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股新思潮,它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旨在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富强。因而,个体幸福与社会和谐是积极心理学阐述的要义。在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基础之上,幸福研究必然要适应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共同探讨能够促进对幸福本质的认识,将为建立基于积极心理取向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理论于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将人类幸福感、创造力及智慧等作为研究基础,用于探索人类美德及深层次潜能,旨在促进人类获得幸福。当今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对于积极人格、积极情绪及社会关系变化的关注和研究,集中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引导,兼顾心理与生理健康发展,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其"以人为本"即明确了幸福的主体人民。科学发展观之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经济建设为人民幸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是实现我国人民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解决人生和谐问题,即个人身心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大自然和谐等问题,从而获得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于美国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其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性中积极方面,强调心理学的价值功能不仅是对问题的修补,更是对积极心理生活的建构,积极心理学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符合当代社会人类发展需要,对中国积极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这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该文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院贫困生的现状,细致地分析了贫困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详细介绍了该院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主张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进而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指导性很强的课程,将积极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之中,必然会对其教学内容、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为此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民生意指人民群众的生存、生计与生活。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成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中国梦成为马克思主义民生幸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民生幸福则表达着中国梦"至善"的追求境界,成为中国梦的旨归,中国梦与民生幸福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追求民生幸福、实现中国梦的科学路径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库恩的科学观是对自然科学史进行考察时提出的,但对心理学,尤其是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库恩的科学观使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范畴,为理论心理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其对范式的强调为理论心理学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对科学的"积累观"的批判,也使得理论心理学重新确立对实证心理学的指导作用,从而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开辟了道路。同时,库恩科学观的相对主义和非理性特性以及研究者对其的滥用也会给理论心理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均不容乐观。本文对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感分别进行了调查,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目前大学生与高校教师达到教育幸福的目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义感是人类以实现正义为目的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情操.一个以正义感调节的社会,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有序.和谐社会是一个制度正义的社会.制度正义既以正义感为前提,又以正义感为当然表征.因此,和谐社会亦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社会.在当前,正义感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对于道德教育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本质与核心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育实践;注入新的教育内容;构建新的教育格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作用和功能,不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内涵,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以人为本是核心,打破现存的二元社会结构是关键,法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热爱祖国 ,服务于人民的优秀人才 ,是高校德育的紧迫任务 ;引导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合理和谐的关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运用现代传播工具 ,提高德育的影响力 ,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的化解进程,直接决定着和谐社会建构的深度。而当前我国的民生现状,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极大地冲击着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发展对策,是当务之急,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质量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基础的。人类要追求生活高质量,经济高效益,必须注重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在资源环境日益紧张的社会中,迫切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因此,应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步伐,以期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将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实质上人类进行生态旅游活动正是从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的。人类初期由于对自然现象的不了解 ,产生了对生存环境的第一次恐惧。旅游在推动社会进步 ,淡化对自然的恐惧方面 ,完成了第一次历史使命。当人类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时 ,对生存环境的第二次恐惧随即产生。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具体落实有助于化解第二次恐惧 ,生态旅游有利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并支配其行为习惯成自然。旅游的第二次历史使命将助推自然、人、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均衡交点。旅游的根本动机在于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载体、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生活载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生产载体,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追求和现实的发展证明“中国梦”即是“幸福梦”,“中国梦”的根本归宿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中国梦”之幸福是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具有阶段化、差异化、公正化的特征。未来“中国梦”之幸福的发展向度将在“两个百年”目标中、在和谐社会发展中、在共产主义理想中实现幸福的最大化、最优化和持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