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落文化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类社会实践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乡村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社会中,村落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功能支持着乡村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并以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尤其是在工业化、现代化大力推进的过程中,村落文化日益走向衰落.笔者认为,与它一起衰落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共存的方式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2.
产业融合视域下江西罗霄山区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萍 《科技和产业》2021,21(5):235-238
江西罗霄山片区内分布着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明显.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区域产业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日益改善.在产业融合视域下,传统村落要以旅游产业为引领,以区域特色产业为主导,以创意产业为补充,文旅农商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日渐兴盛,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传统村落旅游项目作为一种新兴方向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捧。传统村落旅游的开发是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经济价值的结合。而在传统村落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开发的过程中却产生利益分配、保护和开发等各方面问题。文章通过将利益主体研究作为廉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在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思路下,探讨该如何建立一致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便加强各主体的协作,实现传统村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村落面临衰退、消逝等现实问题背景下,基于文化遗产评价视角,以丽江11个国家级纳西族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5个方面共19个具有文化遗产价值导向的丽江纳西族传统村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样本村落进行实证和分类,划分出传承型、潜力型、提升型、扶持型4类。从多维研究视角,提出系统性发展策略,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精准保护和差异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片面地把"破旧"视为"立新",把城市形态当作现代形态,是传统村落不能得到很好保护的深层原因。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从我们最近对湖北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的调研情况看,传统村落大都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古老建筑得以部分留存,自然风光得以较好保护。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日益向现代村落变迁,逐渐走向衰落和消失。  相似文献   

6.
从凯文·林奇的"意象"理论出发,引用空间景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概念",采用逆向过程捕捉赫哲族传统村落的特征和信息,提炼出能够体现赫哲族人文、历史、特色等,或能够反映地域、场所精神,并能被当地大众理解的景观意象。我们从山水意象、生态意象、文化意象三个方面论述赫哲族传统村落的景观意象,并大致总结了赫哲族传统村落的景观意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漳州庄上村为例,在深入挖掘村落价值特色基础上,指出了漳州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不单单是对传统遗存制定保护规划,还应结合自身的价值特色,重点关注村落整体格局,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漳州传统村落总体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松阳县地处浙江西南部,其以丰富的传统村落历史性资源遗存而获得"江南最后的秘境"的美名。但目前松阳县传统村落由于历史条件、政策供给、开发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差异存在保护现状的不同。本文选取松阳县5个代表性传统村落,通过AHP指数标度综合评价法判断其保护性发展状况优劣,并综合多层次考虑,以保护性利用替代单纯的"输血式"保护,提出活化利用建议,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传统村落都是我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其发展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成为促进传统村落发展的新路径,对传统村落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能在促进其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其潜在价值。文章以Z市X村为案例地研究发现,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旅游产品不够具有主题特色、传统民居保护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路径及开发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中国城镇化道路和对传统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认为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并行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是当前传统村落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传统村落的“空心化”形成有城镇化推进、村民生计等多种因素,必须从制度、基础设施、就业等宏观、微观层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机理对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黄河流域山西段37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运用ArcGIS10.2软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采取平均最近邻指数、非均衡指数和核密度估算等方法,探究山西省黄河地区的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山西段的传统村落呈现出“南部大集聚、中部小集聚、北部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形、坡度、坡向和河流是最直接的自然影响因子,而人口和经济是最基本的人文影响因子,交通则是辅助的人文影响因素,共同影响着黄河流域山西段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村落发展模式的思考——以华西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并制定了"二十字方针".此方针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现阶段学术界在中国村落发展问题上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当前对区域发展模式火热研究的情形之下,村落研究更是被忽视.文章以华西村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村落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中国村落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背景的空间发展:村落衰退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波  张小林 《改革》2012,(1):148-153
在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我国的乡村发展进入加速重构的关键期。应结合乡村发展的特殊性,以村落重构为切入点,系统分析村落重构的类型、特征及原因,在城乡统筹发展前提下对重构村落进行改造或引导其合理消失。  相似文献   

15.
近100多年来,传统村落逐渐瓦解,国家力量直接介入农村生活,国家意志取代了从前传统村落的自发意识,村落组织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对村落组织的演进历史的梳理表明,传统村落组织存在及其瓦解、演进具有其合理性。技术进步、意识形态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环境因素是促成近代以来村落组织蜕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22,(3):F0004-F0004
松阳县地处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浙江第二大流域--瓯江上游,自古就有“桃花源”的美誉,是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的示范地、全国最佳的养生休闲旅游名县。松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古村老宅和乡土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先后获评全省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优秀县、全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松阳全力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全县有75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全国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视角,对江西省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三生”测量关系构建影响传统村落发展程度的SEM模型。结果表明:生产水平和生态质量对传统村落发展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生态质量影响程度最大;生活状况中旅游收入占比对传统村落发展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宗亲观念强烈程度和家庭老年人口数对传统村落发展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据研究结果,提出基于“三生”视角的传统村落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探求浙江农村经济成功发展的原因可以发现:浙江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普遍实现了地域专业化分工,基本做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由生产带动销售,形成了浙江经济的典型特征"专业市场"经济模式。农村专业市场村落的形成也正基于此。本文试从农村工业品市场发展演化的一般过程出发,来探寻浙江农村市场型村落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几千年来,村落家族文化一直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在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村落家族文化经历了各种冲击,其结构与表现形态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一部分以制度、组织等形态表现的公共空间受到了破坏。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它显示出了对历史变迁强大的适应性与张力,以意识形态为表征的无形空间仍在延续、再生和扩张。  相似文献   

20.
<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散布在广大农村的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很多人住在充塞着摩天大楼、现代文明的的霓虹都市,却向往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生活。而这些村落正在快速地衰落甚至消亡。该拿什么来保护你,我们的乡愁?本刊编辑部请到中国旅游研究院、四川省社科院、云南省社科院、四川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的专家共同探讨西部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旅游开发、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