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数理模型为基础,将社会资本、产业集聚度置于投资区位选择的分析框架中,同时检验社会规范、信任和社会网络3个细分社会资本维度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海外企业倾向于选择社会资本丰裕、产业集聚度高的东盟国家投资,社会资本和产业集聚两者相互促进,对区位决策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东盟国家社会信任水平以及华人华侨网络对海外企业投资区位选择有正向影响。基于此,应充分了解东盟国家华人华侨网络,利用孔子学院“汉语+”项目提高东盟国家人力资源水平,加强东盟国家跨境经济园区建设,以帮助中国企业做出恰当的投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2.
农村多维贫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6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运用A-F 测度方法对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分解,着重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收入、农户家庭住房、生活燃料、受教育年限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贫困发生率较高;财产性收入、受教育年限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最大,在农户脱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农户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显著,而且在高维贫困上的减贫效应更大,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村级特征等也都对多维贫困产生影响。因此,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贯彻落实“互联网+”扶贫政策,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农户的“能力贫困”问题,有助于实现贫困户脱贫及脱贫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运用PPP模式,对扶贫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精准扶贫重在保持扶贫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发掘和利用地方优势资源,以开发减贫PPP项目。在政府、社会资本和贫困群体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合作平台,有利于扩大政府力量的有限性,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调动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成为社会资本选择贫困地区开发项目,是参与扶贫建设的焦点,也是精准扶贫PPP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贫困是一个多维度、主观和客观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致贫因素的结构是减贫的关键,农村减贫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措施,其中的关键在于贫困户和贫困成因的双重瞄准机制上。文章设计一种网格化管理的精准扶贫模式,将贫困农户按照致贫因素和地理分布,建构贫困分布网络,实施网络化管理,并利用网络化的动态管理,针对属于不同贫困网格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率,降低扶贫成本。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四川省9县市入户调查微观数据,从精准扶贫视角实证研究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反贫困福利效应,研究表明30%低收入农户由于陷入"贫困陷阱",福利效应不显著,而70%高收入农户能够利用农业保险平滑消费,极大提高社会的福利效应。最后,从政府精准补贴、实现自主造血,开发特色农险、提高精准覆盖,普及农保政策、提高农户意识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有效促进农保扶贫。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森林碳汇项目时间的深入,项目实施区域农户在森林碳汇项目实施、持续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农户对实施森林碳汇项目开发的价值评判决定其行为态度,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双赢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借鉴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了农户森林碳汇扶贫效应感知价值理论模型,基于典型民族地区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对森林碳汇项目开发扶贫效应感知价值与其支持项目后期运营意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规模造林再造林项目开发取得较为明显的扶贫效应,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2)农户对森林碳汇扶贫开发利大于弊的赞成率为72.56%,农户愿意支持森林碳汇项目后期运营的赞成率为69.82%,利大于弊的感知价值对农户支持项目后期运营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3)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直接影响森林碳汇扶贫效应感知价值。其中,感知利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感知经济利益 > 感知社会利益 > 感知生态利益,农户对触及自身切身利益的森林碳汇扶贫开发经济利益感知最高,尤其是对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外来投资引入的最为敏感。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感知情境风险 > 感知心理风险 > 感知经济风险,鉴于长期、大面积的林业生态建设衍生负面影响日趋扩大和农户对近期、客观风险感知的敏感性使得农户对情景风险的感知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采用贫困家庭的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的五个维度探讨累积效应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这五个维度中,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网络规模、信任及其参与公共事务对家庭福利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研究发现,对贫困家庭而言,社会资本的收入补偿效应很大。因此,在政策设计上,应提升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累积程度,从而提高贫困家庭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精准扶贫相关制度,分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创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创新农民创业的新思路,培育网络新型职业农民;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帮助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9.
汪三贵 《发展》2016,(1):6-6
为了抵销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下降,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政策价值文化输入传播为主导,从关注解决扶贫资源配置、扶贫主体行动、精准扶贫效果三个维度,透视精准扶贫清单信息数字化传播的治理效应这一关键节点,是青海藏区稳定发展中搞好精准扶贫问题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坤阳 《特区经济》2009,(9):303-304
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结构中,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的资源,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形式,而社区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社会规范、信任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对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社区中的社会资本严重缺失,因此,要实现社区发展,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在社区中恢复和重建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2.
何蓉 《理论观察》2013,(11):80-82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但在全国贫困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高,且有集中的趋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已经成为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主要区域,也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贫困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自然环境、国家政策对农户贫困有重要影响.因此,减贫工作也必须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扶贫方式、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帮助贫困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也是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帮助贫困人口树立信心、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精准扶贫背景下针对当地各种情况提出的特色产业扶贫,是保障农户能够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吕梁市L县为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绿色扶贫计划支持下的新疆和田地区红柳大芸种植项目,具有开辟沙漠新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农户减贫、储备和保护耕地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探索了一条"以绿养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项目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如农户、企业、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协会与政府,在红柳大芸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形成了不同的开发模式和利益机制。荒漠化地区绿色扶贫项目,潜存着土地问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也受新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考验,应通过产业模式调整和政策创新,提升绿色扶贫项目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特色扶贫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林毅夫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国际减贫事业中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实践中,中国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开发扶贫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区域28个乡镇581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支出透明度、农户对其他村民的信任程度、周围农户参与情况、被访者年龄是影响农户参与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因素;信任和社会参与网络是农村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产业扶贫是实现持续减贫和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1949—2020年,我国产业扶贫政策主要经历了生产自救式产业扶贫、基础设施与种养加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扶贫、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和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在这过程中,扶贫受益对象、重点扶持产业、产业扶贫手段、扶贫资金使用、产业运作机制等方面均呈现出日益精准化的演进特征。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政策包容性和精准性,适度扩大受益群体,增强要素赋能效应,优化产业链主体能力和产业带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德欣 《黑河学刊》2010,(5):7-8,26
社会资本是一个多元性的概念,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涉及到治理的有关问题。社会资本和治理理论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治理的三个维度就内在地体现着社会资本的有关理论,而社会资本理论在信任机制、社会规范和参与机制等方面又为治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根基。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是一种蕴含在社会关系中的隐性资源,社会资本理论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范式和分析视角。以公民参与网络、信任、互惠规范为特征的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湖北民族地区以传统农业为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生产和经营活动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社会资本呈现缺失状态,应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发掘与重构社会资本,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