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梳理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以安徽省汽车产业集聚为例,对安徽省产业集聚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对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对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倩 《东方企业文化》2012,(17):252-253
本文研究了我国制造业集聚度及其变动趋势,重点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集聚度的影响。利用Krugman空间基尼指数测算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分析发现2000—2010年我国制造业20个行业的集聚度呈上升趋势,产业集聚十分明显。此外,实证结果表明地方保护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负效应,行业规模经济、行业外部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集聚有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方法:从产业空间分布的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空间相关程度整体不高,协同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反馈机制;知识溢出、技术创新与层级分工程度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有正向的影响。研究创新:构建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协同集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价值:提高协同集聚跨区域合作能力和渗透力以缓解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发展质量视角,以我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物流产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区域物流产业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变化,并利用Moran's I指数模型对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观测年份内,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呈波动上升状态,但地区间效率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格局;Malmquist指数表现出升降相继、涨落相连的特征,且该指数主要受技术进步影响;Moran's I指数验证了我国物流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模式主要为H-H型、L-L型,形成了“高—低”集聚的显著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对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引起可达性变化,再引起集聚租金变化,进而引起城市经济与空间集聚的变化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DID估计模型,分别以第三产业区位熵等4个指标作为集聚经济指数,计量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集聚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集聚经济的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高速铁路促进经济更向西部地区集聚,有益于我国经济趋向于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1):127-134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思想,通过突变级数法测算区域技术引进综合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综合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在我国省域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动态跃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区域技术引进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并形成了不同的集聚区域;区域技术引进高值集聚区一般也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高值集聚区。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技术引进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情况,得出技术引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沿海省市制造业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借助产业空间集中程度(SP指数)和绝对集中度(CRn)两项指标,计算1998-2006制造业内部28个行业变化趋势,尝试对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状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的集中趋势仍是主流,绝大部分行业呈集聚加强趋势,而在区域空间方面出现集聚和衰退两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1997年~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数据,计算了分行业的EG指数和Moran指数,以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特性。研究发现:其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高度集聚,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的高技术行业分别为中、低度集聚,这种行业差异主要由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市场进入壁垒综合导致;其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布局为负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的集聚经济效应尚未明显地向外围地区扩散,其它高技术行业布局均为正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彼此邻近的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9.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为上海现代物流业、航运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研究以北外滩13栋楼宇541家企业为样本,基于Arc GIS10.2分析平台,运用复杂网络、空间GINI系数、HHI指数、E-G指数、点度中心度对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内企业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的分布模式,已形成航运服务生态圈,高度集聚了效率型、影响力和高技能劳动类型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现代管理科学》2010,(11):82-83,109
文章采用贸易竞争指数来分析了1989年~2008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同时以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研究发现:需求条件和生产要素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比较明显,而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对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不显著。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面板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省际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并探讨二者与制造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具有倒N型关系,城市化对制造业集聚的拥挤效用比促进作用会更早地出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N型关系;银行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与信息化对制造业集聚均具有显著作用;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霍露萍  张强 《企业经济》2020,(1):99-107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中国18个地区的省际数据,使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并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布情况以及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的集聚为主;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以传统的低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中西部地区集聚趋势尚不明显。基于此,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特点并采取不同的产业策略以促进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从而提升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引入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格鲁贝尔一劳埃德指数(GL指数)结合汽车贸易数据,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现状,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以衡量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对基于产品差异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外贸竞争力的关系分析。最后给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和外贸竞争力提升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进的人类发展指数计算方法,构建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聚类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对省会城市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呈增长趋势,2010年以来超过50%的城市跨入中等发展水平行列。不同城市间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的时序特征。从空间分布格局看,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优于中西部城市。另外,我国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局部具有高水平区域集聚、低水平区域集聚的特征,部分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张鑫 《价值工程》2019,38(19):92-95
根据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工业新型绿色发展理念,选取长三角地区2004-2016年物流业集聚和工业污染排放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反距离平方"空间权重矩阵。根据Moran指数揭示长三角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空间集聚情况和空间格局,并对比不同时期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考察物流业集聚对工业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长三角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集聚水平有增高趋势。物流业集聚水平降低了工业的废气排放,对于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武文光 《企业经济》2015,(4):140-144
文章构建了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因素的动态面板模型,并结合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全国以及六大区域视角,对我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由于不同区域汽车产业协同集聚状况不一样,所以影响各大区域的主要因素也不同。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协同集聚受区域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中部地区的协同集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西南地区的路径依赖性最强强,且受政策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资本流动因素的影响程度明显要大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与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产业有关数据,在一个关税升级体系下垄断竞争产业发展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校准法进行了初步的经验研究。与以往汽车产业贸易政策基于寡占市场结构的经验研究不同,本文试图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考察关税升级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研究表明,集合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数据后,汽车产业具有集聚发展的倾向,而我国目前较高程度的关税升级体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汽车产业实现大发展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庆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汽车产业虽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是产业集聚尚未形成,汽车产业基础薄弱。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大庆市汽车配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