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春花 《经济管理》2020,42(3):10-12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确是巨大的危机,但是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危机使得市场格局重新被界定。对于可以利用这种格局的企业而言,危机也是一种新的契机。如何把疫情危机变成企业自我变革升级的契机,需要企业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变革。第一,数字化变革:拥有数字化能力。这次疫情,让很多人真切感受到在线模式的价值。在一个延长的春节假中,人们大部分的情况下,是要在线获得信息,交流,解决生活问题,甚至是调整自己的情绪与心境。而在整个疫情防控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疫情防控中腾讯联合微医、好大夫在线、企鹅杏仁、医联、丁香医生等五大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立即上线“疑似症状在线问诊”小程序,引导公众如果出现轻微的疑似症状,可先行线上咨询医生,免排队直接和医生对话,快速简单判断病情,减少线下接触避免交叉感染,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AI算法使新冠病毒RNA分析时间从55分钟缩短到27秒,百度智能外呼平台用语音机器人代替人工,帮助政府、基层社区快速完成居民排查。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21日,怀孕41周的李丽云在丈夫肖志军陪同下,前往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门诊看感冒。医生发现其心肺衰竭,立即将其转往妇产科准备手术,以保母子平安。肖志军不同意进行剖腹产手术,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3个多小时里,丈夫始终拒绝医生为怀孕妻子做剖腹产手术,最终造成一尸两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2020年春节假期,大家都热切关注、讨论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从长期看,新冠肺炎疫情不会促成经济下行拐点我们可以“非典”为例作为参照标准。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曾有经济学家惊呼:“非典”的危害度相当于“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冒出了不少“非典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3、无度不丈夫 因为赵公明在深信“将本求利,天经地义”的同时,一直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主张“义中求利”,始终把道德、信誉放在首位,所以又有“生意三件宝,人缘、门面、信誉好”、“上回当学回乖,再上当客不来”和“一分利钱吃饱饭,二分利钱饿死人”之说。至于“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则是“度、量、衡”全部创造出来以后的事了。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把经济学家比喻为“社会的医生”,这显然是把医生放在比经济学家更高的位置上。举个例子,人们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那就是说汤显祖比莎士比亚稍逊一筹。如果汤显祖比莎士比亚更有名,应该说“莎士比亚是西方的汤显祖”!既然从来没有人说过“医生是人体的经济学家”,那我想大众还是认为经济学家不如医生。医生真的比经济学家更高尚吗?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观念呢?  相似文献   

6.
我们必须专注研究中国政府对“非典”疫情所作的回应,到底会带来什么策略性的影响。“非典”疫情无疑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呼唤,但中国已经警觉过来了……  相似文献   

7.
经岚 《环境经济》2020,(3):62-6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仍在继续,相信众志成城之下,战“疫”必将取得胜利。紧张战“疫”的同时,我们也要推进各项本职工作,在“环境经济学”课程中,让我们一起对疫情防控开展环境与经济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的冲击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认知,需从理论上对经济衰退的原因和机制重新认识,特别是对疫情之下“非常态经济”及其与“常态经济”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疫情的冲击亦暴露出现有的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推动经济的转型,打造“灾害适应型经济”。本文基于辩证思想,从负面和正向两个方面来研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充分发掘新动能,利用新机会,推动中国经济向“灾害适应型经济”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代经贸》2013,(15):29-29
“私人医生”在外国电影、娱乐事件中经常出现,已不足为奇,但在全球瞩目的“京交会”上真真切切邂逅现实版“私人医生”却是第一次。在第二届京交会现场,慈铭体检集团旗下首家高端医疗会所——慈铭奥亚及其私人医生团队的隆重亮相,为大家带来尊崇非凡的私人医生定制体验。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20,(3):6-7
左图:庞振和陈美茹是一对“90后”夫妻,也同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说起和爱人陈美茹共同战“疫”的感受,庞振说,生活上他们是家人,疫情前他们是战友。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的冲击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认知,需从理论上对经济衰退的原因和机制重新认识,特别是对疫情之下“非常态经济”及其与“常态经济”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疫情的冲击亦暴露出现有的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推动经济的转型,打造“灾害适应型经济”。本文基于辩证思想,从负面和正向两个方面来研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充分发掘新动能,利用新机会,推动中国经济向“灾害适应型经济”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妇孺皆知。她千里送寒衣给丈夫万喜良,可等她赶到丈夫那里时,却得知丈夫已经死了。这个悲情故事完全合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逻辑。这里且不论孟姜女是否哭倒了长城,想说的是,这位传统的中国女性当年送的是什么寒衣。  相似文献   

13.
82岁的吴意清独自一人住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皮具城附近临街的两间小房里,丈夫在三十多年前去世,两个女儿也早已出嫁。虽然有过家室,但她却用红头绳扎着马尾辫,那是“自梳女”的标志,以示“不落夫家”。吴意清说,她的丈夫嗜赌成性,从未顾过家,两个女儿是靠她一手扯大的。  相似文献   

14.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无需对疫情引起的“一带一路”建设短期制约与发展困难表现出太多担忧,应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使其行稳致远。胡必亮指出,当前疫情肆虐全球,人财物的跨境流动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产供销都遇到了一定困难,有些工人不能及时到岗,有些物资不能及时运送到项目工地.  相似文献   

15.
疫情对消费行为的非典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经济论坛》2003,(16):89-89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直接需要消费者参与的商业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餐饮业、旅游业、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大型商场、各种娱乐业等。“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非典”疫情究竟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对经营者应该有哪些启示,很有现实意义。一、“非典”疫情引起的消费者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变化1.消费者对消费的安全性要求大大增强。消费者对消费的安全性要求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消费…  相似文献   

16.
沈谦 《时代经贸》2020,(8):84-86
作为社会人才培育的主要阵地,高等院校应对困难打赢“疫情”战,不仅关系到高校本身的安危,更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考察了在新冠疫情下,高校管理所要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应对措施。新冠疫情使得高校管理内容复杂、形势严峻、时效迫切,但是借此一“役”,高校亦可锤炼自身管理队伍,并积极开展爱国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健康档案建立、教学方式创新、学生返校监督、优化管理制度并完善物资储备是解决此次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伊明 《新经济》2006,(12):18-19
《圣经·创世纪》中,神耶和华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现在看来,男人管辖了更多的男人,女人在管辖了一个家庭后,正在努力管辖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蓬勃向上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场“倒春寒”,旅游、运输、餐饮、会展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日渐显露。但是,“非典”挡不住中国经济列车的前行。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经逐步变为由市场驱动的经济内生增长机制,“非典”这一突发的、暂时的因素,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判断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判断前期“非典”疫情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地说,就是在“非典”过后,我们年初的预期在多大程度上因疫情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春天,深圳遭受到“非典型肺炎”疫情袭击,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宝安区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勇挑重担,控制疫情,为宝安人民的生命健康精心编织了一张张安全保护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