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伍伦 《新经济》1995,(9):42-47
近30年来,观察家们对东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而感到震惊。首先是日本的崛起,继之而来的是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现,接着是被世界银行专家称为第2代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3国的兴起,现在又出现了中国经济爆炸性增长现象。展望未来,形势更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30年,东亚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从1960年到2000年,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年平均分别为5.8%、6.3%、5.6%、6.4%。经过大约40年的经济增长,"四小龙"相继跨入了中高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的行列。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政府政策》的报告,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作为楷模推荐给发展中国家,使东亚模式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因此,东亚会爆发金融危机,出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3.
英美式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市场经济,信奉价值规律,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较少。基本特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倡导自由竞争,实行自由放任;政府主要以政策形式对经济生活进行调控。这种模式以英国、美国为代表。东亚式市场经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了追赶发达国家,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积极主动而强烈地干预经济。这种干预不等于直接管制和行政强制,政府的计划是导向性的。主要通过产业政策,有目标、有步骤地引导资源配置过程,推动经济发展。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东亚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日本于20世纪初率先实现了近代化,20世纪60年代又再次崛起为现代化的世界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现代化,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东亚的中国和东南亚的"亚洲四小虎"、越南也处于现代化的快车道上。东亚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密不可分,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全球化在东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东亚国家和地区也为其他后发国家树立了迎接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良好榜样。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经济体制和发展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国情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的香港、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省以及亚洲“三小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NIEs)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十年来在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东亚奇迹”,即它们所实现的快速、持续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比较均等的收入分配,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然而直到最近,经济学家们对于过去几十年里,政府在促进东亚地区惊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竟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仍未达成共识。对于东亚的成功,有几种解释,其中有四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这里首先对其作一个理论性概述。  相似文献   

6.
对东亚和拉美新兴工业化国家(NICs)的比较研究一直在试图通过考察其宏观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来解释东亚国家相对突出的工业业绩。本文则通过考察一个特定的工业——汽车工业——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新的探讨。最后的结论是:就汽车工业而言,不能简单地把东亚和拉美两个地区用二分法来进行比较,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象我们常常认为的那样明确的划分依据,但是“经济发展国家主义”分析却仍有助于理解各个国家工业业绩的差异。1 引言近年来,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它们的发展战略经验到底意味着什么,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工业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东亚模式”的制度性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在战后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将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总结为“东亚模式”。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东亚模式”提出了质疑,引起广泛的争论。虽然危机已经过去,但如何看待“东亚模式”仍是当前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一、“东亚模式”的含义对“东亚模式”的解释不尽一致,大致有以下几种论点: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2、“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体制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是指近几十年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整套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9.
广东与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作为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在过去的45年间其经济发展成就巨大。本文划分了新加坡在45年间的经济发展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经济表现进行分析。本文重点对广东和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比较,包括了总体发展水平,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和R&D投入等方面。经过比较得出,广东的经济发展总体表现落后新加坡15年左右。最后,本文指出广东今后的发展战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林杉 《经济纵横》1991,(5):50-52
<正> 一八十年代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二战以来美国操纵世界经济的格局,代之而来的是世界经济形成了多个中心。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简称为东亚)经济的腾飞,在暂短的时间内渐渐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特别是超速发展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四小”及“东盟”国家的奋起。中国改革后所带来的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使这一地区在  相似文献   

11.
马哲军  陶良虎 《经济》2014,(3):80-83
正新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备受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积极谋划布局,纷纷推行"再工业化"、"低碳化"、"信息化"战略以重塑实体经济竞争力,加紧争夺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当前,国家层面及上海、广东等沿海城市已经开展前期研究,推进战略布局。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应发挥优势,抓住这次产业革命浪潮。  相似文献   

12.
黄松玲 《现代财经》2004,24(12):20-23
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转型期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仍不失其主角地位。我国实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持续开发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加速西部现代化,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任务不可低估。我国西部具备发展中小企业的充裕条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首要选择。发展中小企业需要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英美式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市场经济,信奉价值规律,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较少。基本特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倡导自由竞争,实行自由放任;政府主要以政策形式对经济生活进行调控。这种模式以英国、美国为代表。东亚式市场经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了追赶发达国家,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积极主动而强烈地干预经济。这种干预不等于直接管制和行政强制,政府的计划是导向性的。主要通过产业政策,有目标、有步骤地引导资源配置过程,推动经济发展。这些新  相似文献   

14.
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三个时期。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过渡的较长发展过程,是工业结构不断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不断进步的过程。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先行国家从发动产业革命到完成工业化都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经过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才初步完成工业化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现实基础1.经济发展水平。东亚除日本外都是发展中国家,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中、日占主导地位,如果再加上“四小龙”,则占了整个东亚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从人均GNI来看,日本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龙”为第二层次,“四小虎”为第三层次,中国为第四层次,其他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为第五层次。东亚各国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经济差距较大,比如,  相似文献   

16.
双向纯增量模型——以新的理论估计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向纯增量模型———以新的理论估计中国经济增长田晓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国立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其增速超出了包括四小龙在内的所有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地区)。这与以前形成鲜明对照,当时中国在增长速度上被...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二季度,世界经济再度放缓,尤其是后危机时期实现强劲增长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也普遍步入经济下行区间,给世界经济增添了更难驱散的厚重阴霾。当前,美国经济表现为:消费疲弱下的无就业增长;欧洲经济表现为:主权债务危机升级和制度性风险循环下的衰退;日本经济表现为:灾后重建刺激下的温和回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表现为:外需不振内需不足下的增速放缓。权威机构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期。为此,各国不得不对经济进行调整,将世界经济引入深度调整阶段,但是从调整的方式和内容来看,仍未把握住关键。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和外向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优的政策选择。2012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收支总体状况良好,符合2012年"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而在世界经济步入深度调整的阶段,我国财政的应对之策是把握两个关键:结构调整和需求拉动。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起,以日本为领头雁的"日本—四小龙—东盟"雁阵结构形成的东亚经济体因其高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被世界银行誉之为"东亚奇迹"。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席卷而来暴露了东亚经济的脆弱。没有一种模式能够永唱凯歌。如今,世界各国正在不断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以不断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各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借鉴成为必然的需求。文章基于此,将中日两国的企业管理方法与模式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是东亚地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在本地区乃至世界上均很有特色:经济上挤身亚洲“四小龙”,不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人均产值均居世界前列;在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权,廉政建设闻名世界。这些成就的取得有其复杂的多种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即是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重视吸收外国人才以促进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拥有世界一流的劳动力是保持新加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鉴于小国地狭人少的先天不足,新加坡政府把引进国际人才作为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国策。事实上,经济的繁荣也促使更多的外国人到新…  相似文献   

20.
张昌兵 《生产力研究》2002,(2):72-73,76
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 (地区 )的现有产业带来挑战 ,同时也带来调整的机遇。文章认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地区 )摆脱传统产业困境的出路在于发展知识经济产业 ;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 (地区 )应重点发展传统的工业产业 ,但有些国家 (地区 )可以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技术产业应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