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是区域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依赖于区域创新环境。本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05-2012年全国各地区的大学创新效率,并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大学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各地区大学创新效率逐年提高,但地区之间效率值差异较大;政府研发经费投入的增加对大学的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大学研发人员的增加和企业研发经费的增加对大学的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本文建议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注重创新环境的改善,并将创新环境纳入"十三五"科技中长期规划分析框架,加强大学间、校企间、地区间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首先简要评述了区域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影响因子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分级构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网络体系,积极打造新型国家区域科技创新空间格局。进而通过差别化的区域科技创新引导政策,实施不同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重视多元创新驱动环境的培育,提高科技创新低值区域的科技扶持和相关政策、资金、人事的支持力度,缩小区域间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的地域差异,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前,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文章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3个维度建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从经济规模、质量和结构3个维度建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赋权,测算了京津冀三个地区2009~2018年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一是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较大;二是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立足科技协同创新视角,基于粤西地区2010—2017年相关科技创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粤西各城市在区域层面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性较弱,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同时,粤西各城市内部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较低,茂名市甚至处于非协同状态,各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能力较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粤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静 《辽宁经济》2010,(12):32-32
创新环境的概念是由欧洲创新研究小组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借鉴学者们的观点,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以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为目的、以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为基础,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环境。在给定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盐城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盐城经济发展的转型特点和企业创新能力的状况,决定了必须把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要明确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向和目标,要正确处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企业创新体系内部的关系,"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着力推进政府、企业、社会三方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着力引进一流创新人才,全面落实自主创新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瑞芬  王俊岭 《特区经济》2011,(11):302-304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各地区区域创新环境的现状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地对区域创新环境的省际差异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效果在不同地区之间分布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吴赢  张翼 《南方经济》2021,40(9):36-51
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构建了2011-2018年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以专利申请数量来量化区域创新产出,从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创新。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学意义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区域创新产出增加1.05%。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来促进区域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发明型创新、实用型创新和外观型创新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和非东部地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关于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机制的研究对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区域创新体系及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桂银 《特区经济》2008,228(1):179-180
区域创新体系的培育与健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公共财政必须积极支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以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中的决定作用。安徽在实施经济"东向"发展战略中,公共财政要全力支持安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深化产学研联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郑姣  王波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57-365
从科技创新投入、承载力以及产出3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取西部11个省份2009—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部省份历年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变化比较平稳,但省份间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聚类分析将西部省份科技创新能力分为4类,其中,四川和陕西处于高水平,重庆属于较高水平,云南、甘肃和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其余省份科技创新水平则相对较低,且表现出创新投入、承载力以及产出的“匹配”差异性,并通过系统协调性测度进行再分析。研究发现,西部省份科技创新协调性整体水平偏低,但与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基本呈现一致性变化趋势,且能够弥补科技投入不足带来的“短板效应”,但同时也会制约科技创新投入的“规模效应”。最后,从区域省份科技创新协同和投入产出效率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自恒  张恒 《科技和产业》2023,23(23):216-2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创新高地,成都市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组成的成都市都市圈具备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潜力。因此,选取成都市9个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成都市区域的协同创新能力,揭示成都市区域创新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成都市及其他区域的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甘肃科技创新在全国排20名以内的现状与人均GDP指标在全国排名末位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明显不协调现象。为深入探究甘肃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借助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甘肃省14个市州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工业企业R&D投入水平较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科技成果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流通障碍,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最后提出了促进甘肃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我国2000—2010年26省市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对国内研发、技术转移和国外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考虑到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又把26个省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考察各区域的创新绩效。研究发现,本国科研人员投入及技术转移对技术发明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科研人员投入等本国要素及FDI、出口贸易等国外因素则对产业创新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各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国内研发等要素投入对高收入地区的技术创新促进性作用比较明显,而FDI等因素对低收入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均产生明显的积极效应。因此需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回归分析技术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了区域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创新环境的中介作用。结果可知:1区域创新网络中的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对区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非正式网络创新绩效的预测力更高;2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与创新绩效中知识形态成效和技术转化效率相关性较强,但和经济结构优化相关性不强;3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及其各维度有存在负相关性;4创新环境在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能够解释创新绩效74%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C-D生产函数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企业调查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回归模型,比较分析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动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的基本特征,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要高于人力要素;主要行业之间不同要素的创新产出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分为主要依靠资本和主要依靠人力提高创新产出两种类型;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在自主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上,更具优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文 《改革与战略》2013,(8):94-98,104
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网络体系必将对首都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首都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及创新协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为基础,结合首都经济圈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创新资源布局特点等,确定首都经济圈创新协作的重点产业领域。针对重点产业领域,从三个不同层面构建起大区域联动的技术创新链条与产业协作链条,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整合和区域比较优势最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而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是建设国家、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创新战略的先决条件。创新指数是反映地区创新水平进步程度的相对数,通过对各地区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创新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衡量和评价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是指导地区科技发展政策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8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2007-2018年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总体水平提高,区域之间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缩小.②研究期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在空间密度的分布上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且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③在空间分布上,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呈现集聚态势,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地区的高值的集聚,粤西、粤北、粤东低值的分散,整体显示出低值区包围高值区的分布趋势,知识溢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0.
倪君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6-30
协同创新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及子系统协同创新水平的演变趋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0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呈现不断提升趋势;京津、津冀、京冀创新子系统向均衡发展演变支撑区域整体协同创新水平提升;河北创新系统有序度的快速增长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度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提供一定研究支撑,同时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