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所有制壁垒。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存在着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红线"的所有制壁垒。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存在着改革思维和改革战略壁垒,打破垄断要靠推进整体性改革。我国现阶段的垄断带有转轨经济的基本特征,企图通过某种单一的手段(如法律的)解决垄断问题是不可能的,只有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和改革的手段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的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所有制壁垒。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存在着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红线”的所有制壁垒。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存在着改革思维和改革战略壁垒,打破垄断要靠推进整体性改革。我国现阶段的垄断带有转轨经济的基本特征,企图通过某种单一的手段(如法律的)解决垄断问题是不可能的,只有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和改革的手段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的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国际背景、进程和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引入竞争机制是垄断行业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介绍了发生于世界范围内的垄断行业改革的技术经济背景,阐述了国外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五种模式和路径,在此基础上介绍中国主要垄断行业改革的进程和竞争状况,最后指出了中国垄断行业的竞争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转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转轨目的的实现过程中,所有制改革是基础,市场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所有制改革和合理的国民经济总体所有制结构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性激励。"北京共识"提出,对于转轨国家而言,不仅要解决体制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转轨中的路径选择对两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转轨实践模式研究的突破,必须以转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创新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所有制改革初期的动力来源于“稳定”和“发展”两大诉求,并在“扶助型政府”的领导下选择了先增量改革、后存量改革的改革路径。目前,中国国有经济的高利润主要来源于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且其生产效率仍然低于非国有经济。政府的不恰当干预造成国有经济在某些行业的过高垄断,进而导致市场竞争的扭曲和的国民经济的损失。因此,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转轨历程还未终结,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即弱化和消除国有经济在所有非自然垄断及战略性行业的垄断。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重点在存量调整,必须解决改革中既得利益者的权力寻租问题。但是,目前中国深化所有制改革的动力不足,应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来凝聚经济体制改革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自然垄断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以有效竞争为导向改革现行的自然垄断行业,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浙江财经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联合举办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与反垄断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5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与反垄断二、参考选题1.垄断行业改革、反垄断与规制改革的关系研究2.国外垄断行业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3.垄断行业改革的产权与治理模式研究、垄断行业改革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着重讨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选择。研究发现:(1)在古诺产量竞争或者斯塔克伯格领导者-跟随者产量竞争情形下,管理层持股(MBO)比员工持股(ESOP)更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当并购效率较高时,国有企业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相比MBO和ESOP这两种方式更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2)在伯川德价格竞争情形下,当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占比界于0~06,或者界于068~1时,采取MBO方式比ESOP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当国有股占比界于06~068时,则应该鼓励以ESOP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但是,不管国有股占比和并购效率如何,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9.
自然垄断行业中往往掺杂行政垄断,《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一般给予豁免,但是对行政垄断却予以限制。因此,界定自然垄断行业的行政垄断相当重要。不当的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是自然垄断行业中行政垄断的主要原因;行政垄断造成较高的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结构,造成实际利润向职工收入的转移及巨大的效率损失,相关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是基于合理垄断及政府规制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也就披上了国家垄断的外衣。虽然自然垄断行业负有着功能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自然垄断行业逐渐凸显出了违背竞争甚至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的现象,因此在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政策也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文章以价值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加以分析,希望能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完善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垄断行业先后进行了两轮改革。时至今日,电信、电力、民航、铁路和邮政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以引入和强化竞争为主题的变革。客观地评价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现状,总结主要经验,正视垄断行业改革面临的现实矛盾,对推进垄断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十分必要与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就业流动视角出发,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分析范式,考察了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发现行业间存在非对称的就业流动,影响国有垄断行业就业流动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体制性特征,且其与其他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明显,表明该行业与其他部门存在明显的市场分割特征;而对于非国有垄断行业来说,非经济性因素对其影响非常有限,虽然该行业和竞争行业间仍存在工资差距,但并不足以证明其与竞争行业存在市场分割。竞争行业内部同样存在收入差距,影响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间流动的因素体现出市场性和体制性混合但偏向市场竞争的特征,表明市场化的改革推动了竞争行业走向公平竞争,但是福利待遇等非工资性收入差距仍是改革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自然垄断行业中的规制与竞争引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垄断产业中放松规制、引入竞争、产权私有已成为各国市场化改革的主导趋势,自然垄断产业多属于服务性行业,其生产过程同时就是用户的消费过程,因此改革必须慎重,必须保持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和产能分配不能变动太大,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必须维护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思想不断变迁。改革的第一阶段,要求是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改革的第二阶段,是学习农村承包制经验,推行企业承包制。在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改革的第三阶段是全面的股份制改革。目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混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非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只有公营企业。用公营企业充当国有企业,混淆公营与公有,以取消国有企业的存在,这对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是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明确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并明确地将目前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制度演化为规范的具有国家一般性质要求的公营企业,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建设现代规范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界定了自然垄断行业的概念,阐述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产权、行政化监管、国有企业深层次原因、信息不对称、政府规制利益冲突及法律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规制主体、规制机构、规制方式、规制制度等方面指出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基础上,明确指出企业在引入外部资源时应具体评估的五大要素,并给出了实现混合所有制的五种路径及各自的利弊。  相似文献   

17.
自然垄断的边界对政府规制政策有重要影响。随着规制理论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之间的替代竞争,自然垄断的边界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结构变迁动力转换以及国有企业影响市场发展的角度阐释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同时以市场化的逻辑为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个可能性的解释。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边际效应分别在市场化指数为3.61和12.12时出现向下的拐点;产业结构变迁动力转换临界时间点的选择是国有企业与市场,或者说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上的总体效应综合权衡的结果;在市场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产业结构变迁主导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影响市场的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直接原因。而从企业治理结构、资产管理方式以及行业准入等方面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市场化水平上的可行性,则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结构变迁动力转换以及国有企业影响市场发展的角度阐释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同时以市场化的逻辑为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个可能性的解释。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边际效应分别在市场化指数为3.61和12.12时出现向下的拐点;产业结构变迁动力转换临界时间点的选择是国有企业与市场,或者说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上的总体效应综合权衡的结果;在市场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产业结构变迁主导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影响市场的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直接原因。而从企业治理结构、资产管理方式以及行业准入等方面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市场化水平上的可行性,则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