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法律逻辑学是法学与逻辑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研究法律思维形式、方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当前,法律逻辑学教学困惑于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律思维训练,在针对藏族大学生法律逻辑学的教学中,同样面临着这个共同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法律实务》是建立在法学专业学科及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一门面向未来法律人开设的创业训练型课程。该课程既具有科学的理论性,更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主要目的是培养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意识,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如何使该门课程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法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现行经济学学科设置问题与法律经济学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国内外现行经济学学科设置,评述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的关系,发现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目录下,增设法律经济学这一内容丰富、方兴未艾的金矿学科,已经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4.
符建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5):172-174,177
法律英语是各类英语文体中最正式的一种,归为庄严文体;其正式性主要体现在别具一格的词汇和冗长繁复而严密的句子结构这两大特点上。法律英语与一般文体相比,其词汇的使用和含义常常相去甚远,即使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也几乎被视为一门外语。文章介绍了法律英语的渊源、法律英语词汇的特征和翻译中较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田雨 《魅力中国》2013,(22):188-188
法律基础课肩负着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门学科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常识,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目前,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创新,很多学生在现在的教学方式之下,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基于此,我们应该改革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本文就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文学运动的研究源于美国,作为交叉学科。它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法律与文学的关系的研究,二者的关系既复杂又简单.它们既有内在的同一性,又在属性上相互排斥。文学对于法律的价值表现在,其一它传承了历代的法律价值观,其二则是它是法律正义的直接传播者。法律对于文学的贡献则在于它为文学提供了素材。理论的研究最终要为实践服务.所以关注的重点在于这门学科对于中国法治化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改后,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独立的政治课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法律教学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数少,课程内容过于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案例使用率不高,实践教学处于困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本课法律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的重心,提高案例使用率,也可以尝试教师角色丰富化、改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对法律逻辑研究定位的分歧,造成对法律推理问题的不同理解.而法律推理本质上既不是演绎推理,也不是归纳推理,而是似真推理.法律推理不仅要关注推理过程的逻辑性,同时也要关注推理前提即推理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引入似真推理,使得法律推理研究的逻辑基础得到了满意的解决,也使得法律逻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 所谓法律经济学是一门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是用微观经济学或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效率等方面学科,是由法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法律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为"效率",即要求一切立法和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解释法律现象与现实的全新的方法论结构体系,它可用来服务于整个法律制度,也包括经济法制的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的规定,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教育与道德思维方式教育在一门课程中相伴进行,二者虽同属行为规范教育,但有各自的思维视角和价值趋向。为了有效培植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高校法律通识教育需要厘清道德思维方式与法律思维方式的对立性与统一性,建立以培育法律精神为核心的法律通识教育理念,对统编教材进行优化重组,借助网络平台创新课程结构,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对法律思辨能力培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对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 《新西部(上)》2007,1(4):117-118
法律伦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伴随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提出与进行,我国法伦理学的研究蓬勃兴起。对法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在当今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厘清立法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两大规范体系的关系等都可以为我国治国方略的调整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周杨 《魅力中国》2014,(12):303-303
通过深究法律概念这一法律体系中的最小单元,研究法律概念演变路径中法律概念背后所反映的法律价值,准确把握法律概念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正确理解法律概念背后的真正含义,从而在法律的学习与研究中发现前人由于对法律概念理解的偏差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育改进的我见》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周新民于1935年发表在《法轨期刊》的一篇论文,文章针对民国时期法学教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创办法学教育是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基础,务必有明确的教育方针,并常抓不懈;法律学程设置必须合理,法律课程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实用;法学教授是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一学科一教授是师资配备的基本原则;法政学生的修养与气节是法学教育成败的最好说明。当下的法律教育恰恰是法律教育目标模糊;法律学程设置死板;法律师资选聘低龄化、单一化;法律教学模式应试化;法科学生信仰功利化,这都是中国法律教育的致命伤。周新民教授所谈建议之细腻、剖析之深入对当下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或许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历史事实与法律事实概念分属于看似壁垒森严、畛域分明的不同学科,但仔细对之加以考察,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的地方。在对历史事实和法律事实这两者的简要分析中,探讨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5.
赵存祥 《发展》2008,(8):55-56
一、法律文化的含义 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和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律文化处于文化的中层,但它又自成体系。它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运行、法律设施等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春辉 《黑河学刊》2012,(9):150-15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既有情感教育,又有理性教育,在这门课中如何运用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如何处理好理性与情感的关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特别是在不同的主题上理性与情感的运用分量。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全球化研究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生卫 《理论观察》2002,4(5):49-53
法律全球化在一定程度而言是全球法律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不仅是主权国家对全球性法律文化的认可与吸收 ,也是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的传播与进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 ,本土性的法律文化与全球性的法律文化在交融中不断地呈现出趋同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法学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学界已经形成共识,对于自然资源法学的研究也正呈方兴未艾之势。自然资源法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资源法学建立过程中的一个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探讨如何确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标准入手,运用比较和辨证分析的方法,将自然资源法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自然资源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以及自然资源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语言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掩盖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法律是隐藏于语言之下,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语言是促使法律实现正义目的的工具。语言通过自身的类型化等方式对法律的思想性做出限定,但社会实践的发展会使法律产生"言外之意"。语言在表现法律的同时也成为法律的管制对象。除法典外,文艺作品也会涉及对法律的诠释,可能更具生命力。从社会学的视角上看,还有活的法。若要从容穿梭于法律和语言之间,就须重新审视司法者在法律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其从法律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0.
法律英语术语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用语.它作为一门术语,有其独特的建构特点即多种语言与跨学科性.法律英语术语是由多种语言组成的,跨学科的结合体.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英语术语的来源和构成,使人们对于法律英语术语的建构有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能正确运用好法律英语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