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重庆市景观格局脆弱性评价模型,本研究结合空间自相关Moran’sⅠ指数分析重庆市2015年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探讨影响脆弱性强弱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低度脆弱区占比超过全市面积的50%,景观脆弱性整体较低;Moran's Ⅰ值为0.28,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分布具有相关性,呈现聚集状态;较高及以上脆弱区主要集聚在人类活动较活跃、各类景观交错分布的地区,低脆弱区主要分布于各类景观较连续分布、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景观脆弱性与各影响因子间的灰色关联度值均在中度及以上,景观脆弱区空间分布与景观空间分布状况、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开展长时序遥感生态监测对保护和修复湿地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开展了丹江口水库湿地近20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以期为丹江口水库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及区域资源的优化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度较高,草地和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景观动态度最高;1999-2017年,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均较高且沿水域方向有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已成为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江苏科技信息》2019,(36):46-48
文章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测定,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得出了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CdHgAsCuPbCrZn。总体上句容河、溧水河和秦淮河区域表现为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程度,而外秦淮河区域表现为重度甚至严重的生态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以来,因城市扩展、土地利用的改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所以,发展中小城市,就成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景观生态重建理论为基础,探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包括景观格局分析理论、景观指数的选择、景观生态系统问题诊断和景观格局的优化等,综述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处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全省“三屏四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全县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类沙漠及荒漠化面积占89.8%,绿洲面积仅占10.2%,由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是县境内唯一的地表水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游来水量锐减,至2005年仅为0.61亿方,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县域经济之兴与水利发展息息相关.民勤的生态保护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全局,对河西走廊生态治理与保护,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武威平原区水资源与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模拟吕胜利,宋秉芳,王建武,曲玮一、严峻的生态和社会现实问题甘肃河西走廊的三大水系中,石羊河流域用水矛盾比较突出。在石羊河流域中,武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出现了十分严峻的生态...  相似文献   

7.
王维凤  杨岩德 《发展》2012,(3):90-90
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深入实施,民勤盆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速,生态修复条件有所改善,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现。为了确保绿洲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巩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成果,维系绿洲永续生存,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民勤水利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但部分因素依然制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持续提升。分析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关联性,可为广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单位面积当量因子法、生态风险核算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核算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减起伏,从2000年的25 240.2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 251.56亿元,总体增幅为0.05%。生态风险等级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区域面积表现出增减起伏的走向。从数量相关性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空间相关性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呈显著的负相关。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呈负相关,二者的结合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生态系统修复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黄九渊 《开放导报》2001,(11):37-38
所谓“流域生态经济”,指的是从保护和优化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出发,依照地理区域的自然属性和大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道法自然”的原则,以江河湖海区域为一生态经济区域单元,对江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动态协调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建设。以实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生态明,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安海军 《北方经济》2009,(22):85-86
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生态恢复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不足。目前石羊河流域生态恢复主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远不能满足生态恢复的资金需求。创新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社会、政府、企业等融资,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促进生态恢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采用景观格局分析、ARCGIS空间分析,科学测算农用地整治潜力大小和难易程度,合理确定武山县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及优先次序。结果表明,武山县耕地平均斑块面积16.61hm~2,斑块密度12.73个·hm~(-2),边缘密度242.43m·hm~(-)2,面积加权形状指数10.28,分离度指数5.46,聚集度97.14。全县新增耕地数量潜力2 121hm~2,质量潜力4 811.62万kg,生态潜力8 510.13万元。按整治优先顺序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序,分别占22.54%、47.11%和30.35%。近期整治区,耕地细碎化程度高,建议通过土地平整、合并零星地块方式降低细碎度。中远期整治区土壤质地较好,耕地景观状态相对稳定,土地整治项目较多,适宜兴修梯田及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研究结果从景观格局角度弥补了农用地整治优先排序的不足,明确了优先开展整治的区域和方向,以期为生态型土地整治推进和区域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程乐 《理论观察》2023,(10):72-75
东亚生态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立体的多维体系,文章从东亚区域构建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出发,对东亚共同体合作策略进行了探究,探讨以构建东亚生态文化认同为内核的深度务实合作向度,构建东亚区域生态命运共同体新模式以及以东亚生态城市共同体为载体的东亚生态文明共同体建设路径。东亚区域生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价值在于可以为东亚新型国家关系的构建和东亚和平合作指明新的方向,同时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区域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新华社一份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国内动态清样》上批示:“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应提上议程。当务之急是建立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大力实施节水工程,有效的控制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相似文献   

14.
景观生态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该学科以综合性、区域性、交叉性为特点。中国景观生态学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渐走上国际舞台。早期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偏重景观格局表象分析,之后逐渐转向机理性研究,景观格局和经过过程的耦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景观格局与过程耦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验观测法和模型模拟法。在不同尺度下进行实验观测,建立新的景观格局指数,开发新的景观过程模型成为研究的焦点和难点。近年来在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景观生态学研究形成了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多功能服务价值权衡等新的前沿领域,文章认为生态系统多功能服务价值权衡研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高平  刘鹏飞 《发展》2013,(2):22-24
民勤县取“俗朴风醇,人民勤劳”之意,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i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丽大沙漠包围。县域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94%,总人口27.43万人,有耕地100多万亩。近年来,全县以实施石羊河流域治理为主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三大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必然的,但如何在这必然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地方文化的负面影响?我们依然需要更多地学习可持续景观管理的经验。——郑寒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郑寒近几年一直在做云南大理的研究。她指导学生完成了对大理环洱海区域的景观生态分析——《近二十年来环洱海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并记录了大理洱海边一个小村庄,因旅游发展而引起的聚落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开展流域尺度的碳平衡计量分析对促进区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核算2000—2017年汾河流域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与碳吸收生态承载系数,进行碳平衡分区。结果表明:流域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格局,流域碳吸收强度与此相反;汾河流域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与碳吸收生态承载系数总体上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汾河流域碳平衡整体上呈现出中间差、南北两侧好的空间格局,汾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整体良好,为汾河流域主要的碳汇功能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县市,碳平衡普遍较差;经济发展较弱的县市,碳平衡普遍较好,汾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开发需求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条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体系构想.并结合合肥西湖新城实例,从生态适宜性、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植被水体、景观工程五方面具体建立分析模型和规划措施,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控制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达到维育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环境失衡的目的.最后为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的未来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翁毅  杜家元 《珠江经济》2006,(12):21-29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将其作为三角洲景观格局协调共效或失调失衡的典型实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地貌格局作为基质,以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陆缘及其人造景观、文化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概括并探究人为因素在旅游景观演变中的作用。通过辨析人为因素对不同旅游景观干扰与重建的正、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人类活动驱动力是珠江三角洲旅游景观演变的主要“力源”,并依据旅游景观演变的趋势,提出近期需要关注的课题和相应的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开发需求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条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体系构想。并结合合肥西湖新城实例,从生态适宜性、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植被水体、景观工程五方面具体建立分析模型和规划措施,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控制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达到维育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环境失衡的目的。最后为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的未来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