收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因此,应积极创造国际化的有利条件,逐步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熊启跃  王书朦 《金融研究》2020,475(1):110-129
净息差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对银行业净息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基于2004—2017年欧洲负利率地区102家主要上市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的调整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利率降低(提高)会带动银行净息差下降(上升);(2)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对政策利率调整,尤其是利率下调的敏感性明显增强;(3)不同特质性银行净息差对政策利率调整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规模较大、国际化程度较高银行的净息差对政策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低,以利息收入、零售业务为主银行的净息差对政策利率变动较为敏感。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及影响领域的相关成果,探讨了负利率环境下不同特质性银行行为调整差异,为商业银行做好负利率环境下的息差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履行国际货币的职能,成为国际经贸活动中计价、结算和储藏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介绍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现状,进而分析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对如何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快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现阶段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在经济规模、贸易规模、储蓄率等基本面上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元国际化即将快速发展的日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日元国际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元国际化进程进行系统回顾,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市场建设、区域合作等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