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王某(女)为某公司职员。该公司为独立核算单位,驻址位于某县级城市,主管部门为某集团总公司,驻址位于某省会城市。2002年7月1日,王某与该公司签订了到2003年7月1日的劳动合同。2003年5月王某计划内怀孕。2003年6月1日公司通知全体员工,公司因经营问题将于2003年7月1日注销,公司将提前解除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案例]王某于1998年到某企业上班,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003年4月,因所在企业效益不佳,王某便跳槽到另一单位上班。2005年12月,王某申诉至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原企业返还其在岗期间被扣工资3000元。王某在原企业上班期间,企业因其是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为防止王某随意跳槽,在2001年,将其部分工资扣留,作为“上岗保证金”,总计扣下3000元。2003年4月,王某口头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未得到领导同意,便一走了之。时隔2年多,王某再要求原企业退还所扣工资。仲裁委经审理后认为,王某的仲裁请求已明显超过申诉时效,不能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3.
【案情】张先生于2002年6月23日到某软件公司工作,公司直到2008年1月才与张先生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自2008年1月1目至2009年12月31日,月薪1526元。工作期间软件公司一直没有为张先生缴纳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4.
案情 2002年9月2日,王某从顺兴工贸公司(涉案单位为化名)购买两轮摩托车1辆,车价款8500元。王某购车后,领取了车辆牌照,办理了车辆相关手续。该车合格证标注:型号为LK150T,出厂日期为2002年7月28日,还标注有发动机号与车架号。王某购车后将该车交由其弟管理使用。2003年1月,顺兴公司接到王某所购摩托车的生产厂家的书面通知,称其公司于2002年,在生产过程中误将一批LK150T型摩托车的发动机型号打错,造成发动机误装,要求顺兴公司通知客户更换发动机。但王某与其弟均未  相似文献   

5.
案例魏某,男,出生于1949年4月10日,2009年7月1日到A公司从事门卫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魏某在进入A公司工作前在家务农,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未享受基本养老金。2013年4月8日,A公司以魏某违反公司规定为由辞退了魏某。魏某不服A公司的辞退决定,2013年5月14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向其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拖欠工资及辞退后的经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2007,(22):73-74
案情简介 王某之前就职于A公司,2005年9月8日提出辞职,同年9月19日经公司批准后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2006年5月,王某从A公司两位原副总经理(二人在2005年8月份先于王某离职)处得知,公司支付了他们2005年度的年终奖,然而却从未通知王某领取年终奖.王某认为,2005年1月至9月在A公司工作期间及离职后,公司都从未告知自己没有该年度的年终奖,既然其他两位先于自己离开公司的员工都有年终奖,那自己也应该有,遂于2006年5月20日向公司申请,但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 2004年5月,王某与北京某外商投资企业签订了一份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月薪10000元.并约定如果王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每提前一年,缴纳违约金10000元.同时约定,王某的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为3000元.2006年5月,王某获得某猎头公司提供的月薪15000元的工作机会.猎头公司建议王某以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辞职,这样就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经考虑,王某于2006年6月1日以企业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了辞职申请.一个月后,王某收到了原单位起诉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应诉通知书.  相似文献   

8.
案情:顾某,参加了某大型商业企业的招聘,经层层选拔,最后胜出。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某通知顾某于2002年9月17日上班,同时告之,工资为4000,前三个月为试用期,试用工资为正常工资的60%,即2400元,试用期满后发全部工资。顾某上班后,公司没有与其签订合同,顾某因其工作较忙,也未催促公司。 2003年3月22日,顾某被告知,公司领导认为其不能胜任工作,因此决定将其辞退。第二天,人事部门又找到顾某,告之经举报查证,其简历中一些重要内容不实,让其交接工作并办理离职手续。顾某要求得到正式的书面辞退通知,人事部门说没有。2003年4月8日,顾某收到一纸公司4月7日做出的《关于不予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吴某于2007年7月4日受聘于某物业公司,担任小区车管员一职,月工资9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物业公司也没有为其办理社会保险。2008年5月28日,因吴某擅自离岗,导致小区车辆丢失,引起业主不满,给物业公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5月31日,物业公司以吴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予以辞退,并于当日办  相似文献   

10.
王某,男,47岁,1975年在烟台某机械厂(以下简称机械厂)参加工作,自1993年12月30日起,王某开始与机械厂签订劳动合同,双方签订的最后一期劳动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王某在机械厂上班工作至1998年3月,后被安排待岗,工资发至1998年3月。此后,王某多次到机械厂要求上班,机械厂前任厂长曾答应将来企业有岗位时给王某安排工作,此承诺一直未兑现。待岗期间,  相似文献   

11.
六、广西桂林:四年加班费索赔案 案情简介: 原告邓小雄于2001年11月5日进入桂林某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工作,担任协管员,未签订劳动合同,月工资为450元,后调整为500元.在工作期间,原告基本上没有享受过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其中只有两年实行过每周休息一天的制度).2006年2月20日,公司以多次在夜班睡觉为由将邓小雄辞退.邓小雄被辞退后,于2006年3月27日向桂林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他工作期间(4年多)所有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的加班费共17 175元.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于2006年5月31日做出裁决,认为原告的请求超过了60日的申诉时效,只裁决公司支付原告被辞退前2个月的加班费及其25%的经济补偿金共计1105.4元.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15日,某公司职工王某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公司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主张依法支付其二倍工资。王某自称2006年到公司工作,公司不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与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2月将其解雇。公司应当另行支付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一倍的工资。公司答辩称,当时由于双方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3.
案例2009年12月28日,王某与甲公司签订了2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岗位为研发部经理,同时约定王某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1年以内不得在原工作区域内从事相同性质的工作,甲公司每月向王某支付6000元竞业限制补偿金。2011年12月,双方合同期满终止了劳动关系。甲公司在2012年1月向王某支付了6000元竞业限制补偿金后未再继续支付。2012年6月,王某就此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支付2012年2-5月的竞业限制补偿金18000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王某将自己一辆旧捷达轿车卖给了李某,双方签订合同后,货款两清。王某又将该车所有的证明手续交给了李某,但李某一直未去办理过户手续,王某也未催促此事。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职工王某于2009年12月到江苏某公司上班,双方订有书面劳动合同,期限为2009年12月10日至2011年12月9日,公司未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2010年12月3日下午,王某在上班时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左胸6、7、8肋骨骨折。2011年3月17日,王某经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后又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劳动能力障碍程  相似文献   

16.
案例王某在某服装公司任案工。因经常腰痛,王某于2004年6月27日找生产科长请了5天假回家休养。休完5天假后,王某未申请续假,而是继续在家养病。2004年8月13日,王某收到了公司因其旷工决定对其予以除名的处理决定。王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中请仲裁,要求撤销单位的处理决定,并由单位为其补缴养老金。仲裁庭经审理查实,王某于1999年12月到该服装公司工作。在此期间,单位一直未给缴纳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王某系某事业单位清洁工,单位与其签订的用工协议约定,王某的月工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王某自2003年6月进入该单位工作至2008年2月,单位一直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2月18日,王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3项的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其经济补偿金、补办社会保险等。王某认为其每月领取的报酬都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补缴社会保险费个人比例部分应当由单位承担。案件审理后,劳动争议仲裁委认为最低工资中包含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个人承担部分应由职工个人承担而不能由企业支付。  相似文献   

18.
案情回顾王某为某市服饰有限公司缝纫女工,公司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实行多劳多得,但王某对公司的工作条件并不满意。王某在公司上班期间,找到一家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床上用品厂后,便要求公司结算被拖欠的4个多月工资。公司以王某未按公司规章制度提前2个月提出辞职而拒付工资。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10月,王某等三人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经仲裁委开庭审理查明,2000年1月,某公司招用了王某等三名职工,双方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5月,在人社部门的督促下,该公司决定为全体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但包括王某三人在内的20余名职工分别向公司作出书面承诺:本人自愿不参加社会保险,责任自负。根据查明的事实,仲裁员依法对当事人释明法律、法规,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公司支付三人3万元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2006,(6):67-68
案情简介 霍某拥有北京城镇居民户口,2003年2月应聘到某超市公司做临时工,负责理货工作,月薪500元.2003年12月,该超市认为霍某工作不勤快,不能符合公司的要求,于是口头辞退了霍某.霍某要求超市公司支付其补偿金,并补缴养老保险.该超市公司认为,霍某当时是按照临时工招聘的非正式员工,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不同意其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