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方金融》2006,(12):1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务院近期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之时,这标志着WTO过渡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对世界全面开放。《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开启了金融全面开放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兑现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做出的5年开放国内银行业的承诺。本文将对全面入世后外资银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自此,我国全面兑现入世承诺,向外资银行开放了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取消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对象限制,在承诺和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实行国民待遇。在这种全面开放的格局下,一方面外资银行正以各种形式大举涌入我国,其国际性、投机性、创新性和交易技术复杂性的经营特点,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4.
徐义国 《银行家》2006,(12):39-41
日前,中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将如期兑现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承诺。《条例》的颁布使得关于中国银行业开放问题及中外资银行竞争的讨论更趋白热化,倚仗本土地利的中资银行与秉承先天优势的外资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孰胜孰负,一时间成为业界和热心人士关注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公布实施.它是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也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迈出重大的一步.尽管《条例》实施从长期看将对中国银行业及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从短期看,它对国内银行业的冲击及对国内居民生活影响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6.
张炜 《银行家》2007,(3):108-110
为全面履行我国入世承诺,加强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促进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国务院第155次常务会议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随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条例》的原则性规定进行了细化和解释。《条例》和《实施细则》自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国务院  相似文献   

7.
韩龙 《中国金融》2006,(24):26-26,28
对外资银行的法人导向及其异议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我国在2006年12月11日前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并实行崮民待遇。为此,国务院于2006年11月11日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已于12月11日起施行。《条例》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对外资银行实行法人导向,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1日为中国即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纪念日。从这一天开始,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已经向外资全面打开了大门.标志着中国在逐步开放金融领域的过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条例》对在中国运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的设立与登记以及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使中、外资银行真正“短兵相接”的时代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姚东 《中国金融家》2015,(1):112-113
日前,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再次提速。国务院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主要体现在降低外资银行在华设立门槛、放松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人民币业务限制等方面,显示了中国正积极放松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对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再次升级。初衷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银行市场以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要在人民币业务领域对中资银行形成竞争威胁,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为配合国务院2006年11月1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银监会于2006年11月24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将和《条例》同时于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细则》共六章,134条,分为总则、设立与登记、业务范围、任职资格管理、监督管理、终止与清算六个部分。《细则》全面体现了履行世贸承诺,取消非审慎性规定,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的原则。此外,《细则》明确了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需要外资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截至2008年12月,已有包括汇丰、渣打、花旗、东亚、星展、恒生、日本瑞穗实业、永亨、德意志银行在内的20余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成立了法人银行。2006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并于12月11日起施行。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从该日起向外资银行开放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功爽  黄红辉 《海南金融》2009,(1):71-74,85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在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已经一年多的历程中,金融界此前探讨过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已经被现实验证,但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进一步审视并深入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乃至监管层将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资银行及金融监管层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COSO控制论原理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平 《金融纵横》2007,(5):58-59,4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中国将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目前,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已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相比较而言,外资银行在资金实力、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新华社2006年11月25日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的规定,中国将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我国将在2006年12月11日前向外资银行开放对我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已于2006年11月11日颁布,与《巴塞尔核心原则》相比,其中关于外资银行准人的相关规定还有待完善。研究探讨《新条例》存在的不足,对于完善我国外资银行准入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颁布银行业全面开放 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2006年12月11日正式生效).<条例>对在中国运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的设立、登记和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7.
周芳 《西安金融》2007,(4):37-38
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将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状况及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在这种形势和影响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即将全面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全部承诺前夕,外资银行已是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国市场上大干一场,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修改,对这些银行似乎是当头一捧,引起了部分外资银行的反对和抵制。在不违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的前提下,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在确保中国金融业稳定的基础上,为中外商业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中国的老百姓享受到优质、可靠的金融服务,是我们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慎重思考、回答和应对的问题。《条例》修订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总行在中国境内…  相似文献   

19.
周怡佳 《中国外资》2010,(20):46-4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我国加入WTO,200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外资银行通过增设分支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等手段在国内市场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讯速递     
《金融博览》2006,(12):14-14
国务院公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478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条例》分7章73条,分别是总则、设立与登记、业务范围、监督管理、终止与清算、法律责任、附则。《条例》将自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