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要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化地区来部署成阳的发展.新型工业化地区既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又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咸阳建设新型工业化地区必须重视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丰富的矿产和文物资源、独特的工业经济技术、良好的农业资源与产业技术等四大优势;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加快实现四个突破;必须加快建设四大特色经济区.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本质不仅在于人口的城镇化,而且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不能够也不应该照搬国外的模式;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要加快城市圈建设、走经营城市的道路,同时,也要统筹城乡发展,走城市和乡村"双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形式,可以解决社区居民的各种学习需要.面对当前社区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河北电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构建,探索适合河北的社区教育形式.发展社区教育对于加快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河北电大的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河北电大注重提升政府对于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规划社区教育的发展思路,加强培育具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提升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度.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协调政府与河北电大、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建设具有河北特色的社区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宏观政策     
胡锦涛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新突破;温家宝、黄菊作重要批示:加快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曾培炎指出: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马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徐冠华:科技都将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传统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加快成长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小企业成长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中小企业成长转型是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促进山西崛起,加快对山西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煤炭产业向新型化产业方向发展;利用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餐饮特色旅游业以及加快实现大学、研究机构及园区经济的崛起来共同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导我国正确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行动指南.深入调研、科学探讨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把握经济发展走势、走科学发展道路、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为我国政府、企业、事业、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探析与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具有较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目前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时,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制度创新、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城市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和社保体系,这些措施对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对于加快河北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山区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剖析河北省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以平泉食用菌产业为例,对河北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科学布局、科技支撑、壮大龙头、做强品牌、标准化生产、优化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北沿海经济崛起带优势整合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沿海经济崛起带经济发展作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筹码,区域经济整合势在必行。为此,需分析沿海经济崛起带各经济主体(以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的优势及其可整合的发展资源,进而明确其优势整合的战略方向:转变观念,打破行政区划的有形界线;加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内耗;完善产业分工;加强技术资源共享;整合物流渠道;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标志着由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组成的河北沿海区域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望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核.推动河北沿海区域发展一体化,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是区域经济增长极核形成的先决条件.文章运用战略管理SWOT分析法对河北沿海区域一体化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诊断,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对河北省近14年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以及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十省市经济发展质量比较分析来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低、最终需求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薄弱、资源消耗大、民生改善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河北省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居民消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完善社保体系等方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和完善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障,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十几年来,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进展缓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经济条件分析,河北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已基本具备,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应进一步加大政府的作用和支持力度,并完善制度设计和管理措施,大力培养农村社会互济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京津冀经济发展中,天津、北京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差,两个地区的产业都是"大而全,"自成体系,相互没有形成区域间的产业链条;而河北省经济发展受天津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及北京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较大,自主性不足;同时对京津的经济发展未能显示出积极地支持和拉动作用;在京津冀经济圈中,河北省尚未形成具有独立地位的一极,这对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宏伟战略目标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发展战略的选择来源于对省情的基本认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总体思路:在全国,河北省经济属于"东部的区位、中部的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培育秦皇岛、唐山、沧州和廊坊成为全省经济的率先发展地区和经济引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理论依据,通过定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河北省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分析表明:河北省应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城市发展潜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在缓解社会贫困、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启动和积蓄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进而拉平与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构建海峡无差异区,要改变现行的"地方决策、中央背书"做法,变"我要建"为"要我建",由中央政府集中决策,以国家名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推进两岸关系的"香港替代",部分或全部替代目前由香港承担的职能,赢取发展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城市群内产业流动与环境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冀区域的环境问题,就要站在区域战略高度,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形成空间梯度辐射的城市群,发展生态产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闭合循环,建立“资源消耗-生产-消费-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排放,从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选择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河北省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等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已经到了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阶段。从河北省钢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日本、韩国钢铁业和宝钢的自主创新发展经验,指出河北省实现从钢铁大省到钢铁强省的转变,必须首先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出河北省钢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路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