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劳动力转移的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俞万源 《经济地理》2011,(7):1113-1118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提高农村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从长远考虑实施教育移民战略,改革区域性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在中国东中部地域扩大重点开发区范围,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化解城市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限制,从而在实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萍 《技术经济》2006,25(9):62-64,9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借鉴和吸取国际上劳动力流动的成功经验,遵循劳动力流动的普遍规律,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模式——以梅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万源 《经济地理》2007,27(3):458-462
欠发达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流源地”,其人口城市化模式具有显著的特征。从人口城市化的导向、动力、空间、目标等方面分析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的模式特征,认为受多重导向作用。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非剩余”劳动力推动明显,人口本地城市化弱化,非两栖化非完全式的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对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海霞 《时代经贸》2008,6(2):3-4,13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化流行观点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永正 《经济学家》2003,3(2):44-49
科学全面认识我国城市化现状,“严重滞后”观点难以成立;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不是户籍管理,而是计划经济体制;实施城市化战略既要提高城市人口比重,更要提高城市综合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城市化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节约包括土地在内的多种资源等角度,都可以充分论证加速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必要性。本文要分析的不是“要不要城市化?”而是“制约城市化的几个主要的制度因素”──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落后的“城市”观念,从而认为:中国农村城市化需要重大的制度创新。 一、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人口和资源的流动和相对集聚,从而阻碍“城市化” 尽管人口集聚不等于城市化,但是城市必然有人口及其他资源的相对集聚。集聚的前提是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不仅要促使农村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更为核心的是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有序转移。当今,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不完全性、非正规性,甚至各种"流于形式"等问题,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管理的难度,还阻碍了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良性循环机制的构建。因此,以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重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滞后与否是相对与其自身的工业化程度而言的,这一滞后的程度,不能用“国外城市化水平-本国城市化水平”法测定。直接用本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数去表示城市化的滞后程度,则意味将整个农村不存在非农产业人口,视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适应状态,这显然也是不恰当的。再加现行城乡人口统计口径方面的原因,需要专门探讨测算城市化滞后程度的方法。笔者利用工业化程度、城市就业人数、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等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匡算出:2000年中国城市化的滞后程度为11.95%;并匡算出当年的城市化缺口为:劳动力人数8501万、人口数1.29亿。  相似文献   

11.
阳少华 《当代经济》2014,(24):86-87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道路.人口出生具有先赋性和代际传递性,通过发展高等教育釜底抽薪式的转移农村人口是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最有成效的路径之一.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功能及激励机制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库兹涅茨将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即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将城市化定义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总体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历史过程,它不仅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还包括产业的不断聚集,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不断优化。城市化水平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本文也采用这一统计口径。  相似文献   

13.
一、小城镇发展模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适宜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不仅决定城市化自身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更能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巨大推动力,城市化进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大小,是衡量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否成功的标准。根据对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我们认为,“九五”期间,河北省选择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带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就地转移”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未能有效提高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未能对河北省经济运行发挥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与工业化相对的,工业化以城市化为依托,而城市化又以工业化为提高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面临21世纪的新形势,东、中、西部地区都应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积极探索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径,既要继续推进人口转移的城市化,又要推进结构转换的城市化。当前,我国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城市化。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存信 《技术经济》2001,20(9):16-18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明确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必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二不可分割。城市化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经济结构现代化的标志,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对我国乡—城人口转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鸿艺 《经济师》2005,(10):33-34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是关于发展中国家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模型。乡—城人口转移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复杂难题。文章借鉴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分析的理论观点,对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对社会压力的矛盾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化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实现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业人口合理转移,推进城市化有序健康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是吉林省解决城市化水平虚高和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重点地区。在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城镇群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推进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空间战略,构建了"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级体系、"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经济区体系城市化空间组织系统,以引导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佳 《经济视角》2010,(4):10-12
以往以人口指标来测度某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只是从人口方面反映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综合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法和灰色关联度衡量法,本文对北京市1978-2008年综合城市化水平及人口城市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1年来北京市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高于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所要求的程度,北京市城市文明和人口城市化两者之间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市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有集聚扩散性、不平衡性和与工业化的互动性等基本规律,城市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上海郊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以城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以往以人口指标来测度某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只是从人口方面反映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综合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法和灰色关联度衡量法,本文对北京市1978-2008年综合城市化水平及人口城市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1年来北京市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高于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所要求的程度,北京市城市文明和人口城市化两者之间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