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笑春 《金卡工程》2010,14(10):37-38
关于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是否包含"违法性认识"的问题历来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学者关于关于此问题的认识大致有否定说、肯定说和折衷说三种不同的观点,而世界各国刑法对此问题在立法上也表现为不同的模式。然而无论是传统刑法理论,还是目前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规定均未提出犯罪故意中是否应包含"违法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艺霖 《金卡工程》2010,14(8):230-230
由于界域的不同和理念的差异,大陆和澳门刑法对犯罪预备的立法规定呈现较大差异。大陆和澳门刑法对犯罪预备的立法规定呈现较大差异。通过对两者立法的深层剖析和比较研究,可见澳门刑法对犯罪预备之规定更为科学。反思大陆刑法对犯罪预备规定的弊端,有必要在现有条件下,借鉴澳门立法经验对其加以完善,使之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3.
何婉如 《金卡工程》2009,13(11):70-71
“着手”一词由贝卡利亚在其名作《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明确提出,并把它与犯罪未遂相联系。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首次把“着手”一词法定化,后1871年的《德国刑法典》予以继用。此后,大陆法系各国的刑法典,在规定犯罪未遂时,也都采用了与《法国刑法典》相同或相近的表述,把着手实行犯罪规定为未遂犯必不可少的特征。我国刑法第23条第一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犯罪的着手作为未遂犯的特征,它不仅是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标志,还对衡量正当防卫是否“适时”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因此,从理论上对犯罪着手进行界定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陈小茗 《金卡工程》2009,13(8):129-129
我国刑法对犯罪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事惩罚性的本质特征.刑法所规定的每一种具体犯罪行为,犯罪人在行为表现上应由哪些要素构成,在主客观表现上应具哪些构成要件才能体现出犯罪概念所揭示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犯罪构成要件所要研究的问题.犯罪构成要件的实质什么,它在司法实践中起到一种什么作用呢?这也是本文章所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新茗 《金卡工程》2010,14(5):92-93
我国现行刑法对于窝藏、包庇罪的犯罪对象的规定过于简单,仅仅为事前无通谋的犯罪的人,在司法实践中造成较大的混乱,应及时予以修改。本文结合外国立法例,国内外的刑法理论学说,正确理解刑法第310条中的犯罪的人,将窝藏、包庇罪的犯罪对象范围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6.
金融刑法体系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得以建立,但立法前瞻性不足、与其他金融法规不协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应具体规定金融犯罪的罪状,不具体规定其法定刑或通过空白法定刑方式规定如何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典通过空白罪状的方式规定金融犯罪的罪状,并具体规定其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7.
假币犯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世界各国对假币犯罪都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有的国家甚至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大名鼎鼎的美国特工局,就足在1865年4月14日专门为打击伪造货币的犯罪行为而成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币反假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司法机关打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假货币工作体制.在长期的反假货币工作实践中,从1952年的<妨碍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到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后来陆续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对各种类型的货币犯罪行为作出了详细的界定,规定了对应的惩罚措施,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反假货币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惩治假币犯罪、做好反假货币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融诈编罪作为新刑法规定的特定类犯罪,是从旧刑法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其概念既有沿袭性又有独特性。学们对传统观念提出了诸种不同看法,本对金融诈骗罪的犯罪概念、行为对象、罪过形式等问题,在剖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刑法理论及通说,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指导司法实践并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国际社会和我国对洗钱犯罪的相关立法规定,借鉴我国刑法学界对洗钱犯罪已有的研究成果,具体分析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范围、洗钱罪中“明知”含义的界定以及洗钱罪主体能否包括原生罪本犯等问题.并针对我国现有反洗钱罪规定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婧 《金卡工程》2010,14(11):77-77
刑法对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客体、犯罪对象的规定,都得以具体化、细致化,为惩治公司、企业人员的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使之有法可依,但对此类犯罪中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以下称为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共同将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的财务非法占为已有的共同犯罪的定性没有规定,给执法者在实践操作刑法过程中带来困难,分歧较为突出,所以如何给以定罪量刑及由哪一个执法部门管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谭姝 《金卡工程》2010,14(8):100-101
尽管现行刑法将国家机关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这个规定引起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司法实践接的困惑。笔者认为如果将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既不利于确立国家机关的权威,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故笔者从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议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大方面入手阐述了国家机关不应成为单位犯罪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袁萍 《金卡工程》2010,14(7):60-61
胁从犯是我国刑法共同犯罪人分类中的一种独特类型。我国刑法按照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胁从犯的本质是被胁迫参加犯罪。但近年来对胁从犯规定合理性提出质疑,特别是胁迫的认定,这一直是刑法理论界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胁迫对胁从犯成立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刑法对胁从犯规定存在的漏洞,并在此基础上对胁从犯中各种胁迫情形作出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期货犯罪立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备的罪名体系.就外部体系而言,期货犯罪没有从证券犯罪中独立出来,二者被规定在同一个条文中.就内部体系而言,立法也没有将金融期货犯罪从商品期货犯罪独立出来,二者不仅适用相同罪名,共至在规定期货犯罪的几个刑法修正案中,金融期货犯罪的概念都未曾提及.对此,本文不揣浅薄,尝试从金融期货犯罪概念的提出人手,以金融期货犯罪和商品期货犯罪关系为切入点,讨论我国金融刑事立法关于金融期货犯罪的规制问题,以期抛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4.
张炜 《中国金融》2007,(1):51-5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6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六)》)。本次修正案的内容涉及多项犯罪规定,其中对“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规定也作出相应的修改,主要是扩大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种类,将清洗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和收益纳入洗钱罪范畴。这一修改不仅有助于加大对洗钱犯罪的刑事打击和惩罚力度,而且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犯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一)犯罪的界定有学者认为犯罪是因社会认为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被刑法规定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有学者认为犯罪学上的犯罪是对一个社会的主流社会规范的反叛,犯罪应当是严重侵犯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共同利益的行为,犯罪具有时空的差异性。刑法上的犯罪的形式界定是指将犯罪成立的规范定位于具体的、外在的、有形的、直观的、刚性的特征。犯  相似文献   

16.
环境刑法客体在环境刑法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学界,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根据环境犯罪不同的行为模式,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污染型环境犯罪、破坏型环境犯罪和走私型、渎职型环境犯罪。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和探讨三种类型犯罪的客体,以期对我国环境刑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卡作为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方式,在为民众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犯罪问题;时至今日,其已然成为刑法规制的重点对象。我国现行刑法把信用卡和个人信息资料作为信用卡犯罪的主要规制对象,信用卡犯罪行为类型包括信息类、伪造类、妨害类、诈骗类和盗窃类,其规则体系已较为完备,但仍有不足之处亟待改进。刑法规定中的信用卡应与金融领域的信用卡内涵保持一致,不应包括借记卡。制造信用卡的机器、设备和材料等应纳入刑法规制范畴,严密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18.
薛晓艳 《中国外资》2011,(10):188-188
单位犯罪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仍然是我国理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领域。由于立法缺陷,单位犯罪中的许多问题如单位过失犯罪,处罚种类等都未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试着从两大法系对单位犯罪不同规定进行比较的角度,在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单位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1997年新刑法已将洗钱规定为犯罪,但一直缺乏控制洗钱犯罪的相应金融措施。存款实名制在我国正式实施,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控制洗钱及其相关犯罪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八)》对涉税犯罪规定作了重要修改。取消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和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死刑,并将虚开不具有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功能的普通发票和非法持有伪造的发票等行为纳入到《刑法》中。本文在比较新旧规定的基础上,对新规定的出台背景、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新规定的对当前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影响做了分析。这同时也是对《刑法修正案(八)》涉税条款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